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遇见好书,遇见最好的自己

(2021-08-28 06:27:04)
标签:

把书读薄

把书读活

把书读透

做最好的自己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遇见好书,遇见最好的自己

  广东省王怀玉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王怀玉导师的引领下,暑期举行读书分享活动,大家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我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自8月份以来,工作室的成员们陆续在他们的公众号上发布了多篇读书体会文章,陈才英老师的这篇读后感,就是其中的第一篇。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广东省王怀玉名班主任工作室 陈才英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版于201510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常生龙是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读完这本书,一组数据呈现在我眼前:1·50·71。这本书共五辑,分别是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作者共推荐了50本书,分别撰写了读后感。此外,每一辑结束,作者列出延申阅读书目,一共71本。如果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那么这本书囊括了121个不同的世界。我仿佛看见,常生龙局长白天繁忙工作,夜间埋头读写,他用心阅读,细心比较,精心挑选,潜心写作,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掩卷而思,时而奋笔疾书,时而翻阅求证。

一、遇见好书,与智者同行

智者,善于把书读薄。无论是王怀玉16万字的《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还是雷夫·艾斯奎斯18万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亦或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主创团队著29万字的《互联网时代》,常生龙都能用两三千字把书本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介绍得完整而清楚,让读者在几分钟内迅捷掌握书本的精华。

智者,善于把书读活。阅读夏昆著作《教室里的电影院》,常生龙联想到自个儿七八岁夏夜村庄观影的奇妙而惊悚的经历;阅读《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常生龙联想到在全国教育局局长峰会上参加现场访谈的难忘故事;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常生龙用一组“我深信”开头的排比,表达出自己对巴学园的缔造者小林宗作以及世界上其他具有前瞻性的被世人公认的教育家的由衷的敬意,对他们教育实践的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的深信不疑。一篇篇读后感,不仅有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的介绍,更有常生龙独特的经历和思想,饱含他浓烈的情愫和感受。书本文字本身是沉默的,经由常生龙的解读和分享,一本本教育书籍都生动而鲜活了。

智者,善于把书读透。常生龙把约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称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在读后感的开篇写到: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以及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有人说,即使西方教育思想史的著作全部被烧毁,只要保留下来这三本书,损失是不大的。接着常生龙简明扼要介绍了杜威的教育理论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以及三个主要的教育观点。在读后感的最后,常生龙指出了杜威教育思想的三个局限性:首先,过于强调经验的价值,削弱了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的认识,“做中学”的教育实践,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强调教育无目的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难实现的。再次,教育即生长的论述,过多强调了生物层面的生长。再伟大的著作也有时代局限性,保持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这种批判性的阅读让我触动很深。

遇见好书,与智者同行,我们会更加热爱阅读,越来越善于阅读。

二、遇见好书,遇见最好的自己

阅读好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

发现自己的坚守与纯粹

常生龙在《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读后感中, 介绍了罗恩老师教育奇迹之一:创新无止境,快乐每一天。他在文中写道:“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倦怠。给校园生活不断添加一些变化的元素,让孩子们时时有新鲜感,感到学校的与众不同,对每天的校园生活都充满期待……”我不由自主地把这句话圈画起来,太喜欢这句话了。一直以来,我就是这么想,就是这么做的,却从来没有写出来。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每天都在这么想:“怎样给班级生活添加一些变化的元素,让孩子们时时有新鲜感,感到班级的与众不同,对每天的班级生活都充满期待呢?”趣味定向越野、今天我们值日、班长我竞选、好书我推荐、世界上最最最慢的火车、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字卡奖品、对成语暗号进教室、猜猜TA是谁、教室里来了小可爱、家长大讲坛……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实践活动,让快乐二班的学生每天都充满惊喜。“**家长,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当我这样一开头,家长立刻就会说:“陈老师,您又有什么好主意了。您尽管说吧,只要对孩子有好处,只要我们家长能够做到,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虽然不是写书的名师,却有着名师一样的坚守和纯粹,不由感觉无比的喜悦,无比的自豪。

发现自己的惭愧与困惑。

许多教师跟我有同样的困惑,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发言积极的孩子往往成了课堂的主角,其他更多的孩子成为配角。我们尝试各种办法,如设计不同难度层级的问题,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用开火车的方式轮流发言……课堂发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收效甚微。当我读完常生龙《教无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读后感,我恍然大悟。常生龙在文中写道:学生的许多行为是机会主义的,如果他发现在课堂上回答“我不知道”比回答具体问题来得方便,更好应付教师的话,他就会选择不回答;如果他发现自己趴在桌上睡觉而教师不管的话,他就会经常趴着。学生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很多时候是为了逃避,为了规避责任。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他这种倾向,让其在课堂上一次次“得逞”,最终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原因找到了,如何破解困局呢?常生龙在文中重点介绍了莱莫夫的“杜绝退出”技巧。“杜绝退出”的目标就是要把“我不知道”这句话驱逐出课堂,让每个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无法逃避提问,从学生不能回答问题开始,直到他能给出正确答案或能重复正确答案为止。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说“我不知道”,教师会去提问别的学生,但在他人给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一定要让这个学生再次回答该问题,必要的时候还要给出引申的问题要求他继续回答。当学生发现自己身处必须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课堂文化场中时,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动机进行评估,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很惭愧,早干什么去了?不由想起常生龙在书的序言中所写:“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我勉励自己,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抓紧阅读吧。

发现自己的渴望与梦想。

既有充裕的实践,又有充分的自由,还有强烈的好奇心,是获得科学发现、取得创新成果的前提。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作为一名热爱阅读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带领学生,邀约家长们,通过家校社合作,全班积极开展家庭阅读活动,渴望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从小学便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直到大学毕业,始终坚持每周阅读四五本书。”

惠尼中学一个毕业班的学生说:4是个神奇的数字。我们都想得到4.0的平均成绩。我们都靠4个小时的睡眠过日子,而且,我们可能需要4大杯拿铁咖啡才能熬过一整天。”要在这样的学校里生活6年,从七年级到十二年级,学生会不会感觉度日如年?爱德华·休姆斯用一年的实践在这所学校里带课、实地考察,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惠尼中学的启示》)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渴望所带的班级,“有十分独特的亲密气氛和家庭归属感。学生平时在学校里努力用功,因为他们想待在这里,他们喜欢这里。每天放学后,没有人急着冲出教室门,大家都喜欢聚在一块儿,坐在走廊,跟老师说说话,多做些功课。”

“爽文青年军”组建起来了。这支主要由爽文初中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组成的队伍,通过各种方式为当地的环境、教育尽心出力。他们自愿组成“净溪”的队伍,在周末时间参加环保服务;他们为爽文初中孩子的棒球营设计整套的活动课程方案,并亲自实施这些方案;他们更加全方位地知道在校学生的学习,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穷乡僻壤也可以办出好学校》)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我渴望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回到校园,为自己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公益服务,使服务社会、服务教育的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心田”。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教育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洞穿历史的力量,经过近百年教育实践的考验,今天依然熠熠生辉。(《陶行知与他的新教育理念》)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渴望从事新教育,做到“自新”,依据实际情况,走出崭新的教育改革之路;做到“常新”,不是偶尔做一次,而是每天都在做,日日新;做到“全新”,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是新的。

遇见好书,阅读好书,我们会越来越喜欢自己。无论发现自己的坚守或纯粹、惭愧或困惑、渴望或梦想,都将激励着我们加强阅读,实践创生,努力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最美的相遇,就在今天,在于潜心阅读的每一天。让我们翻开好书,开始最好的修行,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