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持之以恒读书成长哲学思考教改任务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张宏建老师退休之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他对基础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更乐意提携后人,有关学科教学和学习方面的事情找到他,他总是充满热忱地给予帮助,很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他退休之后依然笔耕不缀,时不时还有文章获奖,这也给他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我的新作出版之后,寄给张宏建老师斧正,他第一时间就读完并写出了自己的书评,通过微信发给我,让我深受感动。
锲而不舍
——有感于常生龙出版《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
沐手奉读了常生龙先生《读书是教师的最好修行2》,除了惊叹不已以外,还感想万千。我说的惊叹不已,是指他一个理科毕业的高官,在担任考试院领导工作的同时,还长期锲而不舍,坚持阅读写作,这样做谈何容易;我说的感想万千,特别指他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精心研究,独具见解,著书立说,自由飞翔,誉满天下。
十五年来,常生龙一直做到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他读写结合,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成百篇相关的文章。不说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就算让某些教师抄写这些文章,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常生龙在读书写作方面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成为全体教师的典范。他在教育界甚至其他界别,声名卓著,不同凡响,影响巨大。
《读书是教师的最好修行2》,分五大部分,教育的常识、前沿的探索、思想的履痕、个体的成长、窗外的风景。从这五个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可以看出常生龙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包括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基础、教育者的思想、受教者的发展、与教育相关的各种外力的系统领悟。可以看出他思维的缜密,认识的通透和视野的高远。
常生龙长期与读书、写作为伴,形成了不断读书、不断写作、不断指导工作的良性循环。他的读书,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所有门类。广泛储备,厚积薄发,所以他触类旁通,眼界开阔,内在具有完整的知识链,思考问题总会产生灵感,左右逢源;所以他性情谦和,灵魂丰富,心底充盈着高尚的品质,为人处世当然懂得感恩,知道敬畏。
一位国学大师说:“年轻的时候多读书,年老了随便说说都是学问。”这句话说得好啊,其中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包括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合二而一、一分为二等深刻的道理。常生龙博览群书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过程,有力证明了大师所言不虚。他终于融理化生文史哲于一炉,镂成金石,熠熠发光。
为什么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为什么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因为其中有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读书以后,经过深层次的思考,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再左右融合、前后贯通,自然不再是原来读的书,因而产生了飞跃,产生了新的知识、新的理念。这就是善于读书的人的必然结果,常生龙就是这样的牛,就是这样的蚕。所以,出版《读书时教师最好的修行2》,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常生龙的成功,是努力努出来的。他几十年来以工作、读书、写作为务,夙兴夜寐,孜孜以求,从不懈怠。他懂得日有寸进、必至千里的道理,注意方法,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所以,他能成功。天下胸有抱负、壮志凌云的人不可胜数,他们也付出了无比的心血和艰辛,但是,就像奥运比赛一样,不可能个个都摘金夺冠。不是所有努力的人都会成功,但是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
现在,有的教师饱受诟病。他们大学毕业后还没有取得循环教学的经验,甚至上课语言结结巴巴,书写歪歪斜斜,竟在课外收费补课,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他们一个学期甚至一年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都感到比登天还难;有的甚至读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找不到用武之地。与常生龙相比,确实不啻天壤。
要彻底完成教改的任务,必须首先提高教师水平。教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应该是一条河,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教师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个源泉。古人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的就是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自己不努力,不会有人替你成功。自己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强大、优秀。只要自己足够强大、足够优秀了,整个世界就会都变得和颜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