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教师阅读的四本书

(2020-04-17 06:27:53)
标签:

阅读推荐

世界读书日

居家读书

疫情书单

ppl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有关阅读的话题也将逐渐热起来。前些日子,有媒体让我给教师推荐一组书,为这读书日营造一些气氛,我思考之后推荐了如下四本书。这四本书我都读过,并写了读书笔记发在博客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博客中自行寻找。

 

《学习的升级》

[]约翰·库奇、贾森·汤、栗浩洋/

浙江人民出版社

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脑科学的深入研究,正推动着教育走向大变革的转折点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家上学的实践,让这场变革有进一步提速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事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要转变学习的观念。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约翰•库奇认为,个性化学习、先天后天的交互作用论、学习的最佳效应点是在未来的学习中特别需要抱持的三种学习观念。观念决定行为,很多教育改革之所以虎头蛇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与改革相匹配的教育和学习观念。

约翰•库奇在书中描述的篝火、水源、洞穴、山顶等四种学习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篝火式的学习空间,倡导的是一对多的学习,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学习方式;水源式的学习空间,倡导的是多对多的学习模式,强调的是思维的碰撞;洞穴式的学习空间,倡导的是独自反思和思考的学习方式;山顶式的学习空间,倡导的是在实践中学习。这四种学习场景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常态化地出现在学习过程之中,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自身的学习状况,灵活选择相匹配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达到最佳的状态。而由人工智能生发的各种创新的技术,将自然地融入到这多元化的学习场景之中。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

中信出版社

达·芬奇是持续了500多年的“网红”,有关他的传记作品不少,但这一本与众不同,展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研究视角。

达•芬奇是一个私生子,他没上过什么学,在数学计算方面能力也很差,还是个左撇子。做事情容易分心、半途而废、拖延交付别人委托的作品,是列奥纳多身上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几个特征。除了绘画之外,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他兴趣的东西庞杂细致,既没那么关注“有用”与否,也不在乎他人的意见,沉浸于永无止境的探索中,他对知识的追寻详尽地记录在他的大约六千页的笔记里。爱因斯坦认为,列奥纳多手稿中的这些研究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的发展可以提前很多年。

他始终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他对事物有着精细的观察力,他善于学习但又不迷信书本,他擅长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他养成每天坚持做笔记的良好习惯。读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天才不是天生的,成功的秘诀来自坚持不懈。

 

《极简科学起源课》

[] 卡洛·罗韦利/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卡洛·罗韦利著有畅销科普作品《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极简科学起源课》《时间的秩序》等,他善于以其简洁诗意又充满热情的科普讲述惊艳世界,被誉为“让物理变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

《极简科学起源课》一书告诉我们,科学是人类至为美好的冒险,而科学冒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阿那克西曼德;科学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在于它时刻准备颠覆我们的某些确定认知。

科学的力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相信自然界存在规则。规则通过必然性来控制世界,这个观点正是科学道路和科学冒险的起点。其次,在学习基础上的质疑和批判,排斥一切先验主义、一切盲目崇拜、一切永恒的真理。这也是科学思想的本质。第三,意识到我们的无知,以及我们还有着堆积如山的错误偏见。

我先读了他的《极简科学起源课》,然后忍不住将他的其他几本书都找来读了一遍,相信您读了这本小书,也会对科学产生新的认识,也会有更多的阅读冲动的。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斯蒂芬·盖斯/

江西人民出版社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做事情半途而废的情况总是一次次地出现。为什么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情那么难?这或许与人的大脑中的两个组织有关:一是基底神经节,它负责管理那些已经形成稳定习惯的运动形式,会找到长期维持某种状态的方法。二是前额皮层,它拥有抑制基底神经节的能力,还负责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

要想形成一个好习惯,前额皮层会率先做出决策,但它总是要建立在克服自己已有的、令人不满意的甚至是不良的某些习惯的基础上,而这些已有的习惯是由基地神经节来掌控的。如果对已有习惯的改变动静过大,基底神经节为了保持已有的习惯,就会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做出反抗,就像弹簧,你施加的压力越大,它反弹所积蓄的势能也越大一样。

大脑天生抵触变化。如果你的改变不是剧烈的,而是微小的,比如说为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每天坚持做1-2个俯卧撑,而不是100个,基底神经节往往不屑于“防御”这样的微改变,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这就是微习惯更容易养成的缘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