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肥胖的缘由与调节·读《我们为什么会发胖》

(2019-03-11 06:29:05)
标签:

激素异常

遗传基因

糖类食物

发胖诱因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陶比斯《我们为什么会发胖》一书有感

肥胖的缘由与调节·读《我们为什么会发胖》


    随着整个社会物质资源的不断丰富,肥胖逐渐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研究肥胖的专家越来越多,那些帮助人们减肥塑身的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但这都没有能够阻止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壮大。
50年前,每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肥胖,而现在,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肥胖。如今三分之二的人体重超标,儿童在变胖,青少年在变胖,甚至新生儿也在变胖。那些深受赘肉所累的肥胖者,期盼着能够有人将人为什么会发胖、如何让自己保持健康的身躯这件事情说得更加明白一些,陶比斯为此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视角。

 一、有关肥胖的认识误区

 有关肥胖,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说:

 “生活条件好的人容易肥胖”。给人的感觉是,生活水平高的人,吃大鱼大肉的机会自然要比其他人多,因此会更容易肥胖。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纽约客》就对曼哈顿城区居民做过调查,结果显示,肥胖人群中,穷人是富人的2-6倍。在《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这本书中,陶比斯引用了大量科学研究的数据,包括美国大萧条时期对肥胖儿童的研究,对美国多个印第安部落的研究,在意大利、南非、南太平洋岛国、智利、牙买加等世界各地进行的多次调查研究,结果都表明,越穷的人,肥胖比例越高。

 “肥胖是由过度饮食引起的”。于是,“管住嘴”就成了人们减肥的第一要务。很多人为了能保持一定的体重,每天食用减肥茶、减肥套餐、低脂肪的食物等,把饭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不少人因此确实减了肥,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好的效果。但只要稍微放纵一下自己,立刻就又胖了起来,给人“喝口凉水都长肉”的感觉。同时,在肥胖者的身边,经常还有另外一个群体,他们的食量很大,每天都会吃很多的肉类食物,但身材却始终保持的很好,让肥胖者们一个个羡慕不已。陶比斯通过文献的分析和研究告诉我们,少吃不能减脂,多吃也不是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

 “运动一定能减脂”。看看现在道路上、公园里奔走锻炼的人群,就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观点是多么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肥胖是因为摄入了过多的卡路里引起的,通过锻炼消耗掉一定的能量,让摄入的剩余能量和维持人体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能量相匹配,人就不会变胖了。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运动的路途之中。陶比斯则告诉我们,有规律的运动确实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保持活力等,但要想只靠运动来减轻体重是不太靠谱的。人的身体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你所摄取的卡路里,进入体内后会储存在不同的肌体组织中,通过运动而消耗的卡路里,与你摄取食物获得的卡路里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肥胖是因为喜欢吃肉导致的”。很多感觉到自己有点胖的人,看到端到桌子上的肉类食物,尽管心中馋的不得了,也不敢轻易下筷子去夹,就怕吃上几口会让自己更加“富态”起来。不少人即使吃肉,也会挑那些廋肉来吃,不敢触碰那些肥肉,用猪油做饭更是避之不及。这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吃啥补啥”的错误认知,以为吃了肉身上就会长肉、吃了肥肉身体就会长脂肪。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肥胖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肥胖?只有将肥胖的原因找到,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以保持良好的体型。作者就此给出了人之所以肥胖的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激素异常。

 在上世纪20年代,有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切除了小白鼠的卵巢,观察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发现切除卵巢后的小白鼠食欲大增,慢慢地开始变胖了。实验者不断减少给小白鼠每日提供的食物,从原来的想吃多少就给多少,到后来每天仅仅定量供应,结果小白鼠依然在发胖,并且变得不愿动弹了。此后,实验者给小白鼠注射雌激素,小白鼠的食欲恢复到了卵巢切除前的状态。实验表明,正是由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缺失,导致脂肪代谢功能异常,小白鼠变的倾向储存脂肪,因此发胖。这个实验背后的生理机能是,雌激素会遏制一种能储存脂肪的酶LPL的活性,所以它有抑制脂肪存储的功能。如果切除卵巢,雌激素减少,LPL活性增加,脂肪的存储能力也就增强了。更年期女性会发胖,也是因为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原因。

 由此可以,喜欢多吃并不是发胖的原因,是有可能是因为激素异常导致发胖,才有了多吃的行为表现。

 我自己应该就是激素异常的见证者。我原来很瘦,体重只有110多斤,当时就很能吃但就是吃的皮包骨头。1991年因为阑尾开刀,对身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是阑尾本身在体内还是有作用的,调节着身体的某种平衡。割除之后这种平衡被打破,出现了体内激素的异常分布;二是朋友到医院看望我,给我送了一些当时非常流行的“人参蜂王浆”,其实里面没有什么人参和蜂王浆,有的最多的东西就是激素了。喝了一段时间这样的补品之后,我的身体像吹气球一样的胖了起来,而且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态了。现在看来,似乎可以检测一下我体内的激素状况,相对应的做一些调整,呵呵。

 第二是遗传基因

 有一些人的肥胖,与他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有关。我们可以看看自己的身体,一个人开始肥胖起来的时,男性大多是从大肚皮开始的,女性大多是从臀部开始的,那些欧洲国家的女性,在生了孩子不久,就会臀部硕大的像啤酒桶一般,其实就是与怀孕和生产带来的身体激素异常、以及女性肥胖的遗传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我们周围的人群中,有的人长得高、有的人长得矮;有的人皮肤光洁细腻,有的人皮毛丛生,这些其实都是遗传基因在发挥作用。有一些肥胖者也是如此,科学越来越认定:你是否更容易发胖,哪里最容易胖,都与基因有关。

 第三是摄入糖类太多

 人一日三餐,通过饮食从外界摄取能量,为身体的运行提供保障。身体的肠胃系统会对各种食物中所蕴含的能量、蛋白质等进行分类处理,并分配给身体的各种部位,有很多能量就被储存在了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之中。吃了晚饭之后,你可能需要熬夜加班到深夜,或者作出一些运动,这其中所需的能量就来自于脂肪和肌肉。

 为什么说运动不一定能起到减肥的作用,是因为运动只能消耗肌肉细胞中储存的能量,而不能消耗脂肪细胞中的能量,而胖与瘦就取决于脂肪细胞储存的能量多与少。你要想减肥,一定要设法消耗脂肪细胞中的能量,也就是要让脂肪分解,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胰岛素。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比较高,脂肪就会积蓄能量,人就会变胖;反之,当胰岛素水平下降时,更多脂肪将作为燃料被消耗。

 而人体胰岛素水平,主要由摄入糖类多少来决定。你所摄入的糖类越多,胰岛素就分泌越多,于是人体储存脂肪的数量就越多,人也就会越胖。这或许就是人体发胖的终极原因。

 三、科学减肥的方法

 知道了肥胖的原因,就知道该如何科学减肥了。基因是无法改变的,如果你们有激素异常的现象发生,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取就成了减肥的关键。

 作者根据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生活方式医学诊疗所负责人,埃里克·韦斯曼特医生的临床经验,给出了如下的饮食建议:

 首先是选择正确的食物:多吃肉蛋和绿叶蔬菜,不吃含淀粉、谷物、含糖的食品。比如:面包、面条、糖果、果汁、汽水等。作者认为,即使是包含脂肪多的肥肉,吃了也没有关系,不会让你的脂肪增加更多,但含糖类的食物一定要尽量减少;

 其次是避免仅仅吃素。吃素并不能减脂,长期大量食用豆类蛋白也可能导致发胖。在控制含糖类食物摄取的基础上,合理搭配各种食材才是正确的选择。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作者还给出了相应的一日三餐的饮食建议。比如说,早餐:培根或香肠 1 鸡蛋 1 个;午餐:蔬菜配鸡肉,可蒸煮或爆炒;晚餐:牛排 1 蔬菜沙拉 黄油炒豌豆;点心:牛肉干 1 包。当然,每天这样吃可能会让大家感到太过单调,但了解糖类食物在导致肥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目的地加以避免,你就可以创造性地让自己每天吃的更好,身体也更加苗条、健硕了!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 []盖里·陶比斯/  谢亦梦/  福建科技出版社  2015.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