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功学习创造力游戏化教学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江学勤《看不见的力量》一书有感
今天的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改革与挑战。如教育模式转型的压力、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呼声、教师专业成长的期盼等。这其中,有一些看不见的力量,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理解教育,并促进教育的变革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一、成功的关键因素
人在生活和事业上是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什么?
最初的时候,人们将智商看作是印象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人的智商高低既可以反映一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可以从中看出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据此建立起了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制度体系,判断并甄别那些智商高的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逐渐意识到,智商本身的高低与人的成功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现有的教育测评体系却催生了“精英制度”的诞生,导致了贫富家庭的学生之间受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
后来人们有将目光转向自控力。斯坦福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Mischel)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经常被人们所提及,似乎那些自控力强的孩子,在未来成功的几率更高一些。这一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促使人们将教育的重点从智商转向人格培养。
2006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提出成长性思维模式,认为那些通过培养通往成功的学生通常具备三个思维习惯和态度:第一,学生会将挑战、阻碍和问题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非失败和出丑的机会;第二,失败的时候,他们会立刻设法寻求新的策略和方法,而非一次失败就放弃;第三,最重要的,是在获得成功后,他们会激励自己,给自己更大的挑战,从而不断成长。
有科学家对米歇尔和德韦克的研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在棉花糖实验中,家庭越是富裕的孩子,越具有成长性的思维,这些孩子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高。换句话说,相比较自控力,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更能预测一个孩子成功与否。某些研究者甚至怀疑,棉花糖实验的本质,是一个检验是否相信权威的测试,而不是一个自控力的测试。
研究发现,比智商、自控力和成长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智力、身体、情绪成长的基石,是获得成功、幸福、健康的终身保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无忧的环境中,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不会心怀恐惧;无论是和亲人、朋友、同学、还是陌生的人相互沟通和交流,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是融洽和谐的,那么,他就会充满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能够激励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哈佛大学的幸福研究则证实,健康的亲密关系是幸福人生的关键。一个有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和他人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正是人际关系的质量和亲密程度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度过幸福、健康的一生。
安全感不仅是童年时需要用心呵护的,也是一生都要不断精心培育的,因为它是我们得以学习、得以成长的基础。
二、怎样才能学的好
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由此而引申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大约十年的高强度练习)被人们在探讨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时广泛引用。
1993 年,瑞典心理学家 K·安德斯·埃里克森(K.Anders Ericsson)及其同事提出了“刻意练习”的概念,他在一篇论文中写道:“许多曾经被认为体现出内在天赋的特征,事实上是至少 10 年以上高强度练习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确实能找到不少经过刻意练习而成功的案例。但这个世界上也有不少非常努力、愿意在某个领域做出高强度练习的人,虽然花费了不止十年的时间,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练习时间的简单累加并不会自然指向成功,刻意练习要想有成效,要将需掌握的技能分解成不同的阶段,为每个阶段设定明确可测量的目标,而且学习参数需要结构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必须准确。像运动、音乐、游戏都是结构化的活动,有可测量的目标,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是能够见到成效的。而像医生、教师或者律师的工作,就缺乏公认的标准,想要通过刻意练习让一个人成为优秀的医生、教师或者律师,就困难得多。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人们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在于回答的内容,而在于回答的方式,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很具体,有细节,经过深思熟虑,展现出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而学习差的学生的回答,则模糊而空洞。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成绩好的学生有这样三个共同点:一是能够明确陈述人生目标,能够解释学校学习能如何帮助自己达成人生目标;二是认为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提供了帮助,家长和老师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决策,并且能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反馈,三是更关注学习的策略而非考试分数,他们不断调整元认知策略,这些元认知策略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就是不断地在大脑中构建新的神经回路的过程。如果某项学习活动经常重复,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特定的连接通道就会被保持,这就是记忆。大脑具有可塑性,特定的练习可以强化大脑的认知能力,从而改变大脑的结构。为了让大脑建立更多捷径,我们需要继续练习更有挑战性、更耗精力的活动,这就是刻意练习的实质。
脑科学的研究还表明,人类的记忆并非由画面组成,而是由情绪性的经验构成。为什么会如此呢?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2011年出版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解释说: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决策系统,一个快,基于直觉和情绪;另一个则慢,基于深思熟虑和理性。记忆的核心是鲜明的情绪这一事实具有巨大的优势,方便我们的大脑处理记忆。由于大脑处理情绪的速度很快,大脑调用某一记忆也只需要一瞬间。换句话说,我们的决策过程首先是记忆触动情绪,然后是情绪引发行动,最后才是理性解释。我们去上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会控制情绪。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学校教育存在的核心问题:首先,学校的基本假设认为理性与情感是冲突的,学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压制情感,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情感是理性的基础;其次,学校强迫每个人单独学习,但人类生来就倾向于在合作中学习。学校不让学生合作,却让他们彼此竞争,认为竞争才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智力发育的最好办法;再次,学校教给学生孤立的事实和知识,这些事实和知识与人类的经验和叙事毫无关联,与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方式相悖。
也就是说,真正的学习是构建新的神经突触回路,这需要情感上的极大投入,没有捷径可走。刻意练习是有效的方法,但必须定义清晰的、可测量的目标,设计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学习必须自主发生,学校能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能力是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
三、创造力的源泉
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理论告诉我们,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时,一种极大地满足感就会悄悄油然而生,使你感到异常快乐。
心流状态的出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自主、挑战和反馈。这三个条件和刻意练习十分相似,心流、成长性思维和刻意练习三者互相关联,刻意练习是过程,成长性思维是价值观,而心流则是精神状态,内部动机将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创造力。
人类的创造力往往在某时某地集中爆发。例如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和今天的硅谷。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巨头企业为城市培育了创造力,而是因为有一批创意阶层人士的存在,才吸引各类企业来到一个城市。创意人才在决定去哪里工作的时候,会问三个问题:这个工作能否给予他们高度自主权?合作的同事是否能够帮助自己成长?这份工作是否有更高的社会目标,能否充分运用他们的创造力?
今天,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建高速道路、摩天大楼和大型建筑物。这种做法带来了巨大的问题,经济上的不平等日益加深,城市周边布满贫民窟,与此同时,千篇一律的城市,失去了个性与魅力。人们坚持向城市的脏乱差开展,但或许那些令人无比焦虑的脏乱差,正是使城市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城市是一个活的,有机的,动态的生命系统,因人们相互之间的尊重与爱而彼此相连。城市规划者想把城市变成一个修建的整整齐齐的花园,但城市原本是森林,假如强迫森林服从他们的意志,就会扼杀森林的生机和活力。
为什么创意人才非常重视合作的团队?这是因为团队的表现并不由团队成员个人的能力所决定,而是由成员合作的程度所决定。影响团队工作表现的是以下三个要素:轮流主导对话、说话的语调和探索新思想的频率。如果说轮流主导对话是团队凝聚力的体现,那么说话的语调则体现了团队情感是否和谐。对一个团队来说,探索新思想的频率最为重要,因为它衡量了一个团队是否思想开放、愿意冒险。创意并不意味着有最好的想法,而是意味着不断探索新想法,邀请他人反馈,持续改善并测试这些想法。
本书的作者总结了有关创造力的三个真相:首先,为激发创造力,我们需要摒弃柏拉图式的完美主义;其次,我们需要摒弃柏拉图的精英主义——创造本质上是民主性,人人都可以创造,人人都可以有创造力;第三,柏拉图相信教育应该选择和培养哲人王,而这种理念却是我们需要摒弃的。创造力的三个基本体系——拓荒者精神,诗人的想象力,和黑客伦理,其本质是相同的,开放、平等、利他。
芬兰之所以能够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体系,是因为整个国家认识到自身正处于一种只有教育才能解决的危机之中,因此寄予公立学校教师极高的期望。忽然之间,教师体会到一种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决定迎接挑战。他们必须从培养高分学生想培养创造性人才转变。他们回应的方式是拥抱拓荒者精神——从原来的精英制教育转向民主教育,并在这个全新的、未知的领域积极探索;诗人的想象力——他们认为,只有活的课程才能解放人的思想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于是他们舍弃了国家课程,赋予每个教师权力,让教师自己来判断该如何教;黑客伦理——改变过去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有创造力的观念,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
成长性思维、刻意练习和心流有三个共同的因素。第一,学生需要有学习的内动力,这意味着要赋予他们自主权;第二,学生需要应对适应他们能力水平的挑战;第三,为确保学生一直保有学习的内动力,且坚持不懈,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反馈。本书的作者为此提出了新的教育模式,爱、社群和使命感是该模式的灵魂。
《看不见的力量:有关成功、学习和创造力的真相》, [加]江学勤著,赵小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