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精英战略

标签: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立德树人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阮莉萍老师虽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但她涉略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世说新语》、对叶嘉莹、对萧红等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楹联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与全国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密切交往与合作,也让她有更好的平台和更高的起点,沉浸在我国优秀文化的深度挖掘之中。我和她一文一理,但交流起来也没有多少障碍,还有很多共同的话语。她阅读我的新作《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在写书评的时候不是就事论事,还把我近期博客中的文章翻了个遍,通读之后将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写出来的书评自然就有不同的气度。当然,其中的一些溢美之词请忽略。
魔都精英战略
——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
2020年末,重新回顾一下常生龙先生的博客,那里依然纪录着他辛勤的阅读和深广的思考。在这个经历了多少灾难与祸患的年头,令人敬佩的是他从来没有停下读书学习的脚步。甚而在上下班的途中,那些绽放在魔都街头巷尾的花儿,都成为他的研究对象,因此写出了十多万字的植物科普文章。如果说当今教育需要“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常先生自己就是个最佳案例了吧。
作为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常先生当年在学校的成绩,想必是出类拔萃的,然而他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尤其让一般人望尘莫及。据说在一个领域中花上一万个小时的时间,就会成为行家甚至专家,其实大部分人下的不过是笨功夫。那么阅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懂得如何建构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学习的变革,无疑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适应信息社会的剧烈变革了。
这本书一共四辑,第一辑的主题是“素养”概念,分为基础素养、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三类进行了介绍。第二辑中的主题是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第三辑的主题是必备品格,常先生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以及事物的关系的角度做了解读。第四辑的主题是素养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他讨论了学校如何培育核心素养的问题。
今年是教育领域发生剧变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改变了当下的传统教育生态。以班级授课、集体教学、统一管理等为标志的教育,在疫情期间已经无以为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远程教学软件成为教师培训的重点,而网上授课、分散学习、个性化指导,也成了当前教育改革和探索的方向。这是教育发生变革的重要契机,必将推动教育向个性化学习迈出重要的一步。
在传统型的学校里,老师所灌输的都是学科知识,而自主学习却是更为根本的一种能力。常先生阐明了学习的基本内涵,就是提高人的认知能力。我们应该重视哪些核心素养,如何进行终身学习呢?常先生提出,认知能力可分为基础认知能力和高级认知能力,而关键能力是指高级的认知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培养自己的关键能力呢?锻炼思维能力,就是要进行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和信息加工。独立思考是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表现,一个人积累的知识越丰富,就越有可能从多个角度对新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对这些意见的论据、立场等加以综合分析,最后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
培养沟通能力,就是培养个人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让他人能够快速捕捉到重点。同时,一个人还应该具备理解他人信息的能力,包括语言、表情、动作以及其背后的逻辑和意义。至于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独立整合资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地生存。这三种能力,显然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离开学校以后,许多人就已经不再读书了,终身学习的意识究竟从何而来?
常先生提到两个重要的心理驱动力,就是好奇心和想象力。但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一个人成年后依然保持着赤子之心,没有被外界的社会和生活所格式化。我觉得常先生也是有魏晋风度的人,有着不同于俗人的清澈明朗的心境。按照道家《庄子·人间世》的说法,就是“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认为人心就像空白的房间,只要没有堆满杂念,就会生出朗彻的智慧光辉。常先生虽然是教育界的领导,但有着东晋名相谢安“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精神,从来没有把职位和荣誉作为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才能始终轻装前进,保持着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心态。
从2005年开始,常先生已经坚持了15年的博客写作,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从国内到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从学科教学到脑科学再到人工智能,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花时间集中学习各方面的系列书籍,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丰富的知识储备,使他对教育产生更多兴趣,并能够见多识广,高屋建瓴地写出研究著作。
更奇妙的是,常先生从来没有画地自限,始终保持着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他引用维果茨基的最新发展区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太熟悉或者太陌生的事物,都不可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才有最佳效果。但常先生显然经常挑战自己的认知,这跟他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对新鲜的事物保持开放接纳的态度,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爱学习的人,总会给人一种书呆子的印象,但常先生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在习以为常的工作路途中,他也会关注路旁那些平凡的小花,去拍摄那些盛放的美好风姿,去了解花儿的三生三世。常先生每次通过微信发出植物的资料和图片时,总会配上相关的古诗词,有许多我都是第一次看到。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我都没这么系统地关注过花的诗词,原来看起来默默无闻的石竹花,也有王安石等大诗人题诗啊。可见“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因为阅读常先生的研究,我也了解到大量有关植物的知识。
从教育研究到植物研究,可见常先生的“跨界”能力不一般,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是怎么养成的呢?他善于通过身边的事物和网络学习,将不同的概念和规律联系在一起,总是有新的发现。常先生认为,想象力自由度高,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冲破狭小的认知领域,具有启发意义和创新价值。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填补知识的空白,创建属于自己的心理地图,增强概念、规律的相互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强化知识的记忆。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心灵的两翼,总是可以引领人们在未知的世界尽情翱翔,也可以让自己认知内在自我,并与他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这种认知世界、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其中包含高级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培养沟通交流能力,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沟通的实质就是交换信息,这种交换越充分,对话双方就越能做到知己知彼。充分沟通有利于寻找共同目的,从而寻找达成共识的关键。常先生还介绍了沟通的技巧:一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七秒法则”,听众决定是否关注你的发言只需要七秒,所以要学会言简意赅地表达观点;二是善于讲故事,因为喜欢听故事是人的天性,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现状、精神情感,并能够提供源于生活的智慧启迪,就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常先生认为,同理心不仅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活,同样也贯穿于我们的职业生涯之中,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元能力。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和位置来客观地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并且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对方以体验对方内心世界的沟通交流方式,就是同理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认识对方的情绪,体察入微、感同身受,做到真正的接纳情绪,产生共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每个人的终身成长都很重要。深度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在后天有意识培养的。让学习发生在最近发展区内、明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时反馈、保持专注,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很有帮助的。常先生也介绍了如何刻意训练,来提升自己学习专注力的方法。首先是要把注意力全情投入自己希望提升的技能上,其次要努力克制自己的一些欲望,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反馈和调整。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核心素养中必备品格的培养,如价值判断、自制力、公德心、责任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常先生认为,凡是自制力好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表现优异,走上社会后也会有很好的发展。自制力属于道德素养中的高级素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可以实现自制力的提升。
一个具有核心素养,能够在时代中实现学习变革的人,究竟有怎样的思维特征呢?他要有明辨性思维,善于把握细节、严谨思考,明晰问题和思路;要有辩证性思维,整合他人有价值的观点,从而提出更为完善正确的观点;要有创造性思维,积极求异、敏锐洞察,创造性想象、活跃的灵感。核心素养是教育变革的抓手,而着力点就是要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教育的新常态。
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效的事情?常先生认为,答案就是永远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同理可证,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才能实现自己生命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常生龙先生的身体力行,是《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最好的示范,他的思考和践行,对现在和未来的教育,都应当具有长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