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败绩终有偿

(2010-10-13 08:19:25)
标签:

基因敲除

实验室

实情

可预期的

研究方向

分类: 美国生活
看着那几只残喘趴伏的黑色小鼠,我高兴不起来。原因显而易见,他们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却死了。当然,前面这句只是我最期待的一种结果,或者是理论假设中的结果。眼下的实情是,两组老鼠死的一样壮烈,别无二致。

面对着没钱先生(他的名字念起来酷似no money,故得名没钱先生),我说周一的感觉真差。我们花不少的钱,来探索救治它们的药物,变换着药物给予的时间、剂量,每一次小心翼翼的变动一个条件。这一次,他们却死的难看。我期望的惊喜结果并没有出现,这让我显露出焦躁的腐气来,又对这些小鼠感到guilty。

没钱先生用一贯鼓噪性的言语说,别让自己觉得失败。如果我们最后能把结果做出来,此前所有的失败与投入都是值得的。我们实验室在2004年就实验某个免疫分子药物,我们一直失败,但我们一直做,去年我们终于成功了。与他们相比,你投入的金钱远不算多,那些钱不能算是浪费。

如此简单三言两语,我倒也宽慰许多。心里貌似又升腾起一股叫做志向与理想的热火,准备立马捏紧拳头大干一场的样子。不过,坐下来仔细回想我的诸多研究时,却不免发现其中的通病,急躁!不过,急躁并非单独我的毛病,而是很多国内实验室或研究者的通病。大家急进求速度,喜欢将面铺开,喜欢出成果,也想发文章,喜欢夸谈,可最缺少的依然是实验室冷板凳。

我们不断变换着研究方向、题目,难以踏实真切的用心于其中一个。面对一年期以上的研究项目,很多的临床研究者都会面吐难色。大家都恨不得今天研究上马,明天得到数据,后天文章发表,随后成果、报奖接踵而来。实情是,这世界永远没这样的好事。

另外一点是,只要获得基金资助,无论资助强度或等级,就一定会出成果,一定是高精尖的研究结果,一定是阳性的、可预期的、符合最初设想的结果。实情却是,基础研究具有太多的不可预测性。它只允许你微调着不断试错,从来都不会让你走的顺畅。

想起上周六晚,公寓内有医生来访,谈到这里的一些人和事。有的研究者七年不出成果,闷头于脊髓某个角落的基因敲除,一个一个的敲除,最后终于一战成名,而今被称为Nature文章印刷机。有的研究者,数年在显微镜下面看线虫,就这样从春看到冬,最后也看出了名堂。谈话的中心议题是,请所有与生物研究有关的方方面面人士,都要沉得住气,稍安毋躁地安心研究。

不过,在未来N年内,我们还将大干速上。这是没有办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哮喘新对策
后一篇:一个人厨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