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三方合力的魅力,让孩子的未来更加光明

标签:
爱亲密关系心灵对话修行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焕发三方合力的魅力,让孩子的未来更加光明
——读常生龙先生的《让教育更明亮》有感
文/冯雪波
常生龙先生说:“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的资源,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设厚实的文化沃土,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天高云淡的日子,整个天空通透明亮,总是让人心情舒畅。常先生说,如果教育也是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那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的舒适和惬意!读着常先生的《让教育更明亮》就是这样一种心境,就是这样的舒适和惬意,更有一种豁然开朗和柳暗花明的感觉!
常先生引导教师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始终坚持传递光明的理想信念,为孩子营造更加明亮的生长环境,让孩子的未来更加光明!在认真拜读常先生的《让教育更明亮》一书后,脑海中总被一种明亮的光芒萦绕着,总有一种美妙的声音在回响:教育是多么具有魔力的事业!竭尽所能,让孩子的未来更加光明,又是一项多么崇高而伟大的工程!
近30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坚信: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资源共同参与教育,才能使教育的效果达到极致!正如常先生所强调的那样:焕发三方合力的魅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设厚实的文化沃土,才能让孩子的未来更加光明!

常先生在《让教育更明亮》一书的“后记”里强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所创设的文化环境、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孩子身心发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我对常先生介绍的“近80年的人生成功研究”的结果特别感兴趣,因为此研究否定了之前猜测的“男子气概成功论”,也否定了家庭地位决定之说,研究发现:“爱、温暖和亲密关系”直接影响人的“应对机制”!不论我们今年几岁,都有机会在家庭的温暖中获得重生。
爱孩子吧,用最和谐的亲子关系,带孩子成为一个好人!做父母的首先要像常先生说的那样做一个好人,同时带领孩子通过与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感知、理解生活的艰辛与美好。我始终相信如此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理性而富有感情、有礼又有节的好人!
爱孩子吧,用心呵护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助推孩子实现梦想!那个6岁时拆玩具玩马达的奥谢罗夫,拥有一个支持他拆拆装装的父亲,如同有了维持他科学兴趣的“营养成分”,他最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那个5岁时就拥有“实验室”的菲利普斯,拥有一个能宽容他“淘气”的父亲,后来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孩子吧,用陪伴的热情,让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常先生说我们可以像《中国教育报》张贵勇先生陪伴孩子那样全方位陪伴孩子,描绘崇高的父子之爱;也可以同美国驻华大使一样,辞职回国陪伴读高中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也曾在孩子北上艺考期间,休假陪伴孩子!陪伴是一种教育态度,陪伴可以将父母的爱实实在在地传向孩子。
在一个人身上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的,永远是家庭、父母!

教书育人。教会孩子学习和做人。教给孩子认识自己的方法,激发和引导孩子自我发展。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神圣使命!
认识自己。日本学者河合隼雄说:“在每个孩子心中,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存在着!”作为教育工作者需引领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让孩子逐渐更深更广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小宇宙”。美国科学史专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接受新事物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听不懂、不了解——有意义、听得懂但有错误——没错、有意义但不重要——正确、有意义也很重要。事实证明,认识新事物、接受新知识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我们需有足够的耐心,静待更多的花儿盛开!
心灵对话。常先生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转化的过程。我感觉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美好的心灵对话的经历:孩子与学校的心灵对话,孩子与老师的心灵对话,还有孩子与课程、孩子与孩子等的心灵对话。我们应正确对待孩子们在“对话”中的错误,用我们的耐心,尽可能地将错误变成魅力。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对话”环境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所在。我们应努力给孩子一个拥有良好道德风尚的集体,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自觉争取良好表现的“对话”中健康成长。
自我发展。因为好奇而探索。因为发现而欣喜若狂。常先生在《让教育更明亮》一书里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学习能不能像游戏般进行?巧的是,这也是我常对我儿子和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学习如游戏!我常说,游戏有规则,弄懂规则者成游戏高手。学习也有方法,得方法者得学习。玩游戏的人,都是追求自我发展的,依据规则,反复实践,努力攻克,,最后成为胜利者!学习中的孩子们,若也能如玩游戏般自觉、投入、坚持追求自我发展,也能不断尝试、反复实践,终究也会成为学习高手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充分信任孩子,细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们更健康活泼地成长。

“修行”一词,出自常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所有的人都在做着修行的事。孩子们也是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修行,亦是在认真地修行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在修行中更幸福地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学校必需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需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这就是修行的真谛:自我负责、自我管理!我们所培养的孩子都必需拥有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精神的人!
国家教育部为孩子们新编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规则,懂得法律,为成为有法之人打下基础。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得让现时代的孩子们去吃点苦受点累了,是得引领他们在生活中锻筑吃苦耐劳精神了。让孩子们用饱读诗书之法丰富自己的阅历,用习惯养成之术约束自己的言行,用风雨般的经历换取迷人的彩虹!
一个人,叫孤家寡人;所有人,叫全力以赴!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孩子的成长焕发异彩,孩子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