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书笔记

(2021-07-17 06:35:55)
标签:

五把钥匙

专业成长

持续修炼

仁爱之心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书笔记 

在“慧教云”空间里读到陕西师范大学万科初级中学陈亚男老师撰写的这篇读书笔记,让我眼睛一亮。她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体会融入到书籍的阅读之中,读出了自己的思考,明晰了发展的方向。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正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必然的学习历程呢。

 

《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书笔记

/陈亚男

 

在教师成长的路上,相信每个人都会碰到事业发展的瓶颈,会有困惑和不解,甚至产生职业倦怠。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在工作中有很多的疑惑,在工作中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假期读了《给教师的5把钥匙》,有共鸣的同时给我很大地启发,这本书既有很强科学性、学术性,又接近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工作实际,针对性强,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很接地气,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且篇幅不长,干货很多,值得细读。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并摸索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更好的老师。这本书给教师的成长提供了 5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用实例来讲道理,既站在理论的高度,又不失生动和趣味性。

第一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在作者看来,“站得高”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站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上,了解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把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二是要切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人观,按照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有了这样的教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你就不会拘泥于眼前的点滴得失,而会将目光指向长远,去关注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国现在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分数在家长、教师包括孩子的眼中都很重要,既是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升学的关键因素,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难免会将重心放在“分数”上,而忽视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我在教育教学中所应努力的方向,一切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更多地去关注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作为教育新人,在教育教学方面会有很多困惑,作者也给出了解决这种困惑的途径,一是往前看,站在人类教育思想发展史来看问题。看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哪些教育理论,开阔眼界,帮助自己摆正位置,建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这样不容易固步自封和自以为是。二是横向看,看看别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都有哪些教育事件,可以帮助自己打开思路,丰富自己的教育手段,加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工作的实效。很多时候自己遇到的问题,别人早就有解决办法了,自己就可以站在别人肩膀上去丰富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再去从头开始。别人的做法也可以帮我们检验自己想法的可行性。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获得先辈们宝贵的经验,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眼界更开阔,看得更远,走得更远更好。

第二把钥匙:不断提升自己

通过一年的教学工作,我对这把钥匙有很深的感触。“活到老,学到老”,对教师来说更是这样。教师要在讲台上站稳,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持续不断地修炼。

我们的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泼、不走寻常路的00后。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会时不时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站稳讲坛。记得有一次上课,讲到英文人名,有个学生突然就举手问我,“老师,玛丽是女名还是男名?”我说当然是女名啊。孩子又接着问了,“那为什么超级玛丽里面的那个小孩是个男生?”我当时先是愣了一下,孩子说的也没错啊。我迅速在脑子里搜索着相关信息,突然想起“超级玛丽”的英文其实不是Super Mary,而是Super Mario,于是我就耐心为孩子解释道:“超级玛丽英文原名叫Super Mario,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超级马里奥,马里奥是个男名,只不过我们为了叫起来顺口,大家习惯叫超级玛丽。”解释完孩子才满足的坐下了,我也舒了口气,当时庆幸自己知道“超级玛丽”的英文名。你永远不知道你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孩子们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努力将自己变成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学识渊博的老师也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敬重。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扎实的理论为基础和方向,才能有大的作为。对教育的基本规律有更多的认识。学习的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动机的激发和多种能力的培养,这些在学校期间是不会引起我们重视的,只有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从理论上寻找答案,才能按照规律办事,这样对学生就会多一些理解,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就会不断进行调整,以更符合规律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前概念》、《专家和新手的区别》、《反馈的重要性》等多篇文章让我们对这些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作者希望教师首先要成为学习高手,这样可以为学生点燃求知的火炬,帮助学生了解求知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进而提高工作实效。阅读和写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这一切。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修养心灵,解决问题,提高能力。阅读可以广泛的阅读和选区重点方向阅读相结合。只是读还不会有更好的效果,要学会记读书笔记,要能够把读后的想法写下来。写作是再一次的思考和梳理过程,是读到内容内化的过程。《写作是一种“再阅读”》、《如何写好读书笔记》,等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的解读,给每个老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作者说,要千方百计的提升自己。千方百计,既是态度,也是途径。有人说,太忙了没时间读书。事实是因为没读书,所以才会太忙碌。只有学的多,才能尊重规律,才能科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第三把钥匙:有一颗学生的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把教育看成服务,那么教师和所提供的课程显然就是提供服务的供给方,而学生则是接受服务的需求方。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需求方,研究学生成长的文化生态,明确环境文化的潜在价值,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背后的心理学机制,找到基于学生文化背景、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的施教策略,让学生在没有感到被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位老师都很爱自己的学生,但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是否会爱,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首先要学会换位,包容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高兴做的事,就不要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做作业做到十一点多,没有业余时间做喜欢做的事,发展兴趣爱好,每天的书包重的几乎无法承受,如果是我们自己这样每天的工作,我们愿意吗?我们班的孩子,几乎周末假期都奔走在各个补习班之间。有一个孩子,每天晚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完成妈妈布置的8张试卷,每天晚上一两点才睡觉,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孩子跟我说她不爱睡觉,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就够了。虽然孩子是笑着跟我说的,我听完却感觉很心酸。如果能换位,父母和老师也许就会给孩子多一些空间和实践。还要少一点批评和抱怨。看着孩子们,我常常想,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未必如他们。

其次是学会放手,尊重孩子。放手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创造条件自主发展的条件。这是对孩子的信任。我们习惯包办,好像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最好是孩子每天都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每件事都帮他做好。这和现在社会环境有关。但很多事情上父母可以放手,相信孩子会做的更好。某种意义上讲,帮助他做了很多事就是剥夺了他发展这方面能力的权利。时间长了,孩子不仅不会做,连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都得不到发展。若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充分的自信的话,也许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奥妙所在。老师也要多给孩子一些信任,信任可以带来温暖,融洽关系,激发更多的力量。再次是要陪伴和目送。龙应台那句话很好,“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种目送确且的说,是一种精神的陪伴,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精神支持。

要学会倾听,不管孩子讲什么,我们都能给他们机会表达,我们耐心的倾听,不要急着发表意见,也许他们懂的比我们还多,只是他们需要表达。课堂上的时间很少,学生基本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创造机会,多些耐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能宣泄情绪,更能促进思考。在陪伴的时候,给与更多的温暖和力量。孩子毕竟还小,很多方面未必知道如何判断,如果有了方向的问题,还是可以适时地指出。

作者说,要有一颗学生的心,叶圣陶说要做小孩子,要做孙悟空,是同样的道理。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就是权威,可以对学生任意指示,肆意指责,毫无顾忌的放任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话一定会适得其反。

第四把钥匙:遵循学习的规律

做一件事情,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作为教师,要进行教学活动,那就必须了解学习的规律并且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遵循这些规律。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与人的身心发育、情感培育和社会化的过程等相互交织、同步发展。学习引发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方面,还包含信念、行为或态度的变化。学习是需要内动力的,如果没有自身发展的意愿,学习的行为就不会发生。科学家们从学习的上述这些特点出发,提炼总结了学习科学的一些基本的原理,涉及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组织、学习动机、熟练程度、发展水平、练习反馈和自主学习等方方面面,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明了的。作者的这些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拿英语教学来讲,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就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学习外语的过程是一个有序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视、听为信息的输入,说与写为它的输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看、听、说、读、写相结合有利于它们在大脑皮层中各自对应的驻足点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而,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学科学习规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把钥匙:保持积极的心态

其实刚看到第五章题目的时候,想到了朋友圈的那些心灵鸡汤,“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远离负能量的人”等等。一个人的心态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影响很大。还记得很久以前看过的“半杯水”的故事,积极的人会说“还有半杯水呢”,而消极的人会认为“只剩半杯水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大道理: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走到哪儿都是阳光明媚春光灿烂。美国亿万富翁卡耐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一个人的心态和情绪不仅会影响自己对世界的感知,也会感染到周围的人。作为一名老师,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正能量的引导和熏陶。只有教师成为一个心态积极地人,才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心态。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影响学生对事物做出的判断,一个心态消极的老师,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传染给学生,反之,一个心态积极的教师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心态积极的学生。有无积极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成效、同事间关系、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面对职场压力、职业发展的同时,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则是一门学问。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我们应对身边的人、物怀有感激之情,同时,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感受自己的进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用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受美好的赤心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感受教师这个职业的美好,感受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的美好。

以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觉得教师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真的走进这个职业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对教师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越是阅读教育相关书籍,越觉得自己无知,开始“知道自己不知道”。今后要学习的还很多,希望自己能永葆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和赤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