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论之十

标签:
麻醉氧气肺复张peep机械通气 |
分类: 麻醉笔记 |
[氧气与麻醉]先说段有趣的历史。近读2013欧洲麻醉年会摘要,看到开幕式为Sir
Robert
Macintosh演讲。众所周知,各式学术会议的开幕演讲总是最有分量的,也多为纪念某位学界先驱或前辈而设。这位爵士何许人也?原来,他是牛津大学教授,生于1897年,卒于1989年。其一生贡献卓著,最显然的一条便是Macintosh喉镜,这是他在1943年做的工作。
再说今年开幕演讲的专家,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院的Goran
Hedenstierna教授(H教授),题目是《麻醉与氧》,副标题是“给氧对患者有害吗?”很显然,H教授是研究麻醉过程中给氧方式与浓度对患者的影响。稍加检索惊人发现,这位前辈在近20年间一直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大鼠、犬、猪和人,通过不同通气模式进行研究。而数十篇论文几乎都发表在Acta
Anaesthesiol Scand(《斯堪的纳维亚麻醉杂志》)。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是瑞典与挪威两国,而作者长年专注于本土杂志发表,很有意思。而他在此次欧洲麻醉年会的演讲,主要来源于2012年发表于该期刊的一篇综述,题为Oxygen
and anesthesia: what lung do we deliver to the post-operative
ward?【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2 Jul;56(6):675-85.】
[氧气与麻醉]不言而喻,机械通气时氧浓度高低,会影响功能残气量(FRC)、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一般的,吸入浓度越高,FRC降幅越大,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升高,导致小气道直径变小,引起肺不张(或称
肺塌陷,
atelectasis)。肺不张作为一个经典话题,科室的N教授、神仙曾有过精彩汇报,惹得大家纷纷意识到,饶若患者苏醒期氧饱和度不佳、呼吸不好,一定要想到此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肺不张的形成,也是多重因素所致,氧气浓度正是其中之一。
今儿先说麻醉预充氧,也就是给氧去氮的过程。最新的美国ASA困难气道管理指南里,强调诱导插管前紧密面罩给氧,在处理困难气道全程中都应千方百计给氧。而在日常工作里,给氧去氮的确十足重要,“氧流量大于6L/min,尽可能密闭风面罩吸氧,平静呼吸时间超过3min或连续做4次以上的深呼吸”。但是,给氧浓度高低与肺不张面积显著相关。在1995年Lancet的一篇研究里,研究者发现若予100%氧气3min,10%肺组织出现不张;改为80%时,不张面积降为2%;若改为30%,则不会出现肺不张。
在一个标准给氧去氮过程里,对非肥胖、无心肺疾患、非吸烟患者而言,氧浓度从100%降为80%意味着患者可耐受的呼吸时间从7min降为5min。减少的2min是否可被麻醉医师接受,抑或是否影响麻醉诱导插管,值得进一步商榷。此外,麻醉维持过程中,通气方式的不当会抵消麻醉诱导前较低氧气浓度预充氧的有益价值。
因此,按照Goran
Hedenstierna教授的观点,对相对健康、无肥胖且预计无困难气道患者,预充80%氧气即可;对其他患者,麻醉诱导时依然选择100%预充氧,间断予肺复张手法,或者麻醉维持期予连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Lancet
1995;345:1387-91】
[氧气与麻醉]手痒,还是决定补充完整。前两天,向一位曾在美国接受麻醉住院培训的医生问起是否做肺复张时,她说:当然肯定要做的,手术中每隔一会就做一次,维持气道压为30cm
H2O,维持30s即可。美国人胖子那么多对吧!我老师说,做肺不张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肺泡蓬蓬张开的。她自然不信,但脑子里可以想象这样的手法,将一个个萎陷肺泡逐次打开的美好画面。肺复张手法(Recruitment
maneuver)可降低肺不张的发生,这点勿庸置疑。
不过,真正坚持在做并对此十分注重的麻醉医师的比例,并不见得高。通俗点说,肺复张约等于上级医生嘴里的“鼓鼓肺”。到底怎么鼓,才科学有效呢?先说说没效的鼓肺方法吧。比如维持气道压为20cm
H2O,持续15s;将气道压调至30cm H2O也被认为是无效的。2009年,Reinius
H等在Anesthesiology发表研究,通过CT的方法,评价肺复张手法对病态肥胖患者肺不张的干预作用。结果发现,对BMI正常患者,气道压至少维持于40cmH2O方可促进肺复张,对病态肥胖患者而言,这一压力应更高才可。而新近一项发表于NEJM的研究,所使用的肺复张手法则是维持气道压为40cmH2O,保持30s;麻醉通气期间,每隔30min进行一次肺复张(依稀记得是这个数据,待确认)。
值得提醒的是,肺复张所带来的有益作用,往往被后续的纯氧通气所替代。这将导致肺不张再次发生并加重。因此,肺不张的防治,必须多管齐下,既要调整氧浓度,也应设定PEEP,联合肺复张手法。按照Goran
Hedenstierna教授的观点,体重相对正常、无明确肺脏疾患患者肺复张手法可保持气道压为40cmH2O
保持10s,对肥胖及腹部疾患的患者,应提高气道压,复张时机为每半小时一次,或通气期间设定相对较高PEEP(7-10
cmH2O)【Anesthesiology 2009; 111: 979–87】
(重要提示:本内容仅供专业人士阅读,仅做学术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