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读书罗辑思维幻想世界读书日 |
分类: 读书笔记 |
4月4日
收到新书一本,《X的奇幻之旅:为什么工作和生活中要有数学思维?》(中信出版社)。只消看一眼题目,就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先说其中一个关于“交换律”的例子吧。著名的物理学家、诺奖得主穆雷·盖尔曼,在年轻时曾一度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担忧,为此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原因是,他不喜欢去麻省理工学院,认为那里“只不过是一所脏兮兮的技术类学院,根本不符合他高贵的品味”。
最终,他还是想明白了,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学业。他表示,“之所以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是因为他意识到去麻省理工学院读书和自杀两件事是不服从交换律的:去麻省理工学院读书并不妨碍他日后自杀,但如果自杀了就不能再去麻省理工学院读书。”你瞧瞧,这就是科学家的思维。
http://img5.douban.com/lpic/s27236929.jpg
4月15日
近日读《文汇报》,剪报一则。昨天看到@kindle阅读者在发布最新的NYT的最新图书,遂获取一本,题目为Thrive。真是凑巧,两件貌似毫无瓜葛的事,指向的书是一样的。看来,我对剖析个人成长路劲的书,真是来者不拒。Arianna Huffington是《赫芬顿邮报》的老板。
从2010年起,我便喜欢这个网站了。还是说书吧。此书副标题为The Third Metric to Redefining Success and Creating a Life of Well-Being, Wisdom, and Wonder。你瞧,就是第三种再定义成功的要素,以及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智慧加身、保持好奇。
http://img3.douban.com/lpic/s27242440.jpg
4月19日
今日收到连岳的新书《i问连岳》。题目模仿此前的畅销版本《我爱问连岳》。此书的最大特色,或许在于更原汁原味的保留了来信之内容,呈现了万千人情世态。不同的年龄段,阅读此类型的书,感受截然不同。
三五年前,每周会读《上海一周》的最大缘由之一,是看到连岳的文字。彼时,有些故事无从体会,今日再读细思,直觉人生万千,个中滋味。因此,一旦你在读这本书,你便难以放下。每一个人的来信,都是不同维度的人生呀。
http://img5.douban.com/lpic/s27260106.jpg
4月22日
今日接受某画报采访,谈及笔名由来,可作日后标准答案。其一,最初起笔名时,因某编辑赞誉效率高,有拼命三郎之风范;其二,出生于三月初三,喜欢数字三;其三,薄三郎,喊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辨识,并不复杂。
今日《东方早报》刊发对冯唐采访。其本命为张海鹏,其对笔名的由来说到,“”出版第一本长篇时临时起的,没特别想法。读过《史记》里面《张释之冯唐列传》,喜欢冯唐的不知忌讳。张海鹏意味着全职工作、理想主义、通过组织救肉体让世界更美好。冯唐意味着牺牲休息时间写作、妄图不朽,通过挖掘人性让世界更美好。“
今日,终于将奥利弗·萨克斯的《幻觉:谁在捉弄我们的大脑?》读完。这位老者的阅读广度,思维发散度,思考深度,值得学习!
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旨里写到,“希望散居在地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4月29日
今天终于购书一本,也是看了罗辑思维的最新广告,入手《罗辑思维II》。高大上的是,还附带赠送了一个冈本的安全套。与上一本相比,这本书的编纂更为互联网思维化。出现了不老少的该微信会员名称。书的装帧也更棒,翻阅时感受更好。
http://img5.douban.com/lpic/s27260366.jpg
另,本月未写一篇书评,作业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