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2018-04-23 11:32:13)
标签:

泵感

肌纤维收缩伸展

挤压拉伸肌肉

增肌

分类: 健身

一、健身力量训练时肌肉泵感的意义:

 

健身健体健美训练与力量举训练目标不同,不是单纯为了突破力量数值,而更多是为了肌肉形状、线条和维度,即解剖学上讲的肌纤维撕裂与重组后带来的肌纤维延长增粗。一般表现为目标肌肉的泵感(包括发力感、疲惫感、充血感、酸胀感、抻拉感、绷紧感甚至酸痛感等)。力量训练的时候,身体会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而乳酸聚集在训练部位,让我们产生酸胀、肿痛、烧灼、膨胀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泵感。

 

当然,一般酸胀或酸痛或其他表象感觉,并不一定能够增肌。可是,如果肌肉没有感觉,那肯定不会增肌。增肌更讲究的是渐进超负荷,即通过渐进超负荷对肌纤维进行撕裂破坏,然后通过补充进来的血液携带的营养进行肌纤维的重组,从而实现肌纤维的增长。


 对自然增肌者而言,小重量的泵感训练有一定的局限及研究的不完整性。最佳增肌选择是,以中大重量训练为主,并配以少量的“充血组”。


应该合理地看待“泵感”:深蹲、硬拉、卧推,大重量一定要冲,不必纠结于泵感;但塑造肌肉细节时,又必须不断体会泵感,孤立目标肌肉,这样才能有最好的训练效果。泵感跟增肌没有正相关的关系,肌肉增长可能发生在有泵感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没有泵感的时候。所以,用泵感去判断自己是否练够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判断方式。

 

二、健身力量训练增肌前提基础:

 

1、目标明确:

 

训练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解剖学、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基本常识,至少要明确训练的目标肌肉和训练动作的基本原理。

 

2、念动一致:

 

训练者必须集中注意力与目标肌肉及其运动,建立大脑和目标肌肉的联系,头脑中的动作与实际动作一致,肉随心动。

 

3、动作规范:

 

训练者必须采用规范的动作,尽量避免或减少借力代偿,宁轻勿假,尽量确保目标肌肉在规范的轨迹内伸展和收缩,带动相关肢体在规范的轨迹内按规范的方式运动。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三、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大重量小次数刺激目标肌群

 

(一)常规大负重动作:

 

采用80%1RM负重,3-5或6-12次为一组,组间休息30-90秒。再重复六至十组。必要时可以借助同伴或辅助工具的保护。一定要注意安全。


大负重的增及效果明显,主要针对快肌(白肌),打造肌肉体积。应该与小负重雕刻肌肉(慢肌-红肌)细节线条相结合。


以增肌为目的的人,不建议经常冲击极限重量。因为极限重量产生的神经疲劳需要充分恢复,何况极限重量对于增力的意义大于增肌


大重量的使用,以保证安全和规范为前提,避免肌肉拉伤等。


极限重量(1~4rm适合增力,提高神经对肌肉的募集能力;

大重量(4~6rm适合增力,同时对于大肌群的肌肥大及全身肌肉量帮助较大;

较大重量(6~8rm适合发展肌肥大,同时对力量有一定帮助;

中等重量(8~12rm适合发展肌肥大,对红、白肌纤维的调用较为均衡,但增力效果不明显,对耐力的增加也不明显;

轻重量(>12rm着重发展肌耐力,制造“充血”,但对于自然增肌者而言,肌肥大效果并不明显。

 

rm:使用某重量时所能完成的最大重复次数)

 

肌肉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肌肉纤维的破坏为前提的而在采用大重量时,肌肉横截面上所承受的力更大,对肌纤维的破坏也越明显。相比于不完整的“泵感研究结果”们,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实。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使用67%-85%的最大训练重量、6-12下的训练次数进行训练的时候,能够达到很好的增肌效果。做6-12下时,处于增肌的最佳状态,但泵感可能不是很强;不过,做12-20下,绝对能泵感十足,却很难触发增肌效果。


(二)借力(欺骗)大负重动作

 

在常规大负重训练的最后一次动作中,为了加强对目标肌肉的刺激,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例如教练或合格搭档的保护下),允许稍微借力(不是代偿)完成最后一次或几次动作。充分挤压目标肌群。

 

但是对初学者不建议采取这种方式。

 

1、借助搭档、教练、伙伴等辅助外力

 

2、借助自身的力量,严格来说这是一种将错就错,利用错误的不规范的动作,如果形成习惯,可就得不偿失,所以一定要慎用,初学者更不要采用。

 

(1)协同肌群代偿借力

 

(2)腰身等晃动借力

   

【二】、中小负重多次数达到力竭

 

注意最终目的是力竭,而不是完成计划目标规定的次数。例如,完成10次之后依然有余力而未力竭,就应该继续做下去直到力竭,并且在下次计划时适当增加负重。

 

(一)常规动作

 

采用30%-60%1RM负重,12-20次为一组,组间休息15-30秒。再重复四至六组。一般最后倒数几次达到力竭状态。容许最后一两次“作弊”借力完成动作,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达不到力竭而且很轻松,可以适当逐步阶梯式增加负重。


小负重主要针对慢肌(红肌),能更好地雕刻肌肉细节线条形状。


注意小负重多次数造成肌肉酸痛,也可能是乳酸堆积,对增肌没有太大意义。

 

(二)借力(欺骗)动作

 

在最后一次动作时,为了加强对目标肌肉的刺激,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例如教练或合格搭档的保护下),允许稍微借力(不是代偿)完成最后一次动作。

 

但是对初学者不建议采取这种方式。

 

(三)最后再加半程动作

 

最后一个完整动作之后,已经力竭,但是还可以再加上半程甚至四分之一动作,充分榨干目标肌肉,达到更充分的力竭。

 

(四)换动作再做多次

 

先做一个动作到力竭,然后换另一个动作再到力竭,甚至可以再接着换第三个动作到力竭。换的动作一般是接近的肌群、类似的肌群、角度变换的动作、强度稍低的动作等。

 

例如,先做常规肱二头肌弯举到力竭,然后做单侧肱二头肌弯举到力竭,再接着做拖曳式肱二头肌弯举到力竭。

 

例如,仰卧在上斜板上做肱二头肌哑铃弯举,先做30度上斜板到力竭,然后依次做45度、60度和90度。

 

(五)小负重连续快速重复一百次

 

例如,手握空杆做肱二头肌弯举,连续快速做一百次。(至少五十次,最好接近一百次,才能使肱二头肌充分充血)

 

(六)小负重高次数短间歇多组数

 

例如,针对慢肌比例相对较多而且关节复杂易受伤的三角肌训练,可以选择五个左右的训练动作,每个动作一百次左右(可以分组进行,但是要短间歇),每个动作之间的间歇和每组之间的间歇,都要尽量缩短。这样达到小负重高容量短间歇。注意既要保证总的训练容量至少五百次,还要保证间歇时间尽量缩短,一般10-30秒甚至更短。所以,只能选择小负重,而且即使超过力竭也要继续坚持完成每个动作一百次,总容量五百次。最终的状态远超力竭FAILURE,而是极端的燃尽BURN OUT.

 

【三】、动作组合

 

组间不休息,紧接着做下一组动作,组合完成后,休息六十秒,然后再重复三至五遍。

 

(一)复合组、超级组、三合组、巨人组、魔鬼组等组合

 

1、复合组

 

针对同一目标肌肉的两种不同动作,连续做,中间不休息或极短休息。然后休息六十秒后再重复三至五遍。

 

2、超级组

 

(1)拮抗式超级组

 

针对拮抗肌群,两种动作一起连续做,中间不休息。这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动作组合,不宜使用大重量,一般采用60%1RM负重,10次一组,组间不休息,循环一次后休息六十秒再重复三至五遍。

 

例如,做完一组肱二头肌弯举,不休息紧接着做肱三头肌颈后臂屈伸。然后休息六十秒后再重复三至五遍。

 

(2)普通超级组

 

针对非拮抗肌群,两种不同动作连续做,中间不休息。然后休息六十秒后再重复三至五遍。

 

例如,做完一组宽握肱二头肌弯举侧重短头,然后不休息紧接着做窄握肱二头肌弯举侧重长头。

 

3、三合组

 

针对同一目标肌肉或者不同目标肌肉,采用三种不同动作,连续做,中间不休息。然后休息六十秒后再重复三至五遍。

 

例如,先做开肘下压侧重肱三头肌外侧头,然后紧接着做正手下压侧重肱三头肌长头,再紧接着做反手下压侧重肱三头肌内侧头。休息六十秒后重复三至五遍。

 

例如,针对下胸先做一组龙门架绳索下拉,再紧接着做一组绳索弓步前下拉(不是前平拉,而是收缩下胸拉到腹部前),再紧接着做一组绳索前下推,然后休息六十秒后重复三至五遍。

 

4、巨人组又叫巨型组

 

针对同一目标肌肉或者不同目标肌肉,采用四种或者四种以上不同动作,连续做,中间不休息,然后休息六十秒后重复三至五遍。


5、魔鬼组


小负重快速度连续超多次数。是目标肌肉长时间持续保持充血状态。


例如,小负重肱二头肌弯举连续快速一百次。

  

(二)金字塔组

 

金字塔组又叫渐进组或递增组或升序组或倒序组等,是从小重量递增上去,到达最大重量后再进行递减组。一般负重逐渐梯度增加,同时次数逐渐梯度减少。比较适合耐受度比较高的肌群,如肩部,腿部,手臂等。

 

1、递增:负重或次数递增。

 

2、递减:负重或次数递减。

 

3、交错

 

(1)负重递减的同时,次数递增。

(2)负重递增的同时,次数递减。

  

(三)其他固定组数

 

1、5-4-3倒计时

 

 

2、8x8

 

 

3、10x3

 

 

4、5X5


(四)分段组合

 

1、21s

 

(1)先做7次下半程

(2)不休息紧接着做7次上半程

(3)不休息紧接着做7次全程

(4)休息60秒再重复三至五遍

 

注:(2)和(3)顺序可以颠倒

       可以用8次或10次代替7次

 

2、5+5+10或5+5+5或10+10+10

 

(1)先做5次下半程

(2)不休息紧接着做5次上半程

(3)不休息紧接着做5或10次全程

(4)休息60秒再重复三至五遍

 

(五)左右两侧轮替组合


单侧训练虽然比双侧训练效率低,但是运动幅度更大,调动的参与肌群更多,对平衡协调能力要求更高,对肌肉刺激效果更强。

 

1、逐次轮替组合

 

一侧做完一次,紧接着另一侧再做。如此重复一组的次数(十次左右)再休息。

 

(1)常规位置起始

 

1) 普通轮替,从左侧开始,然后右侧

 

2) 先薄弱的一侧,再另外一侧

 

(2)特殊位置起始

 

1)MASHUP

 

从顶峰收缩位置开始执行动作。

 

例如,双手各握一个哑铃做肱二头肌弯举,从最高点肱二头肌收缩位置开始,左手下降,右手保持收缩;等左手降到底,再上升到收缩位置后,右手再下降,左手保持收缩。如此重复。这样是为了延长在顶端的时间,以充分收缩挤压目标肌群。

 

2)MASHDOWN

 

从最大舒张位置开始执行动作。

 

例如,双手各握一个哑铃做肱二头肌弯举,从最低点肱二头肌舒张位置开始,左手弯举,右手保持伸展;等左手玩具到最高点最大收缩,再还原到最低点最大伸展后,右手开始弯举,左手保持伸展。如此重复。这样是为了延长在低端的时间,以充分伸展目标肌群。

 

2、持续轮替组合

 

一侧持续做完一组(十次左右)后,另外一侧紧接着做一组,如此重复四五遍之后再休息。

 

(六)变速组

 

1、快-慢-快

 

先用正常速度做一组,然后用慢速(一般向心收缩速度不变,只是离心收缩速度减慢)做一组,最后再用正常速度做一组,休息六十秒后重复三至五遍。

 

这种改变运动节奏(主要是减慢离心收缩)的动作组合很有效。

 

例如,二头弯举,先用常规速度(向心1秒,顶峰收缩2秒,离心2秒)完成一组或几组;然后用慢速(向心1秒,顶峰收缩2秒,离心4秒)完成一组或几组;最后再用常规速度做一组或几组。

 

2、速度递减

 

先用常规速度,再用慢速,最后用更慢速度


3、慢速


使用超慢的速度,离心收缩速度更慢。


(七)密集组

 

把做到力竭的一组分为三到四组,组间休息10-20秒。

例如,15次就做到力竭,那么分为3组,每组5次,组间休息15秒。


(八)燃尽组(力竭组)

 

1、常规力竭组


采用中小负重,一组不计数而只以达到力竭为终点,即一组一直做到力竭为止。一般作为收尾组,即在做完常规的几组之后,再降低负重加一组力竭组。

 

2、超越力竭组

 

在常规力竭基础上,即完成力竭组之后,不休息,降低强度继续再做几组直到彻底榨干目标肌肉

 

(1)降低负重

 

例如渐降组

 

 

(2)使用辅助器具

 

例如,引体向上或者双杆臂屈伸先用标准动作完成力竭组,直到无法完成标准动作之后,使用弹力带继续再做几组,直到彻底力竭。

 

(3)借力欺骗

 

(4)借助外人辅助

 

(5)半程幅度


(九)单双交替组


先采用双侧完成大负重向心收缩,然后顶峰收缩,接着采用单侧完成慢速离心收缩。一次完成后,另一侧交换。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十)FST-7组


原理就是能扩展包裹在肌纤维外面的筋膜。通过让肌肉达到一个极限充血的程度,可以让肌肉从各个角度方向去拉伸,扩展包裹在肌纤维外面的筋膜,换个比喻,就像一个橡皮筋,刚用的时候可能就只能捆住10cm长的东西,但是我们利用我们的力量去拉伸它,将它的长度变长以后,它就能捆住15cm长的东西了,筋膜也如此,如果不去锻炼,那我们的肌肉极限不会提高。而FST-7训练法就是利用这样的道理,让我们的训练充血感更强烈,长此以往我们就可以像拉橡皮筋一样让这些筋膜变得更松弛,给肌肉提供更大更宽阔的生长空间。

数字7是指我们的每个动作所要做的组数是7组,然后在每个部位的最后一个训练动作时,强迫自己绷紧肌肉,保持肌肉的收缩,保持持续的张力,这样能够让更多的血液流进肌肉里面,也是最大程度上扩张包裹在肌纤维外面的筋膜。


【四】、目标肌肉的充分收缩和伸展

 

通过动态和静态的动作,根据目标肌肉的肌纤维结构、分布、走向等特点,对目标肌肉充分进行收缩(挤压)和伸展(拉伸)。

 

{一} 目标肌肉的充分收缩

 

参见我的博文 健身训练中的肌肉收缩

  

(一)静态收缩

 

1、顶峰收缩

 

在目标肌肉最大收缩幅度的位置即顶峰位置,暂停几秒。

 

 

例如,夹胸器夹胸在最后中间位置保持双臂夹紧姿势暂停几秒。

 

注意目标肌肉最大收缩的位置,即顶峰位置,不一定就是最大幅度的位置。

 

例如,肱二头肌弯举在最后肱二头肌最大收缩位置(不是大小臂最靠近的位置而是二头最大收缩的位置)暂停几秒。

 

2、底部暂停

 

在目标肌群最大伸展的位置暂停几秒。

 

例如,深蹲时在最底部暂停2-4秒。

 

 

3、其他位置静态收缩

 

(1)最难点暂停:

 

例如,引体向上和二头弯举等在某个或某几个角度位置暂停几秒甚至更长时间,保持肌肉收缩。其中在大小臂成九十度角的时候做静态收缩效果最好。

 

(2)顶点暂停:即顶峰收缩

 

 

(3)底点暂停:

 

 

(4)其他点暂停:

 

4、递增或递减式暂停组合

 

例如,二头弯举,第一组常规速度,第二组在半程位置静态收缩5秒,第三组在半程位置静态收缩4秒,第四组在半程位置静态收缩3秒。。。。。。

 

 (二)分段暂停

 

把一个动作分成两段、三段甚至四段,每完成一小段,暂停几秒,然后再做下一小段的动作。

 

例如,二头弯举或三头下压,可以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全程等分几段暂停几秒。

 

例如,哑铃或杠铃卧推,在顶峰收缩时暂停5秒,然后下降到四分之一暂停5秒,再下降到二分之一时暂停5秒,再下降到底时暂停5秒,最后常规速度做10次卧推。

  

(三)小幅振动

 

1、一般在顶峰位置附近,小幅度快速度多次数振动。注意采用小负重。

 

例如采用20%1RM负重的哑铃,侧平举至最高点后,在最高点附近,小幅度快速度多次数振动至力竭,休息六十秒后重复三至五遍。

 

例如夹胸器在最后双手相触的中间位置附近,小幅度快速度多次数振动至力竭,休息三十秒后重复三至五遍。

 

2、半程或其他位置振动

 

例如,肱二头肌弯举,在大小臂垂直的位置附近,小幅度快速度多次数振动。

 

例如,三角肌中束侧平举,在后半程慢速重复多次。

 

(四)持续挤压法,或者血液阻流法

 

采取特定动作或姿势(一般在目标肌群最大收缩的位置),持续挤压特定肌群,使目标肌群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同时目标肌群的血液流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阻止。

 

1、一般在完成超级组或其他强刺激动作之后,不休息紧接着采用特殊动作挤压目标肌肉。

 

例如,斜方肌超级组做完后紧接着把双手在以后伸直并握紧,然后耸肩并收缩肩胛骨,用力挤压斜方肌。

 

2、特定动作挤压

 

例如双手对握一只哑铃的两端,直臂举在头顶,夹紧双臂挤压三角肌前束。

 

例如,肱二头肌弯举做到力竭后,在肱二头肌最大收缩的弯举动作顶端,手握哑铃不放下来,持续保持顶峰收缩十五秒以上。

 

(五)重复半程

 

 

1、滞点半程

 

 

2、常规半程

 

 

3、安全半程

 

例如,肩部有伤痛的人,可以用地板卧推等安全半程,一样可以达到泵感十足。

 

4、后半程

 

 

(六)末端加力

 

在顶峰收缩时或者其他特定位置时,运用手指、手腕、脚趾等运动末端,增加旋转、倾斜和其他发力动作,从而进一步增加目标肌肉的收缩或者伸展的幅度。

 

1、手腕旋转

 

例如,侧平举在顶峰收缩时,增加手腕内旋,即小拇指侧上翘,可以增加三角肌中束的收缩。

 

又如,哑铃或杠铃片二头弯举在顶峰收缩时,增加手腕外旋,可以增加对二头肌的收缩。

 

例如,哑铃肩推时,在最高点,手腕向大拇指侧内扣,可以增加对三角肌前束的收缩。

 

2、大脚趾向下蹬

 

{二} 目标肌肉的充分伸展

 

(一)强化离心收缩

 

注意离心收缩的前半程是最难也最高效的阶段,应该更注意放慢速度。

 

1、常规离心收缩:

 

快速完成向心阶段后,用慢速完成离心阶段。一般保持1-2-4的节奏,即向心1秒,顶峰收缩秒,离心4秒。

 

2、专项离心收缩:

 

(1)大负重慢速离心收缩:

 

为增强刺激,可以在借力、代偿或同伴或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完成大负重的向心动作,然后独立做离心收缩。注意一定要慢速。

 

例如,单侧二头弯举,在非训练侧手辅助或同伴辅助下,完成大负重的向心弯举动作,顶峰收缩后,独立完成超慢离心收缩。

  

(2)单双结合慢速离心:

 

向心收缩时采用双手或双腿,离心收缩时,采用单手或单腿,单侧轮换。

 

例如,V柄高位下拉,双手下拉,单手还原慢速离心。


(3)离心收缩加压法


在离心收缩的阶段,由训练伙伴或者教练用手或其他器具,增加压力。训练者在慢速离心的基础上,增加对训练伙伴或教练所加压力的对抗,而不是象常规离心收缩那样简单地利用负重自动还原。所加压力的方向,一般与负重方向一致或与离心收缩运动方向一致。所加压力的大小,一般选用当时负重的10-30%。


例如,在卧推的离心收缩阶段,训练伙伴或教练用手向下按住杠铃杆增加压力。


例如,在侧平举的离心收缩阶段,训练伙伴或教练用手向下按住训练者的两臂增加压力。


例如,在卧推的离心收缩即下降阶段,由两位训练伙伴或教练分别在杠铃的两端增加杠铃片,向心收缩即举起时再摘掉杠铃片。

 

例如,在划船的离心收缩即下方阶段,由训练伙伴或搭档或教练在训练者的大臂或肘关节处增加向下的压力。


(4)超慢速离心收缩


比常规离心收缩更慢,一般采用1-2-6甚至1-2-8即举起用一秒,顶峰收缩暂停两秒,下放时超慢速离心收缩6-8秒甚至更长。

 

(二)底部强化

 

1、底部暂停

 

在离心收缩的最低点,暂停几秒。

 

2、底部振动

 

在离心收缩的底部,选择小负重多次数快速度小幅度振动。

 

3、底部静态拉伸

 

在离心收缩的底部,采取静态拉伸的方式,拉伸肌纤维。

 

例如,静态推墙,即站在墙或其他固定物前,双手做推胸动作,固定在半程后底部位置,保持几十秒或几分钟,充分拉伸胸大肌。

 

{三} 目标肌肉的持续紧张法

 

无论向心收缩还是离心收缩,始终保持目标肌群的持续紧张。

 

绳索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就是能提供持续恒定的阻力,不像哑铃、杠铃和其他器械,在某特定角度和特定位置时,阻力下降甚至降到零(例如哑铃飞鸟在手臂夹紧的位置,对胸大肌的刺激几乎为零;但是绳索飞鸟全程都是持续恒定的阻力。)

 

(一)向心收缩阶段:

 

不要借助惯性甩上去,顶峰收缩时也不要松弛泄力。

 

例如,哑铃肩推,在最高点时,两个哑铃不要碰触,以免松弛泄力。

 

如何练出宽肩?虎头肩、南瓜肩、球形肩。

 

例如,哑铃弯举训练肱二头肌,向心收缩时,到肱二头肌最大收缩位置就暂停保持顶峰收缩,而不要继续折叠大小臂,以免肱二头肌松弛泄力。

 

(二)离心收缩阶段:

 

不要完全彻底放松,而要一直保持肌纤维张力。

 

例如,肱二头肌蜘蛛弯举时,大臂不是像常规动作那样垂直地面,而是略微前伸,在最低位置时,大小臂不完全伸直,肘关节微屈,保持肱二头肌持续紧张而不完全放松。

 

 如何练出麒麟臂?如何撑爆你的T恤袖口?如何消除拜拜肉蝴蝶袖?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例如,侧平举锻炼三角肌中束或后束,不按常规动作那样把双臂下放到最低位置,而是仅仅下放到一半多一点的位置,再下放就会导致三角肌中束松懈。

 

例如,哑铃肩推,下放到大臂与肩齐平即可,再低就使三角肌松弛泄力;杠铃肩推,下放到下巴高度即可。

 

例如,坐姿划船等,离心还原时,不要把负重降到底,而是一直保持张力。

 

 

【五】、强迫次数法

 

规定一个略微超过自己极限的次数,然后强迫自己完成,最后几次可以借力、借助外人辅助、借助器具辅助。

 

【六】、预疲劳

 

只适于高级训练者,初学者因为力量不够,用预疲劳方式训练很可能适得其反。

 

(一)预疲劳的意义

 

有些复合训练动作因为协同肌肉的疲劳而无法使目标肌肉充分力竭。因此,调整训练计划,首先使目标肌肉预疲劳,然后再通过更有效的复合动作达到力竭。

 

(二)方式

 

先做一些单关节孤立动作,使目标肌肉预先疲劳;然后再做多关节复合动作,是目标肌肉达到力竭。

 

(三)实例

 

1、胸肌训练:

 

(1)预疲劳:

 

夹胸,只涉及胸肌和少量三角肌前束等。

 

(2)主力复合动作:

 

卧推,胸肌为主,涉及到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等协同肌肉。

 

2、背阔肌:

 

(1)预疲劳:

 

直臂下拉

 

(2)主力复合动作:

 

划船

 

 

【七】、辅助工具和技术(必须在真正专业导师指导下使用)

 
(一)铁链

 

铁链的特点是重量随着负重铁链的长度而变化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二)阻力带、弹力带:

 

例如俯卧撑或二头弯举或卧推等动作时,增加弹性阻力带。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三)其他增加负重

 

如夹持或加挂杠铃片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四)阻止血液回流的绑带

 

如何练出麒麟臂?如何撑爆你<wbr>的T恤袖口?如何消除拜拜肉蝴蝶袖?


健身力量训练中增肌的几种方法

 

(五)其他黑科技(必须在合格医师指导下做小白鼠)

 

1、电激

 

2、其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