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香又艳的西府海棠

标签:
西府海棠产地考证北京文化观赏价值ppl |
分类: 旅途随记 |
西府海棠
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那西府海棠为何位于上述四品海棠之首呢?
如果您对张爱玲有所了解,就会知道她平生有三恨,即“一恨鲋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大多数种类的海棠,确实是没有香味的,但西府海棠例外,属于既香又艳的那种,这就是西府海棠的特殊之处,也应该是它位列之首的缘由。张爱玲恨海棠无香,只能说她没见过西府海棠。
“西府”是一地域名,广义上指的是陕西省关中西部宝鸡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狭义上指的是宝鸡市及其下辖三区九县。“西府”的得名在历史上与凤翔府(现宝鸡市凤翔区)有直接的联系。凤翔为古雍州之所,秦都雍城之地,唐肃宗于至德元年改扶风郡为凤翔郡,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唐代“安史之乱”中,肃宗于至德二年二月抵达凤翔郡,在这里停留了大半年的时间,使得凤翔成为平定安史叛乱、维系大唐江山的政治权力中心。肃宗回到长安后,于同年的十二月将凤翔郡改设为风翔府,号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合称五京。因凤翔府在长安(西安府)以西,民间习称“西府”,沿用至今。
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具体是起源于何时何地,已不可考证,它能够浓墨重彩地登上历史舞台,很有可能就是在唐肃宗时期,是安史之乱之后,随着凤翔府被命名为“西都”、“西京”,并在民间的流传为“西府”,关中西部的这类独居风格的海棠被冠以“西府海棠”之名而被人知晓的。在过去,人们对植物的分类缺乏统一的管理,在植物的命名上也比较随意,等到人们将这种颇具盛名的西府海棠引种到其他地区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植物,比如说河北怀来的“八棱海棠”,昌黎的“平顶热花红”、“冷花红”,云南的“海棠”和“青刺海棠”,还有一些地方称之为“海红”的植物,等等。于是在中国植物志中就有了这样一段话:“在中国果品名称中,海棠的品种极为复杂,尚待研究统一。在植物分类中,暂以西府海棠M.micromalus Makino一名概括之,不再分列为多种,以免引起混乱。”也就是说,西府海棠并不是单一的物种,它是由很多相似的品种组成的一个群组,目前科学家对它们的分类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暂时将这个群组中的所有植物,都叫做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的小乔木。树高一般在2.5-5米之间,树枝直立性强,小枝细弱圆柱形,嫩时被短柔毛,老时脱落,紫红色或暗褐色,具稀疏皮孔。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以楔形为主,边缘有尖锐锯齿,嫩叶被短柔毛,下面较密,老时脱落。西府海棠的花属于伞形总状花序,有花4-7朵,集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2-3厘米。它的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尤其是花蕾含苞欲吐之时,恰似胭脂点点,珠圆玉润。在盛开的过程中,它的花色彩变化多端,从刚开花时鲜艳红色,逐渐变化为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娇艳欲滴,这种由红到粉、再由粉到白的层次渐变,给人变幻莫测而丰富的感觉。即便是落花片片飞坠,也妙不可言,惹人怜惜。
西府海棠
和其他植物一样,西府海棠能够被发现、被广泛的栽培,皇家园林的栽种和培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唐代至今,国都发生了多次的变迁,从西安、洛阳、开封,一直到南京、北京等,西府海棠也随之在全国各地扎根、繁衍。相比之下,西府海棠在北方干燥地带生长良好,所以,当西府海棠引种到北京之后,很快就在北京繁衍开来,故宫、颐和园、圆明园、什刹海、恭王府、醇王府……处处都能看到它的倩影,西府海棠成为了北京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著名作家梁实秋在其散文《群芳小记》中,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赞叹西府海棠,他写到“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西府海棠花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我立在那一排排的西府海棠前面,良久不忍离去。”
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在北京的四合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院子里会种一株西府海棠,一株白玉兰,一株桂花,合起来就是“玉堂富贵”。纪录片《故宫》,有一个镜头极美,一株盛开的西府海棠上花瓣被风吹起,缓缓从画面的右方飘向左方,后头是雕梁画栋的皇家园林。后来这个镜头被嫁接到很多地方,稍不留神就能看到它。
也许正是以为北京无处不见西府海棠的倩影,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选择西府海棠作为反映女儿命运、寄托宝玉情思的重要载体。据红学家研究,仅《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有十六回提到了海棠花。比如说在第十七回中,写宝玉所住的大观园怡红院就有这么一株西府海棠:“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形容出了海棠花叶同发、繁丽袅娜的神姿。而这株西府海棠,后来竟成了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命运的谶兆。《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写晴雯含冤受屈,一病不起,宝玉说春天便知有这不好的兆头了,袭人问故,宝玉答说:“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道有坏事,果然应在他身上。”袭人不信,宝玉还给她讲了一通天人感应、万物通灵的道理,往大了说“就像孔子庙前桧树、坟前的蓍草,诸葛祠前的柏树、岳武穆坟前的松树”,往小了说“就像杨太真沈香亭的木芍药,端正楼的相思树,王昭君坟上的长青草”,所以宝玉坚持说“这海棠亦是应着人生的”。在上周有关垂丝海棠的介绍中,特别提到了“海棠春睡”的典故,在《红楼梦》中也有多处提到。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西府海棠
上周介绍垂丝海棠时,重点介绍了苏东坡、杨万里和李清照的诗词。关于西府海棠,也有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诗篇。清代陈维崧就有《满庭芳·咏西府海棠》一词:“满院红绡,半楼绛雪,几丛艳冶成围。倚栏无力,嫩柳斗腰肢。粉壁银墙淡雅,明妆坐、人是琼枝。东风动,花光映肉,桃晕入冰肌。胭脂。刚蘸雨,一番梳裹,别样芳菲。似六宫昼暖,睡重杨妃。赢得三郎一笑,花前闹、急管繁丝。豪华甚,千堆蜀锦,那用杜陵诗。”清代的陆进写有《探春令·败垣见西府海棠》一词:“离离一树海棠花,是谁栽墙角?到而今、孤馆锁寒烟,只有东风吹着。红英糁地残香薄。似马嵬漂泊。纵饶此际,春闺睡足,也应伤寥落。”
前面讲到,过去人们对海棠的分类不太重视,见到美丽的海棠花只管抒发自己的情感,往往不加区分它属于什么样的品种,以至于有很多吟诵海棠的诗词,搞不清楚它到底讲的是哪一种海棠。于是在不同的文章里,就会有各不相同的解释。因此,在这里,凡是没有明确是什么品种的诗词,我就不再列举了,以免引起歧义。
西府海棠
除了观赏价值,西府海棠的果制品也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它的果实味道酸甜可口,直接食用或加工后进行食用都可以。加工产品主要有果汁、果脯、果酱、果丹皮、果酒等。它的果实还可以制成供人食用的果油,具有降低患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
西府海棠的果实和叶子还是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材。西府海棠的青刺果和叶可以入药,其味甘、性平、无毒,入胃经、肝经,有消炎、清凉、解毒的作用,对肠胃积食、清热去火、抑制口腔及肠道炎症等较好的治疗作用。另外用西府海棠的青刺果果实、叶煮水洗脚,可预防和治疗脚气病。
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的花语是单恋、美丽、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