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润物无声,育人有痕

(2019-06-07 06:00:47)
标签:

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情感维系

织锦之旅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润物无声,育人有痕

 

教育,好比一匹锦缎,每位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一丝不苟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图案。像织锦一样做教育,让孩子们润物无声地得到滋养和成长,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卢盼老师的这篇读后感,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之所在。

 

润物无声,育人有痕

——读《让教育更明亮》有感

/芦盼

 自年前加入“研之乐2018啃读挑战”,寒假里我细细品读了《让教育更明亮》这本书。本书的作者是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书中的语言平实自然,但无不透露出作者对教育、学校、教师等方面的深入的探究。

 读完本书,我不禁思索,究竟如何叩开教育之门?作为一个入职未满三年的年轻教师,我的观点是,通过爱与责任的力量。就如本书中常生龙所提及的学生师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结合自己从教的历程,真是感慨良多。读完《让教育更明亮》,让我再一次体悟到了“润物无声,育人有痕”的教育之美。

 我们班里有个相当调皮、任性的男孩子,他曾经总是带着满满的负能量来校。不愿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愿接受父母的任何批评,不愿与同学有亲密的来往。我也曾有一小段时间,觉得他是个冥顽不化的“小霸王”。但当我在某本杂志上读到这句话时,犹如醍醐灌顶:“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结束了。”《让教育更明亮》中,常生龙也提到:“教师切忌的一点,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孩子,将孩子锻造成自己想象中的模样。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师生之间的紧张和对立,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此后,我便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帮助他强化是非观念,包容他的小脾气,鼓励他自己树立目标,表扬他的点滴进步。寒假的尾声,我的邮箱里出现了一篇他的作文:“最近我越来越爱我的爸爸妈妈,也越来越想念芦老师。我会一直爱爸爸妈妈,直到宇宙爆炸。我会一直想念芦老师,直到天上出现第二个太阳。”

 这篇作文有不少错误 ,但文字里透着七分真诚,三分童真。读到最后一句,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想,自以为是、独来独往的小火苗已经在他心中慢慢熄灭,积极开朗的小苗正破土而出。诚如常生龙提及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信任孩子,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以及提高道德水平的积极性。”这也便是教育之美“润物无声、育人有痕”的力量吧。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师德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无形中,教育之美得到了传递,师德的精神内核得到了延续。

 小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教育和引导。班主任的特殊身份是班主任成为学生学校生活中的主要依靠对象,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因此,班主任应做学生学习、生活、心灵的导师,做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引路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用爱心、恒心应对后进生的问题反复。后进生也想进步,但往往缺乏毅力和自控力,常常问题反复发作,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爱心和恒心,诲人不倦,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切忌新账老账一起算,切忌定型论,说他无可救药,朽木不可雕。而应该就事论事,面对后进生的问题再次出现,分析其原因,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不但始终没有放弃,而且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对他们有信心,给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

 教育,好比一匹锦缎,每位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一丝不苟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图案。而我,作为一名仅有一年教龄的年轻教师,愿意潜心钻研、虚心学习,踏实地扎下每一个细密的针脚,跟着优秀教师的步伐,让教育这匹锦缎更加华美,更加绵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考试随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