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唯读文化读写文化精准写作鱼骨技巧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洪振宇《精准写作》一书有感
写作既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与他人沟通表达的途径。就像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编程,编程是一种技术语言,一个人要想融入智能时代,必须要学会编程,以便和这个时代的人用相同的语言思考,用编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写作也是如此,写出的每一段话的内容,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能和程序一样清晰并且富有条理,人们就容易理解,也才能实现沟通的目的。
一、人类进入写作者崛起的时代
过去,无论是出版著作、撰写新闻、发表论文或文章等,都是专业人士的事情,普罗大众担任的是消费者的角色,负责消费有这些专业人士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互联网的提速和文字输入软件的便捷化,写作的门槛一下子降低了很多,大量的读者从过去被动的“唯读文化”模式,进入主动参与的“读写文化”模式。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是这个时代最为生动的写照。人们写出的文章,不用经过编辑的审查和修改,只需点击一下发送键,就可以传播到网络之中。那些喜欢写文章的人,可以不停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传送上网,与更多的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只要文章写得精彩,还会获得读者的点赞甚至奖励。想写就写,想发就发,一些新的写作风格和话语体系,也在这其中不断地创造出来。现在的人们,写作不是为了接受某种评鉴,而是为了沟通、娱乐、游说,或是为了赢得他人的注意。
作为教师,也不可避免地要走进这写作者崛起的时代。每个教师都会进入好多个微信朋友群,有同学群,有所带班级的家长群,有某项工作团队的群,等等,在微信群里总要时不时地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虽然也可以通过语音直接将自己的话语推送给大家,但比较常见的还是写上一段文字发送出去。在不经意之间,每个教师都已经成为一个写作者,如果自己留意一下,并注意保存一下自己发送的信息,就会发现每个学期发表在各种自媒体中的文字也是相当可观的。
无论是同学、朋友之间通过智能设备的相互聊天,还是工作上的沟通交流,或者是家长群中就某一问题对家长答疑解惑,都需要教师首先理解所面对的事物的复杂性,能够对其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消化和整理,再加上自己的观点,以有逻辑有条理的方式,一字一句、一段一段精准地用文字传达出来,以达到帮助他人理解、实现有效沟通或者恰当地说服他人的效果。那种不加思考、随意写出来的文字,经常会出现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的状况,让对方搞不清楚你到底想说什么,如果太过随意,还有可能出现让对方产生误解的文字,给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带来障碍。写作,不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其逻辑思维及材料组织能力,最终通过知识的积累,实现一个全面素质综合提升的目的。会写作的人,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个人条理性都略胜他人一筹。
今天的学生和家长,已经成为“读写文化”新模式的实践者,教师也不能被动地去消费、去阅读这些文化产品,要成为主动积极、运用深度思考的写作者。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网络新媒体中的“段子高手”,通过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本领,来引领这一“读写文化”新模式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在写作的过程中为自己建立更多的正面联结,努力开拓自己人生的新疆域。
二、精准写作的要点
要成为“读写文化”时代的实践者和引领着,就必须要夯实写作的基本功,这些基本功可以聚焦在“精”“准”两个字上。“精”主要体现在“精简”“精巧”与“精深”上;“准”在于重视读者的需求与感受,前提是要先设定沟通的对象,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了解读者的需求、痛点与期待,然后设定文章如何能满足、解决读者的问题,进而改变他们原本的认知。
无论是“精”还是“准”,有一个共同的写作理念,即写作就是满足读者的服务业。要想让读者重视你的文章,就要写出满足他们需求与期待的内容,帮助他们理解你的文章。写作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故作姿态、骚首弄姿,而是认识读者,思考有真实的或假想的特定对象就站在你的面前,你面对他们的时候该说些什么。
“精简”是文字要简洁好读,让人好理解。一是不要废话连篇,把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给掩盖掉了。就像《少说废话》的作者乔希·贝诺夫(Josh Bernoff)所说:这个世界充满了废话,我们被意义模糊又拐弯抹角的杂烩文章淹没了。二是要帮读者“省时间”。省时间不是真的节省阅读时间,而是缩短读者理解的时间。当读者看不懂、不了解、需要花脑力解读时,很可能就会马上离你而去。三是自己先要将所要表达的事情想深想透,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你无法简单地说明一件事,就表示你对它了解得不够。”
“精巧”是表达要生动有趣,能吸引人。为此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讲跟读者有关的事情,或者是读者有熟悉感、新奇有趣的事物;二是多使用动词,句子与段落中有了动词,会立刻活起来,充满主动积极的力量。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在《写作这回事》中说:“一个句子是意思明确,包含名词、动词的一段文字,完整的想法由作家的脑袋跃然至读者的心,用任何一个名词加动词,就有完整的句子。”三是紧扣主题的细节,让文字变得生气勃勃的秘诀正是细节,一句有说服力的细节,胜过一整页的描写。四是最好通过故事的方式呈现。只要是故事,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内心纠结,就会让读者产生好奇的悬念,关心接下来会如何。
“精深”是文章要有深度,让读者有收获,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写作的关键不是技巧,而是思考力。写作的目的,在于清楚表达你的想法或情感,无论是理性的论述文章,还是感性的抒情散文,甚至诗歌,都需要结构的聚焦与引导来驾驭庞杂的想法与资料,进而呈现有条理的内容,让他人理解,达到沟通的目的。参加朋友的婚宴,经常能看到一对新人为香槟塔注酒的美好场面,其实写作就像是搭香槟塔。作者在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先要从底部思考、整理资料,一层一层找出重点,慢慢往上叠加想法,最后呈现那个独到的观点与结论。需要注意的是,读者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是先接受主要观点,才会再去了解次要、支持性的观点,换句话说,写作的过程要遵从金字塔原理,先把观点传给读者,再由上往下一层一层解答读者疑问。有了这样的反向思考和正向的表述,往往就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也更加有深度。
三、鱼骨写作法
明白了精准写作的要点,接下来再了解一种短文写作的技巧——鱼骨写作法。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说过:“我在提笔写之前,总要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我想写什么,如何写,以及怎么写。”高尔基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每一个作者都会遇到。写作并不是件率性而为的行为,写作的过程很像建造房子,在开建之前要有详细的设计图纸,房子还没有启动建造,它已经在设计师的脑海中成型了,写作也是如此。
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有两类烦恼。一类烦恼是想写的东西太多,这个方面写一下,哪个方面写一下,写出的文字不少,但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却不是很清晰;另一类是对着屏幕干瞪眼,什么也写不出来。这两类烦恼都与没有把高尔基所说的三个问题想清楚有关。而鱼骨写作法就是解决这些烦恼的一种写作技巧。
想想多宝鱼的样子,头部很精巧,尾巴虽然小但却显力量,蒸熟的多宝鱼鱼肉和鱼骨头是很容易分离的,在你吃完了鱼肉之后,能够留下来一副完整的鱼骨架,鱼头连着鱼的脊椎骨,脊椎骨的两侧是一根根的小骨头。看着这个鱼骨架,就能大致想象出这条鱼活着的时候的样子。
写文章,先要把文章的骨架搭起来,鱼骨写作法要解决就是这个问题。鱼头就是主题句、摘要句,让读者读了之后能够预测出接下来的文章会在那几个方面着力。鱼头之后紧连着鱼的脊椎骨,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鱼肉就是沿着鱼的小骨头出的内容,是支持主题的细节,鱼尾就是这段文章的结论。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要简明扼要,用简短的一句话说明自己想要表达的主旨,这也是是否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如果标题能够直击读者的生活或工作体验,回应他的相关痛点,那就会产生吸引力,开启读者的阅读。很多时候,作者是在写文一段文章后,才反复斟酌这段话的主旨并拟定标题的,但读者则是从标题开始了解这篇文章的,如果标题没能吸引他的兴趣,要让读者往下仔细阅读就困难了。
观点起源于自己对所要研究事物的观察。一般情况下,观察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宏观层面,在尽可能大的视野范围内了解事物的概况;二是中观层面,从尽可能多的视角对所研究的事物收集多样化的信息,观察的视角越多元,最后筛选聚焦的观点便会越独特丰富,越不容易受到本位思考的局限。三是微观层面,即在综观全局分析不同角度之后找到的关键点,将其提炼为本文的观点。
用鱼骨写作法写文章,就是先给文章搭建起一个类似于鱼骨的框架,鱼头和鱼的脊椎骨用来确定要写什么主题,以及写作的主线是什么。篇幅较短的小文章可以这样写,篇幅较长的文章用鱼骨写作法来撰写也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说讨论课堂教学的若干技巧这一话题,注定就是一篇篇幅不短的文章。
如果鱼头是课堂教学的四个技巧,那么文章的主线就是要给读者讲述课堂教学的四个不同的技巧。鱼的脊椎骨两侧的小骨头,表明了写这篇文章需要表达的重点观点,如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技巧:拒绝推出;第二个技巧:按部就班;第三个技巧:随意走动;第四个技巧:冷不丁提问。有了这样的框架之后,接下来就是找寻支撑各个技巧的论据,方法等,以及通过鱼肉进行各种细节的描述,填充相关的内容。最后以鱼尾作为文章的收尾,写出相关的结论。
为了让自己的思考更加生动和直观,在谋篇布局的时候,要将鱼骨图画出来。还是以课堂教学的四个技巧为例,在画鱼骨图时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先画出鱼头,在鱼头的三角形内写上要研究的主题;第二步,画出鱼的脊椎骨,然后依次画出代表四个技巧的小骨头。将四个技巧的核心词语写在图中,然后再进一步思考要从几个角度来阐述这些技巧,需要特别提到的点或者关键词。如果有故事或者案例,也需要其在图上相关的位置标示出来,以便后面备用。第三步,归纳这四个技巧,并形成相应的结论。在鱼骨图上划出鱼尾三角形,将结论写在其中。第四步,根据主题和小骨头所示的四个技巧,思考行文的顺序和逻辑,整理出文章的大纲。然后只需要在每一个部分进一步补充完善细节,就可以成文了。
《精准写作:20堂写作思考力训练课》,洪震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