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造力的源泉·读《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2020-04-13 06:23:09)
标签:

校园经历少

做事易分心

充满好奇心

涌现创造力

ppl

——读艾萨克森《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一书有感

创造力的源泉·读《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涌现了列奥纳多、哥伦布和古登堡的15世纪,是一个发明、探索和通过新技术传播知识的时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术是人类文字信息传播史和社会文明进步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随后兴起的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时代和科学革命等运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现代的知识经济和知识传播给大众奠定了物质基础。列奥纳多·达·芬奇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都应不止于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要充满想象力,敢于不同凡“想”,科学和艺术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被发展起来的。

(一)

我们习惯于叫他达·芬奇,其实这里的“达”是“来自”的意思,“芬奇”就是他出生地,列奥纳多才是他的名字。来自芬奇小镇的列奥纳多是个私生子,这在当时的社会里并不可耻,文艺复兴人彼特拉克和薄伽丘都是私生子。私生子的弱点在于身份感模糊,没有归属,要想继承父亲的遗产比较难。但优点也是很明显的,不用子承父业,也不用接受死板的正规教育,却能尽情发挥创造力。

列奥纳多没上过什么学。他几乎不认识拉丁文,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仍想努力弥补这一缺憾,他列出拉丁单词表,然后艰难地写下蹩脚的翻译,还要和那些语法规则纠缠。他在数学计算方面能力也很差,所以他一生都尽量避开数学运算,尽量用几何图形来做推演。他还是个左撇子,书写的方向从右至左,与正常印刷的文字相反,而且每个字母都是逆向书写。“除了用镜子,否则无法阅读”。他画画的时候跟写字一样,也是从右到左绘画,现在这成了确认某幅画是否为列奥纳多画作的一个证据。

做事情容易分心、半途而废、拖延交付别人委托的作品,是列奥纳多身上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几个特征。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兴趣,都觉得好奇,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被另外一件事情吸引注意力,造成分心;分心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做着做着对原来的所做的事情就失去热情,转向对新发现的好奇了,因此做事情经常半途而废;也因为这些原因,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付别人委托的作品,有的甚至到最终都没有交付出去。

列奥纳多半途而废的不良记录中,有的确实是因为他对这些作品不再感兴趣了,更多的则是他想让它们变得更加完美,所以他才一直把它们带在身边,不断完善。即使是那些他已经完成或几乎完成的委托创作,比如《蒙娜丽莎》,他也从来没有交给过委托人。列奥纳多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紧抓不放,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只要有了新想法,马上就会再修改。这就是为什么当他去世的时候,一些杰作仍在他的床边。

就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500多年的“网红”,被人们一直关心着、研究着?已经离开人世5个世纪了,还有人为他写传,而且这传记还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豆瓣给出了8.8分的高分。

(二)

列奥纳多还在韦罗基奥的作坊中做学徒的时候,就已经发明了晕涂法。这是一种模糊物体轮廓和边界的技法,它让艺术家可以将物体渲染得就如同我们用肉眼直接观察一样,不会有生硬的轮廓。为此,被瓦萨里称赞为“现代风格”绘画的发明者。他一生中虽然完成的画作不多,但几乎每一幅画都是令人惊叹的艺术佳作,都体现了他在艺术发展之路上的探索和实践,在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绘画,只是列奥纳多一生中喜爱的事项之一,列奥纳多从未将自己定位成一个画家,他感兴趣的东西庞杂细致,既没那么关注“有用”与否,也不在乎他人的意见,沉浸于永无止境的探索中。人的肌肉分别是怎么长的?脸上的表情如何随情绪变化?鸟儿为什么会飞?物体如何运动?……在那个没有搜索引擎的年代,跨学科的疑问求解总是需要事必躬亲。

列奥纳多热衷于通过解剖了解人体的奥秘,精益求精地测量各个细节和尺寸。许多人画过维特鲁威人,却没有人像列奥纳多把握得那么精准。为了研究脸颊的每块肌肉如何让嘴唇运动,以及嘴唇的肌肉又如何牵动脸颊侧壁的肌肉,他在自己和尸体上都进行了试验。他画了剥去皮肤的面部解剖图,展示了牵动嘴唇的肌肉,这些是已知最早的关于人类微笑的解剖学研究。盖伦认为血液产生于肝脏,通过静脉输送到全身;而生命灵气产生于心脏,通过动脉输送至全身。列奥纳多则是最早充分认识到血液系统的中心不是肝脏,而是心脏的人之一,他在心脏研究中的最大成就是发现了主动脉瓣的工作方式,这项发现直到现代才得到证实。

列奥纳多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设计了水下呼吸装置、拉动装置、发条传动装置、滚珠装置、反向螺旋、差动螺旋、风速计和陀螺仪等一系列机械装置。由于着迷飞行现象,列奥纳多进行鸟类飞行的详细研究,同时策划了数部飞行机器,包括了以4个人力运作的直升机以及轻型滑翔翼。他曾担任过军事工程师,做了数种军事机械的设计:机关枪、人力或以马拉动的武装坦克车、子母弹、军用降落伞、含呼吸软管以猪皮制成的潜水装等等。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一个多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列奥纳多虽然数字运算能力不强,但却意识到数学是将观察变成理论的关键,他宣称“科学中的确定性皆能用数学来阐述。”。在利用几何学认识透视原理的过程中,他学到了两件事,其一是数学如何提炼出自然之美背后的秘密,其二是数学如何体现了这些秘密本身的规律之美。他发现了摩擦力的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物体的重量、斜面的平滑或粗糙程度,以及斜面的坡度。他指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和所在平面的接触面积无关,他是最早发现这一规律的人之一。

列奥纳多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除了绘画之外,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蒙娜丽莎》就是他用毕生敏锐的观察力来探求知识的成果。他对知识的追寻详尽地记录在他的大约六千页的笔记里——照射在曲面物体上的光线、人脸的解剖、几何体的形状变换、湍急的水流、地球与人体的类比——所有这些都帮助他领悟如何精妙地描绘动作与情感。爱因斯坦认为,列奥纳多手稿中的这些研究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的发展可以提前很多年。

(三)

列奥纳多在他的笔记本里记录了小时候的一次远足,庞大的岩石群里有一个黑暗洞穴,他犹豫着是否要进去,一边好奇洞穴里的世界,一边又对黑暗心生恐惧。他最终走进了这个洞穴,在其中发现了许多鲸鱼化石,这让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敬畏之情,想象着鲸鱼生前的翻云覆海,想象着沧海桑田地质变换,想象着人类世界的朝代更迭,一直想到了世界末日的那天。

列奥纳多屈指可数的作品中多次出现黑暗洞穴的痕迹:他自创的幻想小说里,一个以恶魔从阴暗的洞穴中被释放出来作为结尾;临死前的笔记里,记录了世界末日的恐怖画面;他所创作的《岩间圣母》,圣母和天使就在一个巨大的黑暗洞穴中;他所绘制的画作中,一个最经典的手势就是手指指向黑暗,并配上诡异神秘的微笑。

或许就是在小时候探秘黑暗洞穴的过程中,使他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和探寻的历史。我们时常为科学的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欣鼓舞,但我们到现在为止可能也只是刚刚掀开科学帷幕的一角,整个科学的恢宏篇章我们还没有入门。在列奥那多所处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的前期,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很多学科当时还没有,现代学科还没有诞生,他所做的就是在黑暗中探索的工作。

列奥纳多喜欢读书,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四十本科学书籍、近五十本诗歌和文学作品、十本艺术和建筑著作、八本宗教书籍和三本数学书。他从五花八门的书籍中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他的绘画理论来自Alberti的《ON PAINTING》,不过列奥纳多不是书中说什么他就相信什么,对书上所讲的相关知识,他都要亲手去做一做,在实验中来获得第一手的经验,然后用推理说明为什么这样的经验必然会以这种方式运作。一旦某个观点被他验证是正确的,他就会反复运用。

列奥纳多还在做学徒时,他的父亲皮耶罗替他接了个为盾牌画喷火龙的任务。为了使龙逼真自然,他从真正的蜥蜴,蟋蟀,蛇,蝴蝶,蚱蜢,和蝙蝠身上寻找细节。早期的传记作者瓦萨里记录到:“他为此付出了漫长的努力,以至于动物死去的恶臭弥漫,他也一无所谓,他对艺术的热爱如此之大。”当他爸爸皮耶罗最终拿到这个盾牌时,就被上面逼真的怪兽吓了一跳。

列奥纳多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刻苦的训练上。“蜻蜓用两对翅膀飞行,前一对抬起的时候,后一对落下。”这是他观察后的发现。想象一下,这得是多么努力和细致的去观察一只蜻蜓,才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还有,通过观察鸟类扇动翅膀,他发现,不同的鸟翅膀上下挥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些鸟翅膀落下的速度要快于抬起的速度,有的反之。”在笔记中,达芬奇描述了自己仔细观察场景或者物体的窍门:“认真地逐个关注每一个细节。深度观察必须分步进行。如果你想熟谙物体的形态,先从它们的细节开始,等一个细节完全印在你的脑海中,再转向下一个细节”。

(四)

列奥纳多在如此多的领域都有不凡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考,其内在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他始终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描述啄木鸟的舌头”“给猪肺充气,观察它到底是长和宽都增大,还是只有宽度增加。”“两只眼会同步运动,这究竟是哪条神经支配的?”列奥纳多在笔记中记录了五花八门的问题,他就像个孩子一般,对世界充满了惊人的好奇之心,对我们早已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思考。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好奇最终发展为深入的科学探索。可以这样说,界上第一份《好奇心日报》就是列奥纳多编写的,这份报纸只有一位读者,那就是他自己。好奇心,应该是列奥纳多能够实现伟大成就最大的特质。

其次,他对事物有着精细的观察力。光线照到物体上的反射、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的生活特性、鳄鱼的颌骨、牛犊的胎盘……那些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的、需要通过解剖了解内部细节的,都是他观察的对象。他可以从一面墙的裂缝中,看出山川和河流;他能从鸟儿扇动的翅膀中,发现彼此的区别。他能观察到城镇中人们不同表情体现的内心世界,还能观察到不同的光影效果带来的感官变化。列奥纳多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刻意练习的结果。认真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加以观察,知道了解它的全部细节。如果你也能这样进行刻意训练,一定也是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出令人赞叹的成绩的。

第三,善于学习但又不迷信书本。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重拾经典的时代,人们沉浸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知识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很少有人怀疑前贤的理论,更少有人亲自动手加以验证。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列奥纳多,更加注重小心求证而不是尽信之,这使他的各种科学发现,远远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笔记本中所记录的各种装置、设想和数据,都是自己亲自试验、反复推演、深入思考的结果。他亲自解剖人体和动物,就是为了搞清肌肉和骨骼作用原理,以及神经或血管对于人和动物表情的控制,这使他的绘画在体现令人惊叹的真实下,能够给人们带来最大程度的冲击和震撼。

第四,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前面提到,列奥纳多的数学计算水平比较差,他也尽力回避这方面的工作,凡是涉及到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尽量用几何图形的方式予以推演和描述。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兴趣爱好,就是通过思想实验在大脑中形成可视化思维、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他在研究各种比例、透视法则、凹面镜反光的计算方法及等级变换时,都将其视觉化。如果你认真研读几张他的笔记,就会被这样的思维方式所震撼。而思维的可视化,本身就是创造力的体现之一。

第五,养成每天坚持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列奥纳多的腰间有一个笔记本,随时随地看到有趣的事情、有价值的思考,都会立即记录下来,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忠实践行者。有人说,笔记就是人脑的延伸,对列奥纳多来说的确如此。很多人将相关的文字记下来、通过某种类型的考试之后就很少再翻看学习了,列奥纳多记笔记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他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自己的前面的笔记有问题,还会在对其进行补充、订正,及时将最新的思考和研究成果补充进来。从他的笔记中,可以看出他的所思、所想、所爱。甚至可以说,记笔记成就了列奥纳多的天才。

很多人将列奥纳多的成功归结为遗传的作用,是天资聪颖的表现。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列奥纳多的创造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好奇心,能够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做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实践,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都是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让人刮目相看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从凡人到天才的创造力密码》  []沃尔特·艾萨克森/  汪冰/  中信出版社  2018.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杜鹃花
后一篇:秤锤树与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