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了解成就动机吗?

(2023-03-17 08:00:01)
标签:

成就动机

三种需求

适度挑战

及时反馈

ppl

分类: 教育漫谈

春光明媚的日子,带着学生外出踏青、做游戏、放飞心情,是师生都非常愉快的事情。

有老师为学生设置了套圈的游戏,要求学生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将手中的一组圆环依次抛出,以套中前方竖立着的木桩多着为胜。

老师发现,在玩套圈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的身体向木桩的方向靠拢,通过缩短距离来提高套圈的成功率;一类是站在离木桩很远的地方,漫不经心地将圆环抛出,根本不关心圆环是否能套中木桩;还有一类则是站在较为适当的区域内,不断练习投掷圆环的力道和角度,探索该如何施力才能让圆环听话地套入面前的木桩上。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莱兰(David·C·McClelland)在上世纪50年代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后来著名的成就动机理论。麦克莱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他特别对成就动机做了深入的研究。上述套圈游戏中不同学生的表现,其实就是麦克莱兰解释成就动机一个很直观的例子。

所谓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的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越他人的动机。在麦克莱兰看来,套圈游戏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孩子,都属于成就动机低的,尽管他们知道靠近木桩将圆环套中并没有多少成就感,但还是这样去做了;那些站在很远的地方随意将圆环扔出去的学生,心里想的很可能就是“反正套圈也不是我擅长的技能”。第三类孩子是成就动机高的孩子,他们选择站在跟木桩保持适当距离的位置上。在那个位置上,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技能,最终成为套圈能手。按照麦克莱兰的观点,他们就像成功的商人,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获得高额的回报。在这个案例中,回报来自于不断提高技能并最终取得高分的满足感。

发现并认识到人的成就动机很重要。麦克莱兰和搭档发现,成就动机比智商更适合作为学生能否取得学业成功的预测指标。成就动机高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他们为此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以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个人的成就感,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从大的方面看,成就动机高的人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他们对一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有较为正确的判断,在明确这是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之后,会自主选择具有适度挑战性的路径来达成目标。他们不太受别人的影响,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经常以研究的姿态来探索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来快速完成任务。如果最终成功了,会要求应得的荣誉;即便最后输了,也勇于承担责任。

二是在选择目标时会回避过分的难度。如果目标唾手可得,不能给他们带来一点成就感;如果设定的目标太高,无论付出多大努力都难以实现,只能靠碰运气,在他们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在他们看来,当成功和失败的几率各占一半左右、大致平分秋色的情况下,才是他们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

三是及时反馈非常重要。大多数人都喜欢打游戏,而且一旦沉浸其中往往会忘掉时间,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游戏所提供的及时反馈。成就动机高的人,大都非常看重工作中的及时反馈,让自己从中看到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判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是否有了长进。那些能够提供及时反馈工作岗位,总能把一批成就动机高的人群集聚在一起,与此是有很大关系的。

你了解成就动机吗?
(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