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五周
(2010-03-22 06:30: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美国周记 |
1
本来春风和煦,未料周末阴雨。好在,我像是被一种眩晕所笼罩,嘻傻笑着往实验室走。我反复向自己确认过几次,包括到地下室里的动物房,我感觉周身轻飘,大脑像被一剂兴奋药给点着似了。这个时候,脑里的奖赏区域被激活了,快乐的激素水平分泌骤然升高。真是些梦幻时刻。
实验室的诸位都在Spring
Break,有的人驱车上千英里,只为到西部看望儿子一家;有的则买了最新的Canon单反,正在热切学习,尽待拍下儿子踢球的靓照;有的则干脆在家全休,好好的看上一周碟片;也有的,则稳固安坐实验室,将32只小鼠玩弄股掌间。
在看了哈佛教授的JUSTICE讲座(2集)后,我想了下关于高级与低级快乐的问题。目前,我之所以对美国雄奇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城市人文,未有丝毫过多兴趣,一大原因正是我压根不知。这并不代表我讨厌探索,而是那些未经的盛景,总应该固守在那里,等待日后我的到访。换言之,他人乐见的美景,对目前的我而言,并不会引来很高级的快乐。即便,我也确信,当我身临其境,也会惊呼绝美,赞叹不已。可是,那不是当前的要务。
2
“简单、直接、有效。”
前述一段时间,从一位朋友处最常听来的词句。这六个字,念起来短促有力,仿佛是达成目标的箴言一般。可转念又想,简单、直接、有效,又称为阻碍积极探索/学习的理由。总有一些人,他们会固守着长久形成的习惯,不愿再做一丝稍微拗脑筋的努力。可是,当捱过那道小坎后,获取的报益、快乐、满足、便利却将是成倍的。
这一周,MSN上长久未联的旧友突然闪烁起来。对方问我生活是否欢乐,并向我告知现在何处谋职之类。那一会,我有些惊诧。我想起两年前的夏天,这位朋友和我说着消极与积极的自由、人的无限探索潜能等等。我依稀记得,在大巴上我还认真的掏出本子,速记了一些话。及至现在,我依然记得当时说话的情状。
事实上,我被告知的压根与“简单、直接、有效”截然相反。我多次咀嚼过那些说过的话,找到一些教益。现在觉得,探索是件好事情,前提是做好手上最重要的事。那件最重要的事,若没妥当,一切的旁逸探索,皆为徒劳。
我又想起,我老娘给我的电话。她总是那么平白的说:吃饭是第一位的,学习是第二位的。我哈哈笑着,猛点头称是。我又想起,不久前给一位表弟的信息里说,健康是1,财富、事业、人生就是一串串0,若没有了1这个车头,再多的0也没意义。
3
怀疑论者的好处是,能经常性的清醒反思。然而,纠结式的质疑自己,有时让人万念俱灰。换句话说,我得到的实验数据里,若是拆分单独来看,并无特殊异常之处。某个下午,当我与C一番讨论过后却发现,这前后若一关联,不但赫然隐现着若干极富意义的P<0.05,还让我总结出一点貌似promising的干货来。
纷呈迷眼的数据堆积里,翻检出有意义的东西,总是让人高兴。这说明一个问题,自己对数据的挖掘和解释度并不够。换言之,个人专业知识的浅薄鄙陋,致使自己未能关注和深入原本很有意思的结果。它们被我一错而过。
我也开始确信,开会是有好处的——当然不是国内的轰烈隆重的各式年会/学术讨论会。在这里,会议的唯一好处是,它提供了交流、讨论、争辩的平台,一方展示与陈述,另一方则在思索。作为交换学术信息的场所,会议无疑人兼听则明,既能了解同行在研究什么,又能更新专业知识。
比如说这次。H去往德国参会期间,我在实验室细致浏览了此次大会的abstract(摘要)。检索后发现,有一篇与我手头现有研究相近,遗憾的是,从对方的治疗和研究里,并不能得出充分的证据,说服力也不强。换句话说,经过我的研究观察后,我已经确信某种治疗/手段并没有如此之奇效。
沙里淘金总有宝。又一番检索后,发现一个有趣的免疫刺激分子。这一新型分子,与实验室既往两年内研究的另两种分子,皆属同类。换句话说,已研的两种分子,被证明在某种病患下意义非常,那此种新型分子,咱也得从中抢一块肉,夺一杯羹。向H汇报后,他一边点头一边说,我认识这家伙,他是....或者说,这个家伙很拽,不理人。
某种程度上,Boss的最大作用反而是做一名交际花和保姆。一方面,他能广识相关领域专家,见名如晤。另一方面,他要像保姆般,能快速高效的,将你所需要的最稀缺试剂/药物/动物,悉数联络得到。你能猜得到,他就这样搞到了某品系基因敲除小鼠、抗体。换句话说,从我最初的汇报,到第一批数据的获得,或许只需要十天不到。
此外,研究的强弱,并不仅限于一己一人。正像我十分钦慕的一位博客作者 李笑来,在博客中所言:
换句话说,环境和平台的依托,对提升个体价值,贡献颇多。某种程度上,国内不少的研究机构/大学/院所,整体环境太过平泛,难有激励促进作用。少数被奉为典型的研究牛人,不是因为太过强大,而是因为他者太过庸常之故。还拿这一刺激分子而言,H教授听完我的汇报后说,咱们楼上就有人做它的基因敲除小鼠;而隔壁九楼那个拽家伙,就是这分子的发现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咱们这做这东西的人真多呀!
而看到施焕中医生的博文《从手头的研究工作看完善科研设计的重要性》后,我亦确信,国内大多数医院的实验条件并不完备,所能做的只有追踪性研究与移植性研究,只能靠夜以继日的临床实践,从中获取有意思的问题,辅助阅读大量的专业及相关领域文献,从而提出有意思的科学问题,进而在现有的实验平台上,做一点尝试和工作,逐渐获取面的积累,最终达到点的突破。
一个人的劳动成果的实际价值又如何确定呢?这里面有两种思考方式在起作用。第一个是“基于表象的思考”。人们总是高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价值(自己 的孩子、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子,甚至自己的朋友),所以,出售一方总是有意无意地“高估”自己产品的价值;反过来,收购一方会刻意地低估要买的产品的价值。
而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基于实质的思考”。工作环境,即我们常说的平台是有价值的──而且好的平台价值不可估量。尽管现今这个世界,个人越来越容易 生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类的整体发展,平台(换个说法就是许多人构成的小社会、小团体、或者用不带任何色彩的词,就是“工作环境”)的力量也越 来越大。如果你在平台上做事,那么你的劳动成果就有一部分,甚至可能是绝大部分,不是属于你的,你自己根本没办法生产出的。这是绝大多数人一不小心就忘了 的事情。
·本周观影:
《生命》(BBC Life)(3~5集)★★★★★
《艺术之眼看英国》(The Seven Ages of
Britain)(1集)★★★★
《太平洋战争》(HBO新剧,1集)★★★★★
·上周要目:
将survival进行到底;搞定一章。
【完成;后者压根未完成。原因:编辑宽限日期,我亦随波逐流】
·下周要目:
得到大体数据,随后增补末节。搞定一章。
·小鼠全记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