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钱无实验

(2011-04-29 23:52:36)
标签:

教育

美国

硕士研究生

天方夜谭

课题

医学

分类: 没有大事

每周五下午三点至五点半,这段固定时间属于实验室讨论时间。第一次讨论时,我还半开玩笑地说,可以买点水果,大家边吃边聊。可几次运转下来过后发现,这终又变回一人发言兼批评的课堂一般。真正的讨论难于展开,讨论双方的不对等性,导致本该激荡的脑力风暴难以展开。此外,我总觉得每个人的头脑“武装”过于薄弱,以致如坐针毡,不知该发何言,更跟不上讨论不掉,对他人的研究课题自然也谈不上跟进。

本周探讨的话题,是整合此前几次确定的研究题目。我负责两位同学的课题设计与督行。遗憾的是,我所列的讨论提纲过于简略,加之两份课题的研究方向一致,只是研究器官不同而已。这意味着,在leader眼中,我所作的功课不多,研究不深入,给人一种很浅表浮夸的感觉,有应付之嫌。

尽管自忖思路尚清新,目的很明确,但下周依然要细化深挖。不过,两个多小时的深刻体会是,没钱难成事。在讨论课题之时,idea倒好像是一种不用花钱的脑力资源,而落实idea的过程则变得无比抠门。总之,不敢花钱,不敢投资,花不起钱。据说,学校为每名硕士研究生配备的研究经费是4千~5千,博士研究生约是8千~1万。不过,要求却不小。比如说,博士必须发表SCI论文方可毕业(影响因子在1.5以上)。如果要求学生只用1万元就能做出至少一篇1.5分的SCI论文,有些痴人说梦,堪比天方夜谭。

当某个硕士研究生课题预算在5万时,leader不免有些惊诧。换言之,他觉得这些钱有点多。如何最大化的花好每一份钱,用最经济节约又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方法,成为一种不得不的选择。因此,当我向大家介绍课题时,我大刀阔斧的砍掉先前已拟好的研究方案,省略大部内容,唯独有一些简略方案。这些粗糙毛躁的研究方法,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却会有些云里雾中。想发表一篇好的论文,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在美国时,我曾想我回到国内开始起步研究时,可以采用自我投资的方式,自己贷款十万。可实情确是,这种做法不但被誉为傻冒,还颇像打水漂——把钱投入进去,连声响都没有。换言之,若无较好额度的资金支持,只能成为研究穷鬼。钱是不容易得来的,政府各部门的科研经费也是不容易拿到手的。即便拿到,最后的数目有时也是不确定的。

张鸣的《辛亥:摇晃的中国》里,有一章说的是“革命经济学”。简单点说,造反不是一厢情愿,只要想high就能成事的,你得需要钱。不管你通过什么方式,你得需要钱财支持,才能买枪炮,招募兵马,战场厮杀。其实吧,做科研也是那么回事,厮杀的对象还是面向国际,全球竞争。如果说idea是一场科研战争的灵魂,你则是灵魂的拥有者与实践者。实践的方式,自然是科学研究,研究自然需要仪器、试剂、耗材……这每一样都是要钱的,而且不是小打小闹。

研究不容易。想在一个并不宽裕的研究室,做出一片好paper,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总觉得,我们的研究很变味,我们早就没有“杀死脓毒症”的伟大理想,而是为了报奖与烘托,为了SCI。可是,不舍得,不甘愿,不勇于花钱(有智慧的方式),又怎么能要求人们去发高分值SCI文章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答辩戏终了
后一篇:微博三九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