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十九大报告看教育

(2017-11-01 06:04:13)
标签:

优先发展

教育要求

教育公平

教师队伍

ppl

分类: 教育漫谈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大会报告,高屋建瓴,鼓舞人心。报告中对教育方面的阐述,尤其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仔细品味,认真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

 

1.关于教育优先发展

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十八大的报告中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十九大的报告则进一步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统领教育未来发展的总纲领,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优先发展”到“坚持优先发展”再到“必须放在优先位置”,既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一以贯之的立场,也体现出党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和地位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以及越来越强烈的优先发展教育的紧迫感。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从近代史上看,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有后来德国、美国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全面腾飞的关键。

 

2、关于教育要求

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了十九大,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比两份报告,不难看出,教育要求方面的变化主要有:

第一,关于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十九大报告中调整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十八大首次提出的,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全国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并已经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贯彻。十九大报告用“落实”一词,进一步强调要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将这一根本任务落细落小落实,落地生根。

第二,关于教育现代化。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在十九大报告中则进一步表述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而且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突出了教育现代化在建设教育强国、进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现代化大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和方针的现代化,这是顶层设计。可以是一所学校层面的,也可以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层面的。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与是否遵循教育方针、是否认真落实培养目标有直接的关系。二是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备,建立从早教到老年人的终身教育体系。这其中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将国民教育的前端延伸,进一步提升早教和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让家长更好地承担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重担;重视在职员工和培训和老年教育,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三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这是针对国民教育体系的学校所提出的系统性要求。逐步实现“管办评”分离,依法自主进行办学,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改变。四是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包括自主、自由、平等、崇尚真理等的落实,建立和谐信任的环境和氛围。五是学校硬件设备设施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数据平台让很多原本隐藏在教育行为中间的信息凸显了出来,这对学校的治理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善于运用这些教育资源的学校,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必定会走得更快。

第三,关于素质教育。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到了十九大的报告,这一表述修改为“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提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点上的经验,但全局性的经验还不是很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以及对教育的迫切渴望,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教育差距很大的现实,以及人们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越来越强烈的现状,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这样的目标不太现实。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对这一要求进行了调整,这是事实求是的、务实的举措。党和国家已经在推动教育领域全方位的综合改革,高考中考等一系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举措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之中,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生态会逐渐好转,素质教育的目标终有实现的一天。

 

3、关于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是在十七大的报告中首次写入党的报告之中的。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九大的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公平,老百姓最关心、最有切身感受的教育问题。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公平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承载着促进社会发展的现实担当。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是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因此被赋予了社会公平起点的重要意义。

综观世界各国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轨迹,可以发现有两条发展脉络,简明而清晰:一是拓展教育公平的“广度”,主要是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直至实现全纳教育,强调教育要普及到各种边缘群体;二是拓展教育公平的“深度”,由单纯的机会公平向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转化,关注点从受教育机会转向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是世界范围教育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全面小康中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这就涉及包括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在内的更广泛的教育改革。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等等,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降低教育成本的重要结合点。

教育公平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教育在国家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要求我们要胸怀理想、正视现实、勇担责任,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地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

 

4、关于教师队伍建设

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了十九大的报告,其表述更加丰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中提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教师,成为广大教师努力的目标和前行的方向。

好教师就像一盏灯,始终坚守传递光明这一理想信念,把自己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好老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应当修身养性,淡泊名利,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为,成为德高如山之人,方可让学生信服信任,从而在耳濡目染之中实现教育之目的。学生之所以尊崇教师,因为从教师那里能够不断获得宝贵的知识,这些知识,包罗万象,涉及世界,人生、道德、思想、以及未来。作为教师,要不断充实新知识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注重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积累,担得起人类心灵工程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习总书记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教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当永远怀着一颗仁爱、包容之心,用宽泛,广阔,公平,持久、永远不会褪色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而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也需要教师自己先挺直腰板儿,让自己成为世人尊崇的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