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错的思考
标签:
特权阶级阑尾切除断语医疗制度美国杂谈 |
继续说休斯顿之行。有好友和我说,一趟南方之行,会让我的视野和格局发生变化。我当即回复到,似乎并无感觉。仔细想下,慢慢路途上似乎说到太多的中美对比。我所能得出的一点是,任何过于简化的思考方式都会出现问题。这大概也算视野与格局的变化。
慢慢3200公里长路,除被刀郎的浑厚嗓音给彻底雷翻外,剩余的便是各式各样的讨论争执。话题来源身为广泛,远处农田里的喷灌设备、道路标识的设置、森林覆盖率...最后都上升到国家和制度层面的比较。我能看到的几点是,人是一种较真的动物,喜欢顽固坚守自己所认为正确的知识、概念和观念。其次,人们总是喜欢下断语,根据眼前所观所感,直言不讳的抛出一个观点。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确,对方往往加一句,你等着看好了。
我也不例外,我也下断语,我也顽固坚守。之前博客提到的某位学者在此地阑尾切除术,住院总时程为33小时,耗费美金1.7万,除外医疗保险外,自己需自掏腰包4千美金。在中国,在三甲医院阑尾切除术约需3000元。以此相较,美国人的一个阑尾顶中国人的四十个阑尾。即便美国专业人士吃香,律师、医生属于高收入阶层,但就劳动力和医疗技术的投入回报比来看,美国的医疗制度明显是有问题的。再联想去普通医院量一次血压,就需几百美金,让人情何以堪呢?所以我断言,美国的医疗制度肯定会出问题。
在路上,我顽固坚守的一条是,要成为特权阶级。连小学生都能写长大后的理想是做贪官,成为特权阶级的理想自然也应受憧憬。反过来说,这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纯属一种无奈。这世界处处都有凌驾于他人或规则之上的群体,他们飞扬跋扈、毫无顾忌的横行,隐匿的权力像看不见的大哥,无时无刻的处处存在。
车上某位老师,对我的特权阶级论予以无情抨击。他的说法也蛮正确的,媒体舆论监督强啦,大牛们也都很有风度,不会无故耍横。遗憾的是,当言及并涉关自身利益时,大家需要的依然是“咱上头有人”。在那些个人危难时刻(车子被撞,喝花酒被拘,儿女该升学了),大家五一例外喜欢“上头有人”的感觉——即便不能成为特权阶级,攀权附贵还是会做的。
路途上的话题,以100公里/时的速度向前飞驶,可在大脑里却是根深蒂固,原地不动。人们也喜欢听风便是雨,只喜欢去描述或转述事件,很少亲身考察其真伪靠谱程度。那些被散播的新闻呀,若经一番推敲,就会发现别样的事实真相。最后一点,容不得批评。人们总期望脱口而出的是真知,可遭遇他人的“拨乱反正”后,无一例外采取抗辩姿态,甚至不惜故意夸大/曲解事实来维护自己观点。
常识、通识、真相,看上去总是稀松平常,却最以抵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