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辩戏终了

(2011-04-28 15:47:36)
标签:

上海

答辩

专家

楷体

博士论文

幻灯片

分类: 从医者言

翻检既往五年,前页的代表论文或可作为一种‘实在’证据。我十分希望自己的表现符合‘杜宁-克鲁格效应’,也即‘越强越谦虚’。遗憾的是,面对匆然飞逝的时间,我只有懊悔痛苦的份。饶若少一些贪玩,多一些实干精神,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实验验证,少一些对空鸣调,多一些落笔为据,那我对此篇论文之满意度将提高三五分。

上面这段话,是我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第一段。上面所言的前页论文中,尽管罗列了一串英文文章,但真正令我满意的却很少。当我站在答辩讲台上,面对一位最后发问的女教授时,我差点就催悲的说,“我这篇论文的水平,顶多刚到及格水平,离满意差的比较远”。转念又想,诸位上海乃至全国专家,刚已大致肯定我的所作工作,若再自我诋毁一下,岂不侮辱他们的眼力价?

于是,我说:“非常惭愧的承认,我的研究生五年并不算令人满意。只作出一篇与实验研究相关的文章,其他几篇文章都是在实验之外、阅读文献时生出的点子,于是就做了一些文章,也算是对自己的弥补。总之,自己做的并不算出色。”有这样几句非常中肯的自我评价,也就够了。

从2006年开始,我参加了四届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以前,作为观众在台下听讲,总觉得师兄们道行深厚,霸气十足,可看的多了也就能辨出差别来。今年,我终于成了讲台上的演员,讲自己的论文汇报给评审专家,随后接受他们的问题轰炸。老实说,我并没有那么重视答辩。原因一下说不上来,关键还是这是一种机械呆板的汇报形式,表演的成分比较大。尽管我不讨厌表演,但我会被自己在讲台上那么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势给吓着,我生怕自己讲到中途时,突然撂挑子,对着评委说,我不想讲了,你们看我论文吧,都在里面。

不过,撂挑子是万万不能的。因此,直到答辩当天上午,我还在折腾我的幻灯片。前日下午三时,来自上海、江苏、广州等三地的六位专家落座,我则开始了讲台上的50分钟表演时间。当天晚上,等我回忆整个过程时,才发觉自己是用力的,过程也是给力的,要不然我不会感觉腰背酸涩的。

答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汇报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是提问回答过程。汇报研究内容,其实就是事先排练的讲课过程,重点是如何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如何有效的利用幻灯片,吸引他们的目光与注意力,让专家follow你,进入到你的故事,按照你预先设定的路线,进入一个奇诡而有趣,艰深却又能实现的科学探索故事中。你们一会儿围着小鼠转悠,一会又被细胞凋亡给迷惑住了,中途他们还遇到各种各样的细胞,细胞表面上的分子,又是那么的迷人。然后,你找来一群“城管”,他们就喜欢在细胞表面贴封条,他们贴呀贴,贴呀贴,结果把细胞给驯服了……

原本,我的这个故事很简单,可经过JB教授等的点拨,居然也显得很牛掰一般。当我口干舌燥的扯淡完毕时,答辩主席说了一句,“你做了很多大量的工作”。

随后的提问回答程序,是我所喜欢的。喜欢至少意味着不惧怕,对任何抛来的问题都能有所回应,而绝不大脑短路一般。即便不会,如我这般性格,也会爽快而机妙的告知“不会”。事实上,评委的发问绝非一种刁难,而是带有探讨的性质,答案也是开放式的。换言之,你需要由一点引发开去,随后引领他们进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巧妙的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点陈述出来。因此,后续的近半小时问答阶段,也算将几年所看文献资料进行了概览式回顾。

一位师弟帮我录下答辩。遗憾的是,因Flip内存关系,最后7分钟未能录下。现在回想评委问题,总结出重要一条,那就是“请君入瓮”,也就是有意识的使评委可能提问的问题,落入你所设计好的圈套之中。换言之,你最清楚自己的研究内容可能的缺陷与不足,因此可以通过适当的幻灯片设计,将这些潜在的不足点暴露在“敌人”的火力面前。这样,他们会不由自主的盯住你的不足发问,你只需事先做好功课,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即可完美收场。

如果把答辩视作演出,你无疑是名演员,论文就是你的剧本,导师就是你的导演,三年或五年磨一剑,就是闷坐熬夜写剧本的过程。台下的评委好比搞电影审查的,既看你是否主旋律,又来抓你的小辫子。如果把答辩刻成一张DVD,那问答部分就好比是花絮,能获得更多的细节,能看到最真实的交锋。

博士论文答辩,就这么一次,不短不长的一个小时,就那么过去了。没怎么品出滋味,却又有些淡淡不舍。我也只能用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最后一段,来为此做结: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五年研究生学习,行将至此!此篇论文是为五年小结,又是未来研究起点!感谢光阴历练,期许美好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妙手何处来
后一篇:无钱无实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