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病毒

(2020-01-29 07:02:07)
标签:

外来病毒

免疫力

天花病毒

3000年抗争

ppl

 人体所携带的病毒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成为人体基因有效组成部分的病毒。通常情况下,它们处在“沉寂”的状态之中,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引起基因的突变,原来处在“沉寂”状态的病毒会重新活跃起来,导致一些奇怪的疾病发生;另一类是身体的各个部分携带的病毒。比如说人的肺里就平均驻扎了174种病毒,其中只有10%是已发现病毒的近亲,另外的90%现在还搞不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人会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的一些就与身体相关的器官所携带的病毒有关。

 这两类病毒长期潜伏在人体之内,已经成为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体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和它们达成了某种平衡,一般情况下,两者相安无事。最令人头疼的是第三类病毒,也就是人体内不存在、从外界传染到人身上的病毒,像SARS、埃博拉、流感病毒、MERS病毒等等,因为人体对这些病毒毫无免疫力,所以一旦被传染上就会带来大的疫情。就拿流感来说吧,每年都会导致地球上约25万人因此而死亡。

 人类比较擅长制造新病毒。有时候在养猪场就能调制出一款新型流感病毒,而猎奇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已经让我们多次感受到新病毒的威力。问题是,人类制造了一个个的病毒,却不擅长清除这些病毒。到目前为止,人类从自然界中完全消灭的病毒只有两个——天花病毒和牛瘟病毒。

 天花刚开始可能只是牛身上一种相对无害的痘病毒。在人类从狩猎社会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因为驯养各种动物,也常常和各种动物生活在一起,所以逐渐出现了类似牛痘感染人类的情况。最初的时候,地球上的人口比较少,居住地相距较远,相互之间的来往和交流也不是很多,所以没有大规模爆发。但后来情况就越来越复杂了。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感染后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初期症状包括:高烧、疲累、头疼、心跳加速及背痛。2-3天后,会有典型的天花红疹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在发疹的初期,还会有淡红色的块状面积伴随疹子而出现。病灶在几天之后开始化脓,直到第2个星期开始结痂。接下来的3-4周慢慢发展成疥癣,然后慢慢剥落。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最早有纪录的天花发作是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在过去的3000年里,天花可能比地球上任何其他疾病杀死的人都多。公元前430年,一场天花疫情席卷雅典,杀死了1/4的雅典军人和城市中大量普通人。1241年,天花首次登陆冰岛,迅速杀死了2万人,要知道当时整座岛屿也只有7万居民。城市化的进程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捷径,天花在亚欧非大陆如鱼得水。14001800年,仅在欧洲,每百年就有大约5亿人死于天花,受害者不乏俄罗斯沙皇彼得二世、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及奥地利的约瑟夫一世等君王。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也让美洲原住民第一次接触到了天花病毒。美国土著对天花毫无免疫力,在感染病毒后大批大批地死去。15世纪初西班牙征服者抵达中美洲后的几十年里,超过90%的土著死于天花。

 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传播的方法可能出现在公元900年的中国。医生会从天花患者的伤疤上蹭一下,然后摩擦到健康人皮肤上的切口里(有时他们也把伤疤做成可以吸入的粉末,来给健康人接种)。这种过程称为“人痘”接种,通常只会在接种者的手臂上形成一个小脓疱。脓疱脱落后,接种者就对天花免疫了。

 接种有2%的死亡率。然而,2%的风险也比感染天花之后30%的死亡率强多了。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沿着贸易交流的丝绸之路向西传播,17世纪初传入了君士坦丁堡。免疫成功的消息又从君士坦丁堡传到欧洲,欧洲医生也开始练习人痘接种。不过,这样的接种方法受到了宗教势力的反对,他们认为只有上帝才能决定该让谁在可怕的天花灾难中活下来。

 尽管如此,还是很多人选择了痘接种,尽管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病毒,也不知道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抗击病毒的。到了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听说农场里挤奶的女工从来不会得天花,他感到很好奇,怀疑是牛痘给挤奶的女工提供了保护。为此,他从一个挤奶女工手上的一个脓包中取出脓液,接种到一个男孩的胳膊里,发现这个男孩长了几个小脓包之后就没事了。6周后,他又用人痘对这个小男孩进行了实验,发现他已经具有免疫力了。詹纳把他发明的方法称为“种痘”。此后3年内,英国有逾10万人进行了牛痘接种,种牛痘的技术进而又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接下来的几年,其他科学家让詹纳的技术继续发扬光大,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又发明出了对抗其他病毒的疫苗。挤奶女工的传说,终于化作一场医学革命。疫苗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医学界开始努力跟上人们对疫苗的需求。

 整个19世纪,医生们一直专注于寻找更好的天花疫苗。直到科学家发现天花实际上是病毒引起的,疫苗才终于可以工业化生产,运送到更广大的范围造福更多的人。最后一名轻天花的自然患者在19771026日的非洲索马里出现。一名英国医学摄影师珍妮特·帕克在1978年从实验室内染上天花,是全球最后一名患者。197910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

 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以下两个实验室中,即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以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VECTOR),以供研究之用。

 随后,人们又相继开展了其他几项消灭流行病的运动,但迄今为止也只有另一种病毒被成功根除,那就是牛瘟病毒。2011年,牛瘟病毒从地球上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