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混子《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一书有感
知识的学习总是和特定的生活场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不能置身其中时,要想理解它们确实是有些难度的。二混子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境况。学校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经历,让他一直在琢磨,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更好地了解过往的历史,采用漫画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段,就是他的一种尝试。实践下来确实不错,不仅自己感到历史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了,众多读者也很认可,于是有了《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的出版。我看的是这一系列的第一本,讲述的是从春秋战国到汉王朝建立初期的相关历史。
一、关于漫画
有关漫画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列奥那多·达芬奇。此后,这一艺术手法传入日本,并发展出独特的绘画风格,逐渐在日本形成了拥有大量读者群的庞大产业,其影响也延伸到其他国家,宫崎骏应该是当代日本漫画界作为杰出的代表。
明朝时期,有一个叫李士达的人就拿驼背人开玩笑,画了《三陀图》,这或许就是我国最早的漫画了,不过那时在我国还没有“漫画”这名称。有一种说法认为,1925年上海《文学周报》在连载丰子恺具有独特风格的画作时,时任该刊主编的郑振铎把丰子恺的这种画定名为“漫画”,从此“漫画”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当然,也有人认为丰子恺的画并不是最早被命名“漫画”的,在此之前就有人给这种艺术形式定名了。但不管怎么说,漫画在我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
人在说话的时候,如果加以强调,话说得很夸张,风趣幽默,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深刻。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具有类似的两种艺术特性:一是把漫画当话说,具有语言功能;二是漫画具有谐趣性,即滑稽、幽默或讽刺。通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既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又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漫画与其它绘画艺术相比,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质和美学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漫画的内涵和外延远远大于其它绘画艺术,它取材极为广泛,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具像到抽象;从形态到意识都可以通过漫画来表现。漫画可以把古今中外的人物、不同时期的故事同时邀集、组合在一起,让这些人物或者故事在一个新的画面上,上演奇异怪诞而又意蕴深邃的人间喜剧。不同质、不同类的事物可以嫁接、杂交,可以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可以人神交游,幻想与现实同存,从而使画面产生幽默、诙谐、怪诞、风趣的艺术效果。在材料使用上,漫画不受绘画品种的限制,例如油画、雕塑、版画、国画等等,一切绘画手段均为它所用,从而丰富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总的看来,漫画的表现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突出构思、概括性强、画面简洁的简笔画。这样的漫画更多体现的是作者敏捷的思维和哲学的理念,表达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另一类是注重艺术、叙事性强、刻画入微的繁画。这种漫画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强化了视觉艺术效果,艺术含量高,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实绘画功底,营造一种非现实的虚拟场景。
二、历史的别样表达
二混子的本名叫陈磊,原为上汽集团旗下设计师,200万粉丝大号“混子曰”创始人。目前所发的所有文章平均阅读量为30万,,累计点击量高达一亿次。其爆笑又富有创意的手绘形象和历史段子,深受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的喜爱。
在我们的身边,有对历史有着深刻认知和理解的大咖,如果他们来看《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一书,一定会觉得非常小儿科。不过,有更多的人虽然在求学期间花了不少时间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但那时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学完之后还给老师的多,自己留下的东西比较少。很多人虽然记住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却常常张冠李戴,闹出这样或那样的笑话来。
二混子(陈磊)志在通过漫画这样的被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简明扼要地刻画历史人物和历史演变的脉络,让读者在哈哈大笑之中,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感受历史更加富有情趣的那一面,领略历史学习的乐趣和快感。应该说,他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还是颇有价值的。
首先,作者以时间轴为主线,从东周列国开始,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大事件,将相关的人物一一呈现,突出主干,省去不少细枝末节,给读者建立起主线清晰、易于把握的历史结构,可以帮助读者确立历史框架,形成对一个时期历史的整体感知。
其次,作者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手机阅读图文并茂的新型阅读方式,设法把读者带入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之中,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书中插入了大量的网络段子,读起来不仅忍俊不禁,也很容易拉近历史人物和当下的距离。有的地方甚至直接让历史人物用微信开展对话,那时尚的沟通方式和幽默的语言,直接让人笑喷了。
第三,充分利用漫画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传递历史的真意。那些高冷的历史知识无一例外地穿上了“幽默搞笑”外衣,并且省略去众多无关紧要的细致末节,历史事件变得简单、清晰、透彻。配图恰到好处,人物特征明显,表情夸张到位。他们全都和普通人一样,有优点和缺陷,有朋友和敌人,让读者读起来更亲近,在欢笑中不知不觉通晓了历史。
第四,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方式让读者方便地记住历史。比如,位置记忆法,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在头脑中想象一副熟悉的场景,然后确定一条明确路线,并选取几个特定的位置;接着,在脑子里想出需要记住的事物意象;最后将事物与位置联系起来。回忆的时候,按照位置提取即可。东周的历史比较复杂,和我们当下的社会形态有很大的区别,作者将东周列国解读成了一个班级,其中里面的周天子是班主任,各国是位置不同的同学,国家间的争斗于是变成了同学间的争斗。这样一来,东周列国的兴衰立刻充满了画面感,也变得容易理解了。再比如,谐音记忆法,这在书中也是时有出现的。六国灭亡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再加上最后留存的秦,就被二混子变成了“喊赵薇去演齐秦。”你看,记起来是否非常简单?
三、兴趣最重要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些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漂浮,那就是在学校里读历史学科的学生们的常见情景。如果课堂上的历史也是如此的好玩,历史必然是一门很受欢迎的学科。但现实并非如此。
我们都知道兴趣的重要,但一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情况就会有很大的变化。一些教师较多关注考试要求的落实、教学进度的推进,很少去思考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学习应该怎样的,教师该如何为这样有趣的学习提供各种资源的保障和路径的引领?高利害的考试科目的设置,让绝大多数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整天都围着分数来转圈,却忘却了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陈磊在学校学习期间并不喜欢历史,是因为打游戏想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产生了对历史的兴趣,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不仅自己把相关历史的来龙去脉梳理的比较清晰,他还找到了借助漫画来让更多人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
陈磊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从他所创造出来的漫画作品中就可以感悟得到。只有自己非常幽默和有趣,他创造出来的作品才会丰富多彩、呆萌可爱;陈磊有爱好,除了打游戏之外,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绘画,特别是漫画的制作。一个人总是会在自己爱好的方面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在这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感悟也最多。爱好和工作的有机结合,会产生这样或那样创新的火花;陈磊喜欢历史,这或许与人类普遍喜欢故事,包括那些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有关。这三个要素的结合,让陈磊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兴趣很重要,因为对一件事情有兴趣而导致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陈磊的故事给人们留下的思考更多。
历史很复杂,历史也很简洁。
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让我进一步发现,原来历史这样有趣!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二混子/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0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