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特的猪笼草

(2020-10-31 06:16:29)
标签:

食肉植物

捕虫笼

蜜糖诱惑

观赏价值

ppl

分类: 旅途随记
奇特的猪笼草

猪笼草

食肉动物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你知道食肉的植物吗?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四大食肉植物,它们分别是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狸藻,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猪笼草。

猪笼草是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热带植物,全属约129种。主产东南亚各国和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婆罗洲、苏门答腊两大岛的品种最多最为著名。猪笼草的原生地多为山区热带雨林、灌木林及其林中旷地,或低山沼泽、海滨沙地等。我国也有一个野生种,称为“野猪”或者“奇异猪笼草”,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

猪笼草是一种神奇的热带食虫植物,在它的叶子的顶端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捕虫笼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当经不起袋口蜜汁诱惑的昆虫失足掉进捕虫袋后,袋内的消化液可以把昆虫消化吸收!有些地区的人们会用竹篾编成只有一端开口的笼子,把猪装在里面以便运输,猪笼草就是因其形状相似而得名的。

奇特的猪笼草

奇特的猪笼草

猪笼草

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或直立草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有些野生种植株可长达20米,攀援于树木或者平卧地面而生。叶一般为长椭圆形,中间的叶脉延长到叶子外面成为长长的卷须,卷须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在成熟之前,盖子和笼子是长在一起的,成熟以后盖子才立起来,并且从此不再闭合。

捕虫笼很艳丽,颇能吸引一些虫子的注意,更加吸引它们的是盖子上和笼子口上的蜜液。贪吃的小虫子只顾尽情享受甘甜,无法注意到危险的来临。当它们忍不住往笼子中探身的时候,一下子就滑落进了笼子里。有人曾经做过研究,发现猪笼草“吃”的小虫子有很多种,主要是蚂蚁、蝗虫、蜂、蝶等昆虫,还有蜘蛛、蜗牛等,蚊子也是一种昆虫,偶尔也会被俘获。不过,并非所有落入笼中的虫子都会被“吃掉”,也有逃脱的,还有寄居在笼子里享受生活的。

奇特的猪笼草

奇特的猪笼草

猪笼草

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花一般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由茎的顶部抽出一根约20-40厘米长的花轴,上面着生许多近乎等长的小花梗,每个小花梗带一至多朵小花。花朵的数量可能从十数朵到上百朵。花开的次序由底部开始,终止于最顶端的花。开花时间一般在旱季快结束的时候,种子成熟后恰好到达雨季,而有助于种子萌发。

这些小花不具有花瓣,那些看似花瓣的结构实际上是花萼;每朵小花含有4片花萼。雄花含有一根雄蕊,其花药上覆盖着一层黄色的花粉;雌花则含有一根雌蕊,雌蕊的柱头是绿色的,并带有黏性,用以黏住花粉。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花的观赏性无法与捕虫笼相媲美。

猪笼草是雌雄异体植物,因此必须在两株不同性别的植株间才能授粉结籽。在野外,雄性的猪笼草数量约占总数的70%,雌性则为30%。猪笼草通常藉由风来传送花粉,但其小花的花萼也会分泌花蜜,吸引昆虫前来帮助其授粉。当雌花授粉后,其子房便开始膨大,转成褐色;当果实成熟后,会裂开,释出数百粒微细的种子。猪笼草的种子很轻,易被风带走,所以猪笼草的种子靠风传播的。

奇特的猪笼草

奇特的猪笼草

猪笼草的花儿

猪笼草的捕虫笼发育自笼蔓的末端。当一片新的叶片生长出来时,在笼蔓的末端便已带有一个捕虫笼的雏形。在初期,这个雏形的表面覆有一层毛被,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脱落。捕虫笼的雏形一开始是黄褐色,扁平的,长到1-2cm时,渐渐转为绿色或红色,并开始膨胀。在笼盖打开前,捕虫笼上就已出现了其特有的颜色、花纹和斑点。笼盖打开后,笼口处的唇会继续发育,变宽变大,并会向外或向内翻卷。同时唇开始呈现色彩,某些瓶子的唇上会带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此时的捕虫笼已成熟,约几天后即可观察到有昆虫落入其中。

猪笼草的每一张叶片都只能产生一个捕虫笼,若捕虫笼衰老枯萎了或是因故损坏了,原来的叶片并不会再长出新的捕虫笼,只有新的叶片才会长出新的捕虫笼。在东南亚地区,当地人会将苹果猪笼草的捕虫笼作为容器烹调“猪笼草饭”。他们将米、肉等食材塞入捕虫笼中进锅蒸熟。“猪笼草饭”的做法类似粽子,是一种当特色食品,很具有东南亚风味。

奇特的猪笼草

捕虫笼

奇特的猪笼草

捕虫笼的结构

捕虫笼由笼身,笼盖组成。笼身具有笼口、唇、翼、消化腺、蜡质区等结构,笼盖具有蜜腺、盖龙骨等结构。此外,部分猪笼草的捕虫笼还具有附属物。笼蔓尾出现于笼身与笼盖的衔接处。

不同品种的猪笼草笼身可为绿色、橙色、红色等颜色,部分会具有块状或带状的斑点,颜色有褐色、紫色、黑色、白色等。这些斑点在某些猪笼草身上有特别的作用。如马兜铃猪笼草和克洛斯猪笼草的笼身具有白斑,使得阳光可以照入捕虫笼内。这样从捕虫笼的内部看,唇和笼盖的部分就会显得很黑暗,而笼身上的白斑就会显得很明亮,飞虫在捕虫笼中就会误以为白斑处是出口而困在捕虫笼内,最终筋疲力尽落入消化液中。

笼口上部的笼盖,可防止雨水进入笼中,避免减低笼中的酸性液体,并可阻挡上部射入的光线,以迷惑落入笼中的昆虫使其找不到出口。大多数猪笼草笼盖的下表面具有大量的蜜腺,它们会分泌出蜜液吸引昆虫觅食。然而这些蜜液有麻醉的作用,会使昆虫麻痹而落入笼内。有些原生地雨水较多猪笼草,它的笼盖甚至进化出利用雨滴敲打盖子所形成的弹力将正在偷吃蜜糖的猎物弹入笼内的机制。很多人以为昆虫落入捕虫笼后笼盖会关闭,其实并非如此。笼蔓尾是大部分猪笼草捕虫笼的盖子基部的后方的一根柔软棒状物,偶尔分叉,长度约1 cm。它是捕虫笼的雏形发育膨大后遗留下来的笼蔓末端,是形态学上整个叶片的真正末端。 

奇特的猪笼草

奇特的猪笼草

捕虫笼

捕虫笼的笼口分为平行笼口和倾斜笼口两种。主要以捕虫笼发育完全后,其笼口是否与地面水平来区分。唇是笼口处的特化结构,在捕虫笼的笼盖打开后才逐渐发育成熟。唇常常是整个捕虫笼中最艳丽的部分,有红色、紫色、黄色等,有些会带有黄色、红色的横条纹。唇还会分泌蜜液,使得它相当的湿滑。它的形状和颜色类似花朵且还具有蜜液,是吸引昆虫的重要结构之一。

捕虫笼的唇外翻或内翻,外缘常为波浪形。在唇上有一条条横向平行的光滑的楞,称之为唇肋,其延伸至唇内缘的末端会成为尖状结构,称之为唇齿。当昆虫滑落时,唇可起到引导其落入笼中的作用。

在捕虫笼的前部常会有两条平行的笼翼自瓶口向下延伸汇集于笼底,笼翼上还会有许多须状的结构,称之为翼须。笼翼的功能也许是为了方便地面的昆虫爬到笼口处。当然,对于以捕食飞虫为主的捕虫笼,它的笼翼通常是退化或缺失的。

在捕虫笼的内表面通常具有消化腺和蜡质区。消化腺存在于捕虫笼内表面的下部。消化腺会分泌消化液,所以捕虫笼中常常存在着液体。这些消化液的作用是淹死落入捕虫笼中的昆虫并消化它。

无刺猪笼草、疑惑猪笼草和杏黄猪笼草的消化液很特殊,它们的黏度极高,并会覆盖在捕虫笼的内表面上。这使得捕虫笼既可作为笼状的陷阱捕捉猎物,又可以粘性极大的捕虫笼内壁黏住过往的飞虫。蜡质区存在于捕虫笼内表面的上部。光滑的蜡质区会阻止落入捕虫笼内的昆虫爬出。

猪笼草有些品种的笼子最大可长到高达50厘米,或直径25厘米。巨大的笼子不仅仅可以捕获昆虫,甚至连蛙类、小蜥蜴、小鸟等小动物也很难逃脱!

奇特的猪笼草

奇特的猪笼草

捕虫笼

有关猪笼草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658年,由法国殖民者在马达加斯加发现。法国殖民总督艾蒂安·德·弗拉古在他的开创性著作《马达加斯加岛的历史》中,对猪笼草进行了第一次描述:“这种植物高约3英尺,叶片长约7英寸,在叶片的末端有一个类似果实或花朵一样的带盖的花瓶状结构。这些笼子有黄色的也有红色的,黄色的较大型。这个国家的人都不会去摘这些笼子。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摘它们,那么几天内都不会下雨了。而我和其他的法国人摘了这些笼子后也应验了他们的说法,果真没有下雨。雨后这些笼子里都会装满雨水。”

猪笼草的拉丁名Nepenthes.是林奈于1737年起的。其来源于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奥德赛》。在这部史诗中,海伦在葡萄酒中掺入了一种名叫Nepenthe的麻醉药,使饮用这种酒的男人忘却苦恼和忧愁。而当时正巧一些已知的猪笼草的瓶状捕虫器的形状,与古希腊人饮酒用的牛角杯很相似。于是林奈便富于联想的将这种荷马史诗中使人失去记忆的麻醉药的名字给了猪笼草属。

由于猪笼草的奇特外形,18世纪被欧洲殖民者从东南亚引入,作为观赏植物开始人工栽培。中国早在18世纪就已将猪笼草用于药用(《陆川本草》有记载),但作为园艺观赏植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奇特的猪笼草

奇特的猪笼草

猪笼草

猪笼草不但具有观赏价值,还可入药,具有清热利尿、消炎止咳等功效。在台湾,就有人开发了猪笼草茶和果冻。在我国的南方,有猪笼入水财源滚滚、袋袋(代代)平安的说法,为猪笼草赋予了美好的象征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