怀念谢子衡老(一)

标签:
谢子衡汪逢春四大名医怀念谢老感悟随笔杂谈 |
分类: 感悟随笔 |
著名老中医谢子衡先生于2011年6月30日凌晨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6岁。
这一不幸之消息,是三哥(谢老之子谢勃)电话给我的,同时嘱咐不要告诉我的师傅,并言谢老后事不准备大办,亲朋好友简单告别一下就算是办了。三哥短短数语,折射出的却是谢老一贯之做人,使我想起谢老一生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用自身之行为,书写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散墨。
与谢老的关系,详尽的我也说不清,我想该是缘于三代世交之故吧,因每次见谢老时,他老人家也总是说,咱们的关系可不一般呀,是三代的关系,是世交。是以谢老每次对我可说是无话不谈,所言内容有解放前的,也有解放后的,有医界的,也有市井杂说,听来简直就是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有些我似曾耳闻,但更多的是从未听过的趣事,以及老北京的一些陈年往事。
先父与谢老是故交,二零零四年先父去世后,我创办了孔伯华医馆,以弥补心中对先父的歉疚。也因此而找到谢老,当时还有我祖父的学生徐宏勋老等。记得谢老听我说明来意后,随即对我讲:“令谦,咱们可不是一般关系呀,我和你爸爸是世交,你就定吧,我哪不去也要上你哪里”。话虽不多,在我心里流淌的却是一股暖流!斯时,谢老已八十九岁高龄,过后没几天,三哥还特意过来送给我一幅谢老亲笔画的八尺山水画。
说起谢老的笔墨丹青功底,据说早年并未想入杏林而是游戏于山水之间。他老人家十二岁拜宫廷画师许崇勋为师学习传统山水画技法,后入中国画研究会,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先生之女,著名画家萧琼同窗,师从溥心畲、秦仲文、周肇祥并与吴镜汀切磋画技。与启功、田世光、黄均学习于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很多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及天安门管理局收藏,香港著名收藏家石景宜先生特别收藏了他的作品。
谢老与中医结缘,听我父亲讲是因为谢老家与“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是故交,加之自幼所受的私塾教育,自然与中医是分不开的。后来谢老十九岁时拜汪逢春先生为师,侍诊左右,二十五岁即考取中医师资格,解放后参加中医进修学校取得由卫生部李德全部长颁发的中医资格证书。一九五二年倡导成立黄土岗联合诊所任中医师并担任联合诊所主任。一九五四年调北京市第七医院,一九五六年调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在北医除教学以外,还进行实践医学研究,先后发表了多篇学术性论著。退休后,受聘于北京阜城门医院。后又受聘于北京同仁堂专家特需门诊、北京鼓楼中医医院及我创建的孔伯华医馆。门诊之余著书立说,将汪逢春先生经验和自己七十年的行医经验编著《泊庐医案》和《谢子衡临床经验》,为丰富祖国医学文化尽责尽职。
谢老以如此高龄,坚持每日门诊,却仍然精力充沛,这与他的豁达是分不开的。记得有一次北京电视台邀请谢老讲养生,当问其四季养生的秘方是什么时,谢老说:“我的秘方就是大米白面,萝卜白菜”;记者愕然!又问其对养生的理解,谢老则说:“养生其实就是生活”。平实中见真功,大道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呀!正如中庸中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其实越是精微的,越是广大的,越是广大的,才是精微的。而对于广大民众,普遍的是什么,精微的又是什么,还不就是广大民众普遍平凡之生活吗。(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