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
单位的绿化做的很好,一年四季都有花儿绽放,每一个走进来的人们都会感受到一抹亮色和喜悦。我是春天来到这里工作的,一眨眼间已经走过了四季,而始终陪伴着的花儿,无疑就是秋海棠了。
说起海棠,人们立刻想到的或许是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等品种。在早春时节,这些率先开放的花儿,确实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快乐,也为文人墨客创造了数不尽的写作题材。不过这秋海棠和海棠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海棠是属于蔷薇科苹果属、木瓜属的木本植物,常为灌木或小乔木;而秋海棠则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秋海棠是一个大家族,全世界有1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一带。在我国,常见的品种有四季秋海棠、秋海棠、竹节秋海棠以及杂交的丽格海棠等。
丽格海棠
竹节秋海棠
考试院里种植的秋海棠多为四季秋海棠。四季秋海棠原产于巴西热带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树林下的潮湿地,后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它是多年生的常绿草本,高15-30厘米左右,茎直立,叶子稍偏肉质且互生,有光泽。如果养护得好的话,可以四季开花。聚伞花序,成簇开放,花朵有单瓣及重瓣等类型,花色有红色、淡红色、白色以及复色等多种。花的株型圆润、姿态优美、叶色娇嫩,花朵密集、花味清香,是园林绿化中花坛、吊盆、栽植槽和室内布置的理想材料,深受园林绿化工作者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四季秋海棠的主要花期在3~12月。虽然它长得娇小,初见时也不觉惊艳,但是耐看,细细观赏很有趣味。观赏久了,会愈发喜欢它叶色的油亮丰盈,花朵的玲珑娇艳。四季秋海棠喜欢生长在微酸性的、比较潮湿的土壤环境中,如果空气的湿度比较大,对它的生长也大有益处。通常气温在15~25范围内,它生长良好,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都会导致其生长放缓乃至停滞。
四季秋海棠
在西方各国,四季秋海棠被誉为是美德的象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美国有秋海棠协会,除盆栽观赏以外,较多用于花坛欣赏,并选育出了不少适应性强、抗热、耐湿的新品种。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主要生产优质的盆栽观赏种类,并出口西欧国家。其中丹麦的戴恩费尔特公司以生产四季秋海棠而闻名;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英国每年举办秋海棠展,比利时也每年举办大型秋海棠花市,并把街头广场用秋海棠铺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四季秋海棠的繁殖方式有三种:一是播种繁殖。四季秋海棠种子细小,为确保出苗率,需要把种子与干净的细沙混合后播种;二是分株繁殖。这是最普遍的、最常用的繁殖方式。做法是在健壮的四季秋海棠母株上选择带有2片叶子的侧枝作为插穗,将插穗底部削成楔形,蘸上少量生根粉或生根剂以促进插穗加快生根。然后将插穗插入基质、压实。定期给叶面喷水,使叶面始终保持湿润,2周后插穗的根系就会将花盆盘满。三是分株繁殖。这种做法效率较低,一般适合家庭繁殖。顾名思义,就是将母株切开,分别重新栽种。
四季秋海棠
秋海棠是我国的土著物种,有断肠花、断肠草、相思草等的别名。关于这些名字的由来,据元朝伊世珍《琅环记》中引《采兰杂志》记载:“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泪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又名八月春,即今之秋海棠也。”《本草纲目拾遗》也记载:“相传昔人有以思而喷血阶下,遂生此草,故亦名‘相思草’。”
曾写出经典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的清代诗人黄景仁,就写过一首题为《午窗偶成》的诗,来描写秋海棠:“绕篱红遍雁来红,翘立鸡冠也自难。只有断肠花一种,墙根愁雨复愁风。”在他的笔下,柔弱的海棠花,没有雁来红骄傲的艳丽,也没有鸡冠花风发的意气,只能默默倚着墙根,愁雨又愁风。这当然是诗人凄怅的自况,而断肠花的名称正将这种忧伤的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
秋海棠
秋海棠真正被人们所常识,成为重点培育的赏花、赏叶花卉,到现在大约也就是800年的时间,这其中,陆游起了很大的作用。
陆游与唐婉从小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后来陆游娶了唐婉,两人琴瑟和鸣,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有说是因为唐婉的不孕,也有说因为陆游耽误学业,总之陆游的母亲怒了,逼迫陆游和唐琬离婚。临别之时,唐琬满腹苦衷,辛酸凄楚,噙着泪花,捧送一盆盛开着鲜红花朵的秋海棠给陆游留念。其时,秋海棠尚无名称,陆游亦未曾见识过,陡然见之,不禁惊问道:“何花?”唐琬哽咽答道:“断肠红。”陆游不忍接受,便说它说是相思红,并托付唐婉养护。两人就这样依依不舍地离别了。虽然多次试图重续前缘,但最终仍不敌陆母的压力,两人各自另组家庭。
时光如水,十年后,陆游重返故里。一天,他到绍兴沈园游玩,看到了唐婉当年送他的那盆秋海棠,百感交集,迟迟不忍离去。事也凑巧,恰好遇到唐婉和丈夫经过。日夜思念的人近在眼前,但即使有万种柔情,也只能默默目送。陆游颓然而坐,自言自语道:“秋海棠既是相思之花,更是断肠之花!”稍过片刻,唐琬差小童送来一壶酒,陆游惊喜之余,一饮而尽,当即命笔在沈园墙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也回诗一首以诉衷肠。经此一遇,唐琬由于伤心过度,不久便与世长辞。
陆游七十五岁时重返故里,看到沈园旧景犹在,秋海棠却荡然无存,有情人早已香消玉殒,回想往事,满怀心酸,不禁挥泪写下了《秋海棠》一诗:“横陈锦幢栏杆外,尽收红云洒盏中。贪看不辞秉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藉诉满怀愁绪哀思。由于这件事,秋海棠“断肠花”的别名,更加广为人知。
秋海棠
与四季海棠相比,秋海棠的花梗粗壮且长。秋海棠的花为粉红色,四枚花瓣十字状排列,雄蕊基部合为一体,好似白帐下的一个小麻球,甚是可爱。秋海棠具有一项神奇的本领,就是它的叶片在掉落地面之后,会从叶脉边缘自然长出小的植株进行营养繁殖,这种本领使得秋海棠在野外常常以一大片的形式存在。
清朝文学家袁枚的《秋海棠》一诗咏曰:“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此诗以清雅、自然的语言,描述秋海棠“小朵娇红”的容貌和纤丽娇俏的“窈窕姿”。秋气萧索的时节,百花凋谢萎落,秋海棠逆秋开放并且渐入盛花期,展现飒飒英姿,飘散幽幽清香……或许,袁枚就是想通过这首诗,表白自己之所以归隐故园,是欲保持自己的品格和晚节吧。
秋海棠
或许是受陆游的影响,在很多诗词或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秋海棠时,大都会将其和一些悲伤的愁绪联系起来。但也有剑出偏锋的。清末女侠秋瑾所咏的《秋海棠》一诗,就令人精神振奋。“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藉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借着秋海棠来倾诉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