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知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一—《犬之力》影评

(2021-09-23 08:44:40)
标签:

犬之力影评

分类: 影评

一、电影简介

电影片名《the power of the dog》其实是“the power to see through the shape of the mountain dog》,那山的形状象一条狗,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象电影中的作家和凶手;有的人很久才能看出来,甚至在别人启发下才能看出来,象片中的遇害者;有的人永远都看不出来,象电影中其他那些牛仔;还有的人从未想去看,象电影中遇害者的弟弟兼凶手的继父。而这些人的命运就因此而大不相同。


认知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一—《犬之力》影评


二、我的评析


1、最后一分钟


实话实说,我是冲着男猪脚卷福的大名去看这部电影的,结果除了最后一分钟,我一直看得昏昏欲睡,感觉虽然演员表演(包括其他配角)很细腻入微很出神入化,但是电影节奏太缓慢了,剧情铺展太枯燥了,结构线索太简单了,叙事过程太无聊了。。。。。。然而仅仅最后这一分钟,这部电影也值得看,更值得二刷,而且对我这样愚笨的人来说,更多细节和桥段,更多伏笔和铺垫,只有二刷才能品味出来,才能体会那种初看无奇而细思极恐的妙处。


2、自大的男猪脚与克制的导演


男猪脚的最大特点就是极度自大,自大到自以为对弟弟、弟媳、继子等人的认知非常准确非常深刻,继而对这些人产生了极强的控制欲,认为他们跟自己胯下的牛马一样,可以随意驱使肆意控制。而这个自大恰好被极为高明的导演,用极度克制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像一张弓,一直在悄悄地慢慢地蓄力拉弓,却一直引而不发,锋芒不露,而且这种张力一直被表面的枯燥乏味无聊缓慢所掩蔽,直到最后一分钟,即便你知道死到临头了,也躲不掉了,何况很多人至死都不知道。男主角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死因。就像很多人直到被犬突然吞掉都看不出来那只张嘴奔跑的犬。

男猪脚的自大,引发凶手的复仇心理;男主角的自大,让他虽然考上名牌大学的古典文学这样极深奥的专业,却学不会人情世故人性难测这样浅显的道理;男猪脚的自大,让他虽然看出来像犬一样的山,却看不到觉不出自己身边埋伏外表像兔子内心像狼的伺机而动的凶手。

 

男主角为什么这么自大呢?其实就是他看待他人的眼睛被自己的认知系统缺陷蒙蔽了,正如他如果没有那个偶像前辈作家恋人布兰克的启示,他也看不出来那山的形状像犬。

 

男主角继承了布兰克的产业和文学作品,却没有继承布兰克一眼看出那山的形状像犬这种认知能力,反而因为自己继承的财富等形成的自大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最终被一个长着一双兔子一样水汪汪大眼睛的弱不禁风的孩子不留痕迹地用病菌害死而无人觉察。

当然,导演的这种极度克制的方式,像那山的形状一样,并不被很多人看出来。所以,很多人说这是一部不成功的商业片,催眠效果远大于表演效果。其实,对人性的认知,就是这样在你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甚至自以为是的过程中,才幡然醒悟恍然知晓的。堂而皇之地给你当头棒喝,你很可能觉得那只是乱点鸳鸯;大摇大摆地给你醍醐灌顶,你很可能觉得那只是乱泼冷水。喜欢速溶咖啡的人,不喜欢慵懒地闲散地静坐在荒远古城的寂寞街角,细细研磨精选的咖啡豆,再沉浸在悠扬舒缓的音乐中慢慢品味那种醇厚隽永。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


三、我的感悟


1、认知体系的差别和达克效应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很多很大很复杂,但是其实最大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主要是靠建立在科学思维模式上的认知体系。即分清现象(呈现给我们,让我们眼睛看到,心里感受到的样子)和本质,而不被现象所蒙蔽。但是扒掉花里胡哨的衣服,不仅是别人给事物穿上的衣服,更有我们自己的认知盲区和误区等(认知的高度和角度),主动给事物穿上的伪装。

例如,庄子说的,夏虫不可语冰,笃于时也。

例如,英语谚语DONOT JUDGE A BOOK BYITSCOVER.

人的愚昧与文化水平并不成正相关,无关,甚至即有很多愚昧并不是因为文化水平低下,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例如,很多人文化水平很高,社会地位也很高,甚至经济收入等特征也很高,可以归入成功人士,上流人物等等,但是这些人的思维却很愚昧,而且因为是成功人士,他们又非常自信。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所谓成功只限于这个社会环境。


2、认知的速度


《教父》柯里昂说过: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与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上海“解放”后政府通知张爱玲参加文艺界座谈会,张爱玲因为穿着旗袍被责令回家换上符合要求的统一服装。这位民国第一才女回家后,不仅仅一叶知秋,而且她立即逃掉了。而其他反应滞钝的人却被“温水煮青蛙”。而那些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早在之前就随胡适等先走了。…。一念之差,命隔天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