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出恐惧,在共同体中发展自己读《教学勇气》

(2020-11-16 06:26:18)
标签:

成长沃土

教学共同体

改革活力

专业发展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有感

走出恐惧,在共同体中发展自己读《教学勇气》

 

学科知识、学生和教师是教学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学实践中的绝大多数矛盾和困惑,都与这三个要素有着直接的关联。如学科知识的浩瀚无垠与教学时间的有限;学科以及教学体系的完整与教师对学科理解的支零破碎;学生是鲜活复杂的有机体与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等等。帕克·帕尔默(Parker J·Palmer)则认为,教学中各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与学科分离、与学生分离、甚至与自己分离。教师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厚植成长的内在沃土

什么是教学?帕尔默说,教学一直都是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危险的会合。教学工作不像医生、律师、会计等领域有隐私的保护和私密性的要求,必须要直面公众;教师努力地研究学科知识体系、探索用怎样的方式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如何才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并学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所教的学科甚至所代表的学校,都需接受公众的评判,可能有赞美和褒奖,但更多的还是嘲讽、漠视和伤害。

也因为有上述危险,所以很多教师常将自己“装在套子里”,尽量避免和学科、学生、社会公众建立联系。教学时照本宣科用的得心应手,如果出了问题也是教材编写者的事情;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尽量不给学生发言和互动的时空;家长和社会尽量少联系,关上教室的门不对外开放教学……可尽管做了这许多努力,很多教师的内心依然充满着恐惧: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准的心情忐忑,对学生循循善诱但得不到回应的沮丧,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导致的压力,被迫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带来的内心不安,等等。不仅教师内心充满着恐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充满恐惧,于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不愿主动表现自己、变得玩世不恭,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因此被消耗殆尽。充满恐惧的教与学的文化,使得教学变得越来越平庸。

帕尔默认为,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不认识自己。因为不认识自己,所以不懂得所教的学科,不能从更深的层面、从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因为不认识自己,所以不可能了解学生;因为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教好他们。好的教学的秘诀其实不复杂,就是要通过教师内在生命的完整与强大、充盈而丰沛的心灵能量,在学科知识、个人经验、和社会生活之的交汇处“编织联系之网”,来打破学科、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隔阂,将其融为一体,以实现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教学中的各种对立是不可避免的,但对立的另一面是统一。帕尔默建议教师通过对相互联系依存的统一关系的认识,塑造自己更为积极的内心景观,以爱取代恐惧、以共同创造取代控制,从而突破恐惧的包围,提升相互联系的能力。教学是无止境的相遇,只有认识自己,能听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才有可能和学生的内在心灵相遇并产生共鸣;只有仔细体验每一个相遇,在相互联系中体验,才能在体验中不断丰富并强化联系之网,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源泉。

打造教学的共同体

真正的教学不会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给什么学生学什么;也不会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让外界失去对学习进程的把控。学习不是线性传播的过程,而是在教师、学生、学科知识和学习环境共同编织的这张网中,通过不断的互动交流,一步步地向真理靠近的过程。帕尔默用共同体来描述这样的教学过程。在共同体中,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的权威。认知、教学和学习的过程,看起来更像一个市民大会,一个热闹的超市。超市里面汇集了各种各样的物品,销售者不能强制顾客购买什么,但他要设法让顾客理解每一种物品的品质和特点,同时揣摩顾客的需求,将可能合适的物品推送和顾客;顾客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时要学习如何分辨、选择和甄别,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物品。

教学的共同体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师生和知识之间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在其中自然要担当起首席的作用,也需要对学习进行不断评估。但这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提出建议和参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对其盖棺定论,用一把尺子将学生比出个高矮差异来。作者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最佳水平比喻为牧羊犬:维持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把羊群聚集到一个空间之中,不停的把走失的羊找回来;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可能对羊群带来的危险阻拦在外;在草要吃光的时候将羊群转移到有食物的新空间。

共同体有多个层面,班级师生层面的,校级教师层面的,学校和家庭、社会层面的,等等。促使共同体发挥作用的是一个个真实而开放的问题,以及围绕问题所展开的严肃和真诚的对话。帕尔默非常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进行提问、开展对话、聆听心灵深处的指引等一系列具有实操性的、实现彼此聆听能力的对话策略,如果这样的共同体真的建立起来了,对教师扩充深化作为优质教学资源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是大有裨益的。

给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

人们经常形容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带着镣铐跳舞”,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镣铐”就来自于自己的心灵,就源自自己的行为和心灵没有实现和谐和统一。要让教育愿景得以实现,要让教育改革能稳步推进,首要的一步就是认识自己,通过实现行为和内心生活的和谐统一来过上一种不可分离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教师不会瞻前顾后,而是以自身内心推崇的方式进行着教学,即便在探索教学新路的过程中受到各种阻力、冒着丧失各种待遇的风险也再所不辞。因为他们坚信,外界强加给自己的惩罚绝对不会比自己加注于自己、自我贬低的惩罚更糟。

当然,仅仅做到这一步是很悲壮的。一个人的力量在强大,也没有共同体发挥的作用大。要在改革的道路上找寻志同道合的同伴,来强化自己的选择,通过共同体的力量来鼓舞自己的斗志。当下有很多教育组织经常举办的各种研讨活动,积极推进的各类教育实验,其实就是一个个有共同志向的教育者的共同体,很多教师就是在这样的组织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夯实自己前行的步履的。

但仅仅依靠共同体依然不够,因为共同体往往是业内人士的专业性团队,而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努力走出教育的学术圈,积极主动地与公众开展交流对话,并形成新的更大的共同体,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愿景变为现实,教育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  帕克·帕尔默著,方彤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