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胎里会看病
(2009-07-23 12:23:22)
标签:
孔伯华弟子孔伯华再传弟子孔令谦再传弟子知识共享健康 |
分类: 感悟随笔 |
近来在百度搜索,发现先祖再传弟子遍布,本是好事,当年先祖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养学生七百余人,如今健在者不足五人,其再传门人自是很多,也无可辨别,全凭良心。然却有五六十岁者,妄言自己是孔伯华弟子,唉,世道变了,这年月愿意做儿子的人太多,可是先祖坟墓在哪里,拜过没有,先不要急着做儿子或是女儿,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看看自己是否胡子一把,倘若真是七老八十,自然也是合理,因先祖逝世于一九五五年,按此计算,娘胎里就已背诵中医典籍,初生之时,应是四诊精通,活人无数了。
先祖学生虽然很多,但登堂入室者仅三五十人。这些人之叩头弟子,可称之为再传弟子,如先祖弟子裴学义之子裴胜及传人,三伯父孔嗣伯弟子、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支楠,先父孔少华弟子经燕、阮劲平、孙立彬、刘观涛、王彤等,以及潘竹立师兄,那是师承先祖弟子姚五达,国家按传承名额学习的,此外,诸如先祖弟子王鸿士之子王国炜,中国中医研究院步玉如教授之子步云霓,及先祖弟子马龙伯传人,宋祚民传人,屠金诚传人,徐宏勋传人,刘孝威传人,王季儒传人、王有为传人、王为兰传人、曲薄泉传人、杜香岩传人,刘春圃传人,刘义方传人,杨大绮传人等,相关弟子名录我已收录在《孔伯华中医世家医学传习录》一书中,这里不一一复述。但其特点是,这些再传弟子均能说出自己的老师是谁,且多是拜过师的,有的甚至存有拜师贴;另一个特点是,孔门医学从来就不存在秘方,也从来不开大方,医生更不自己配药,完全是按照中医“有病则要当之”的原则,该什么病,开什么药,且价格每周百八十块,处方公开,严重些的疑难病症至多也只是两三百元一周的药量。因此,凡违背上述之原则,即便是孔门再传弟子,我以为也是自己将自己扫地出门了,更何况社会上,打着先祖再传弟子的名号,说不出自己的老师是谁的再传弟子,其缺德之行径,连做人都不配。也希望广大患者擦亮眼睛,辨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