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有点无语
(2020-09-04 06:34:38)
标签:
宾馆住宿离店查房背后逻辑缺少信任ppl |
分类: 我的心情 |
培训住的地方,有点不敢恭维。因为是来学习的,所以并没有挑剔什么。培训内容安排的很满,白天听报告晚上还要讨论,在房间里呆的时间有限,也就是睡一个觉而已。
培训结束,在将房卡交给一楼的服务台,准备离开的时候,服务员说的一句话让我愣了一下:“等一下,要查下房才能离开”。似乎他们的房间里藏了价值连城的物件,担心我们走的时候给顺走似的。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我们根本就不信任你,要把你当小偷一样提防着,万一让你顺走了我们宾馆里的东西,那损失可就大了。这让我想起了在国外住宾馆的类似情景,宾馆不仅不会去查你的房间,有的连你入住的房卡都不回收,宾馆希望你能带一点具有宾馆标志的东西回去,这样可以经常想到这家宾馆。
我们不是以个人的名义到这里来住宿的,参加的是部里举办的培训班,具体培训事项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办的,只是因为行政学院同时开的班比较多,院里没有住宿的场地,才由行政学院联系的培训点;有趣的是,给我们安排的培训地点还是文旅部的干部培训学院,也是承接各类干部培训任务的。我原来想,文旅部的培训学院,无论是住宿、饮食还是接待服务,一定是一流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没想到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很大的落差,临走的时候还被不信任了一番,经过查房确认你没有顺人家的东西之后,才允许离开。
每个人在入住的时候,都是审核了个人身份被“验明正身”的,这实际上就在宾馆和旅客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契约关系。旅客信任宾馆,决定在你这里住宿;宾馆信任旅客,给你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让你有“宾至如归”之感。既然有了这样的契约关系,你还担心旅客什么呢?如果他真的顺了你的东西,你只要依据他的身份证号码,他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能将其找回来。你看今年因防疫而推广的健康码,把每个人的行走轨迹都记录的清清楚楚,这么长时间运行下来,似乎没有听说过冤枉了多少好人。
退房的时候查房,是不少宾馆的“惯例”,这样的机制在建立之初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改革开放初期,宾馆业刚刚起步,人们少有住宾馆的机会,偶尔能入住一次新鲜的不得了,看见房间里的什么东西都觉得稀罕,临走的时候将自己喜欢的东西顺走一两件回去给别人炫耀一下,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但现在社会和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用来承接培训和学习类的宾馆、招待所或者学院宿舍,里面的设施设备大都比较陈旧,比大多数旅客家里的条件要差不少,谁还会稀罕宾馆房间里的东西呢?
让服务对象有良好的感受,是建立在你对服务对象尊重的基础之上的。而尊重不是挂在嘴上的,它是通过一个非常具体的、细小的事件,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宾馆服务有一套标准,我觉得应该认真梳理反思一下,看看这些标准或者传统的做法,是否做到了与时俱进,是否有悖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你不需要将旅客奉为上帝,只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不伤害旅客的感情,就谢天谢地了。
社会文明的推进,真的是人人有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