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有话要说

(2014-05-02 21:01:09)
标签:

辩论赛

麻醉

大裤衩

文化视点

说话

分类: 没有大事

最近,嘴巴有些忙碌。最主要的,是阴差阳错的参与到辩论赛里去了。可当初,我决然不是一个喜欢在公众面前讲话的人。内心会觉得这事于我有难度,突破内心舒适区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且应激类的激素将飙升。这也决定了,我的大学时代默默无闻,鲜见于各类公开的露脸“表演”环节。不知何时起,城头风向转了,自己竟然觉得此类事务好玩,参与其中所带来的是挑战之乐。

要说的辩论赛,从去年年尾就开始了。先是市内学会组织的,辩题多针对临床麻醉热点,抑或麻醉医生职业发展。一路过关斩将,终而在决赛中屈居。好在,所得的经验倒是增添了些许,比如何种攻辩才火药味更为十足,三位辩手如何齐头并进。今年四月,又去到南京,参与到另一场辩论赛里。尽管赛前组委会言之谆谆,要和谐顺畅,无需火药味十足。现场局势倒毫无儒雅平缓之势,大家真刀真枪,你来我往,好不快意。不过,辩论的语言可阳春白雪高大上,也可下里巴人低劣俗,所带来的气氛一会儿学术味浓郁,一会儿菜场味十足。好在,这一场倒是顺利过关,也算完成任务。

辩论自然是科学地斗嘴。张开嘴巴说话,想想挺简单,真要有条有理的完成好,却是一桩难事。我素来不喜欢与人争执,即便有话要说,要是先倾听完毕,让其calm down,让我来开导你。辩论场上,这完全是行不通的,再加上应激,更容易出现思维过快或断档,而致语言跟不上或卡壳的现象,终而闹出难堪笑话。记得市内的辩论决赛,我方三位发挥的确算不得上佳,于教授也直言我这位自由的二辩全然未抓住对方小辫子。

辩论赛是现场直播式的思维挑战,可要一个人站在台上对着一群观众,又是另一重形式的挑战。虽然讲过不少课,多为有ppt的授课。这种交互式的讲课,因学术内容为多,即便中途停顿,倒也没有问题。饶若将舞台搬到摄像机前,面对电视观众时,感觉全然变了。在上周末,有机会去大裤衩录了几段视频,内容自然与麻醉、医患有关。

遗憾的是,现场的完成十分不好。走上台,当介绍完自己后,便要讲视线下压30度,去寻找电子提示器上的文稿。此头一开,大脑便成了浆糊,再也不愿意回忆复述任何内容。现场只能不断断篇,惹得围观群众笑声不断。坐在右前方的一位小姑娘,手捂着嘴巴一直笑个不停,令人非常伤感。好在,当讲完第一段后,一位大妈宽慰地说,“小伙子,你声音真好,不当主持可惜了。”我内心涌起万千感激,稍微捡拾了些许自信,又不免纳闷:本人山东普通话有点大舌头,还能令人愉悦?

我倒不担心当日的录制效果,毕竟这不是直播。我们伟大的剪辑,后期的包装塑造会令一切不着痕迹般自然。雷维尔就说过,“电视荧屏上锁播映的经过过滤的信息,塑造处我们当今时代的模样。”嗯,当我完成一段录制后,编导自然有话说。他们显然希望我更文化一点,更人文一点,非技术一点,说些普通人能懂愿听的故事篇儿。

在我的说话之路上,我一直十分感谢的是韩护士长。若是她让我讲的课,她不但现场会听,事后还给我建议。好话她无需多言,建议大多中听中肯。比如,如何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如何保持身体姿态优美,手该如何放置等等,都让我获益甚多。今后,面对镜头的机会将继续存在,所需要做得是更自然一些,眼神纯粹地盯住,让说话像是与朋友对谈。

加油了,这可算是一个我愿接受的挑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四月份读览
后一篇:有情人指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