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阅读之美,汲取教育智慧

标签:
师德修养专业研究阅读魅力个人成长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
宁波镇海骆驼街道中心幼儿园
邂逅一本好书犹如在明媚的春日倾听一首鸟儿动听的歌;犹如在皑皑白雪之下沐浴透过散发香味木质边窗的光;犹如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骑着自由驰骋的马。在闲暇时,有幸拜读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从书中打开一扇门走进常生龙先生的世界。常生龙先生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多读书的人,为此他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精选了50余部教育类著作,阐述从中得到的诸多收获,精心架构了自己的体系——“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每一部分都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成功案例来为我们展示教育的力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阅读之后备受震撼,也在内心埋下了修行的种子。
一、提升师德素养,俯身用爱倾听
倾听幼儿的声音,感受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用爱和尊重拥抱他们。幼儿是生命初期的花儿,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的“多对一”到幼儿园的“一对多”,让幼儿充满了不适和不解,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放下架子,怀一颗真诚的心,走进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正如于永正在《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中告诉我们:要想学生喜欢我们诀窍是自己先变成孩子,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我们学着幼儿,以“一米的视角”看世界,让幼儿和教师成为一对互相影响的伙伴,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
书中篇章《第56号教室的文化场》,56号教室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就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是个言行一致、善良、有爱的老师,他让每个走进这间教室的学生都能找到这间教室的“灵魂”,即“信任”,让每个学生都懂得了礼仪和尊重。耕耘在幼教岗位的我,也应明确自己的责任,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用最柔软的眼睛去看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教室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能够相信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师幼共同参与组成保教一日生活,让每一个幼儿都得到爱的呵护与成长。
二、加强专业研究,促进自身成长
新时代的教师是学习型、成长型的教师,要想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自己只有一滴水,甚至停滞不前那一滴水都被蒸发殆尽,那还如何给别人一桶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时作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拥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不倦的精神和毅力。
王崧舟老师说,“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是积淀的过程;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是创生的过程”。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阅读之美,美在感悟;阅读之美,美在积累;阅读之美,美在常读常新。阅读能够促使教师的自身成长,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把读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底蕴,能够在遇到困境之时找到书中的伙伴,在书香陪伴中找出光明的方向。把自身的阅读底蕴传递给教育的幼儿更是一次创生,是对内化知识的再一次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体系并进行输出。从书中汲取能量,并把此能量传递给幼儿,并以身作则,促进幼儿的阅读兴趣。
正如吴非老师的话强调的,“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才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应迷信教参,而是带有自身思考,把自己的思考融入到教案中,并在活动里体现出来。新时代的教师,不是停滞不前,照搬照抄前人的经验,而是融入自己读过的书,进行创造体验不同的教学氛围,带给幼儿不同的世界,跟上时代潮流,领略科技前沿的魅力。
三、感受阅读魅力,点亮修行明灯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常生龙先生这样写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我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阅读的魅力正在于此,犹如一股清泉在脑间流淌,当安静阅读之时,总有一些心仪的观点跳出来,令人怦然心动,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想起了那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们要给自己阅读的时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阅读是深度的,而非微信、网络、报纸的阅读,碎片化的阅读犹如飞鸿过影在脑海里难以停留,在读过之后只有空虚。在如今碎片化的阅读铺天盖地,捧着一个手机就可以浏览全世界的信息,但只有只言片语甚至还要添加图片、视频,越来越难以沉下心来阅读。但只有深层的阅读,让灵魂完全与哲人对话,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精神的滋养与洗礼,让自己不断的获得丢弃再获得再丢弃的过程。在深层的阅读中,能够像一块海绵沉浸在海洋中,在书中汲取知识、能量。在书中可以穿越时空隧道和先贤名人对话;可以乘上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可以跳进世界上另一个的认识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读书让我们有限的生命有着无限的体验,我想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吧。
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阅读不仅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修行。作家毕淑敏说过:“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天一天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体现出来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修行更多的是提高修养、约束德行,任何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正确的待人处世态度,才会被人们所尊重,也才会拥有美好的人生。对于教师而言,我们站在了一个较为特殊的位置上,“为人师表”,我们在每天的工作学习中修正自己行为的同时,也在指导着年轻的下一代修行。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修行的重要内容。这种修行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评价蔡元培校长时所说的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作为幼儿教师,我深知需要努力提升师德素养,使教育充满“爱”,无论是教学还是平日生活,都要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动与激励。
教书是我的使命,育人是我的初心。刚开学时,面对幼儿的苦恼、不安、焦躁,我有过安抚、引导也有过束手无策,经过几个月的情感培养,我渐渐地学会用心去聆听他们、爱他们、照顾他们。“三岁定八十”,几个月的教学摸索也让我体会到了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得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常生龙先生用自己的阅读反思感召了众多像他一样有梦想的人,这是一本书的意义,也是一个人的意义所在。很幸运,我能够与《读书是最好的修行》一书相遇,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了我前方漫漫修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