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点亮一盏心灯

(2021-04-03 06:18:08)
标签:

坚持不懈

贵在创新

联系生活

阅读之美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阅读,点亮一盏心灯

 

    这是在腾讯网的“嘉兴虎斋”家园中看到的读后感,作者显然是浙江嘉兴的一位教师。从文中介绍有关《杨修之死》的教学片段看,这位姚老师应该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姚老师在文中写道:“这本书更带领我们透过理性而深刻的文字,想象从读者到作者的那种神圣感责任感意义感。当很多人已经进入梦乡,常生龙先生依然在敲打键盘、用心思考——阅读时的幸福、写作时的畅快,该是一种多么自我的人生体验!”感谢姚老师的换位思考,我从文中也能感受得到姚老师在阅读过程中的欢欣。

 

阅读,点亮一盏心灯

——读常生龙先生《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姚赟  2021-03-18

 

今天,当我再次捧起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时,心里依然暖暖的。书的封面是一句特有诗意的文字:“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打动我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邂逅的美妙,是阅读的神奇。

毫无疑问,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这是一张有品质的阅读地图,作者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精选了50余部教育类著作,阐述从中得到的诸多收获,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

该书收集的众多片段事例都十分具有代表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像是一盏指引我日后工作的明灯,促使我对于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即创造”时,我明白了课堂教学应该贵在“创新”,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的,必须是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发散思维的问题。这一章节精选10篇有关课堂和学生成长的书籍,其中包括有对教学技术的研究,有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有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有对教师价值的探索,有转化学困生的经验,有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通过这一辑的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改变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其中《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这一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普及让学生不再单从老师的教中接触到新知识,在数字时代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期待,教师只需要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绘制成一张“地图”,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起始位置,以及他们要到达的目标位置在哪里。在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比较清楚的认知时他就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预判,从而选择合适的路径合适的平台向目标靠拢,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也尝试“创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主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和辩论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遵循了“以学定教”的理念。在讨论杨修的死因时,我首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推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学生一听要辩论就激动啊,答案更是多种多样。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这样的答案:“我想曹操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才华比自己好,就动杀机的。像曹操爱惜关羽的才华,曾将金银珠宝及自己的赤兔宝马相赠,足以说明曹操对有才华的人的器重。”我没想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比我预想的多多了。我也顺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曹操爱才的诸多事例,再加以验证并追问“那么,曹操爱才,却还是杀掉杨修,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完全被点燃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整堂课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度过了,而我深信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在阅读“教育即生活”时,我清楚地意识到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有社会生活有教育,人受教育不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亲子问题、家校问题等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其中《怎样让学生爱上学习》一文读完让人觉得豁然开朗,书中指出信息在进入大脑之后有98%的信息会被淘汰,只剩下2%的知识被大脑感知。由此看来由学生的自我系统来主导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从“要我做什么”逐步转变为“我想做吗”再进一步升华为“我会怎么样”的过程;现在的很多老师经常会用一些外在的奖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但是如果把这个外在奖励运用得不恰当的话可能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挫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应该适当减除外在奖励,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推动学习者干劲十足的去完成任务。

这本书带领我们领略阅读之美,汲取教育智慧。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常生龙先生这样写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我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我亦有同感,书确实像开山的斧头,像涉水的轻舟,像茫茫大海上的灯塔。当你安静阅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心仪的观点跳出来,令你怦然心动,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这本书更带领我们透过理性而深刻的文字,想象从读者到作者的那种神圣感责任感意义感。当很多人已经进入梦乡,常生龙先生依然在敲打键盘、用心思考——阅读时的幸福、写作时的畅快,该是一种多么自我的人生体验!读这本书,也会唤醒我们曾经的阅读记忆:苏明进老师别具一格的教育实践;夏山学校尊重个性的教育生活;芬兰教育的秘密……阅读让我们的世界彼此相连。

读一本书容易,读一批书难,读万卷书更难。而在常生龙先生这里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读再多的书已经不是难事而是快事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所思所感付诸文字,坚持不懈,让自己变成有思考力的阅读者。打开视野,博览教育经典,对教育的理解更为透彻通达,应了那句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阅读犹如一日三餐,天长日久,终会内化在一个人的精神样貌里,终会助力于一个人的心灵成长。阅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厚重,更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常生龙先生将一本本书中的精髓提炼、升华,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让阅读与工作、与梦想有机结合。他擦亮书中的珍宝,告诉我们读书是就是最好的修行——拥有阅读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我们阅读有时候是困于是事务繁忙,但当你捧着这本书想到常生龙先生也是一方主管事务众多的时候,内心是否也有了想开始阅读的热情;我们阅读有时候是困于看不到成效,但当你捧读这本书想到作者笔耕不辍思想深刻的时候,是不是也准备跃跃欲试;我们阅读有时候是困于不知道该从何读起,但当你读完这本书,或许会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今天,常生龙先生用自己的阅读反思感召了众多有梦想的人,这是一本书的意义,也是一个人的意义所在。

是的,有一本书,你读了后,会有读过一百本书的收获,那就是这本书——《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一个人,你了解后,会不由自主地从他身上汲取力量,让你找到前进的方向,那就是此书的作者——常生龙。

来吧,阅读,点亮一盏心灯,从这本书出发,开启一段别样的阅读之旅,让我们的思想更为丰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