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处方
(2008-08-30 10:54:18)
标签:
书法处方字迹一代楷模草书孔伯华医馆健康 |
分类: 感悟随笔 |
不久前一朋友来医馆治病,取出其在别的医院诊病之处方,但见字迹潇洒过火,可谓龙飞凤舞,做草书绝对没有问题,或可摆放在博物馆供人欣赏一番,但作为处方,我以为是万万不可的。
记得小时候在读《书方宜人共识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其实这是对医生用草书处方或标新立异,导致患者或药工眼生不解的批评。所谓字期清爽,其实就是告诫我们所开处方,字迹一定要清晰,便于辨认;药期共晓就更显得重要了,不然抓错药怎么办,误人害命。
如果我们就此深入下去,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年轻一些的医生,更是以此为荣,似乎非此不可,若是写一个小学生工整字体,岂不显得太没学问。早知如此,当初何必丢弃传统,哪怕是描一描红模子也是好事。现实中我们或可常常听到、见到由于发错药而千方百计寻找病家的事情,也曾听说过大概是这个药就给患者抓了的实例,对于前者,性命攸关的事情我们自然不敢怠慢,或可通过努力做些弥补,但后者大概一说就显得有点不负责任了,说其是图财害命也许过了些,但其结果是一样的。
避免字迹潦草、辨认困难可以说是医德规范的一个方面,万不可因小而不为。中医学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在继承中医学术的同时,十分重视医案字迹的工整,可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远的不说,就近代而言,北京四大名医中的萧龙友和孔伯华,萧攻于隶书,孔精于小楷;身居医林巨匠的程门雪,堪称医道精深,书遍诸家,实为一代楷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