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一下子见到了几位相识多年的学生、好友,让我倍感快乐。
广东湛江的潘唯女老师,是在网络上互动了十年的朋友,我此前已经通过博文“十年相识终得见”介绍了我们相见的情景;河南郑州的刘文玉校长,他曾在虹口实验学校挂职锻炼过,我和他又在青岛的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擦肩而过,也在多年网上交流的基础上在上海见了面;还有一位是我的学生小谢,她是1990年考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附中,成为我的学生的,这是她离开煤师院附中之后我俩的第一次见面。
小谢从高中毕业之后,我们就一直没有联系过。前些日子,她在微信公众号中看到有人推荐我的书,很是惊讶,立即和我曾经的同事、她的高中外语老师联系,确认“常生龙”是否就是曾经教过她的物理老师。在得到确认后,她很兴奋,立刻通过微信和我建立了联系,并在上周完成去北京的出差任务后,特意来到上海和我见面。
当时的高考,还是大文大理的分科模式,学生们在进入高二的时候就会重新分班,那些选择文科的学生,将不会再读物理这门学科,小谢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虽然她在附中读了三年书,我做她的教师只有一年的时间。在我的印象中,小谢是个乖乖女,平时在班级里话不是很多,但学习认真、努力,我似乎对她没有什么特别的帮助。这次相见,她讲述了一个关于我和她之间的一件小事,让我倍感意外。
小谢的身体不是很好,以至于中考的时候,家里人都劝她不要考了,随便找个学校读读就行。因为身体的原因,她经常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对她的自信心是不小的打击。高一的某一天,物理阶段性测试,小谢发挥的不错。那天下午,我从教学楼里出来,从楼前的阶梯往下走,准备到操场去,小谢正好从操场上沿着阶梯往上走,我们在阶梯上相遇的时候,我用手在她的头上抚摸了一下,表示对她的努力的肯定和鼓励。对我来说,看到学生的进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通过某种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就完事了,但对小谢来说,意义似乎变得非凡了。她说这样的一个抚慰,给了她很大的激励,让她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喜悦,她一直将这一动作铭记在心中,尽管过了那么多年,尽管很多物理学科的知识已经遗忘了,但这温馨的一幕,始终定格。
说实在话,听着小谢激动的讲述,我觉得非常惭愧。作为一个教师,我能给予学生的,其实很少很少。但哪怕你付出了一点一滴,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且或许就是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行为,就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往往比较关注学科的成绩,分数和排名,但其实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和生活状态,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是意志力和品格等等,这些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因素,也是通过教师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来落实的。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就是对“人”的发现,强调学校要做“以为人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做到“目中有人”。这说起来比较方便,但真正要落到实处其实非常困难。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把学生的健康成长装在心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的层面,而应该从观念的转变开始,并在具体的行动上一点一滴地加以落实。
小谢的这个故事教育了我。我在想,如果我还能去做一名教师,我一定会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好教师的作用,让我的学生充满喜悦的走进学校、迫不及待地深入学习,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