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通道原理
(2017-09-20 06:17:49)
标签:
学习科学双重通道语言通道视觉通道ppl |
分类: 教育漫谈 |
学习科学有三条基本的原理,分别是双重通道原理、容量有限原理和主动加工原理。所谓容量有限原理,说的是人的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大约是“5±2”,如果短时间里所提供的信息超过了7个,人就无法全部接受,会像老熊掰棒子那样,掰了后一个就丢了前一个。在此前的博文中,已经对此进行过多次的讨论,这里不在阐述,现就双重通道原理做简单的介绍。
艾伦·帕维奥(Allan Paivio)在1971年发表的经典著作《图示加工与言语加工》中指出,人拥有两个单独的信息加工通道,即用于加工言语材料的言语通道和用于加工图示材料的视觉通道。大脑中的不同部分分别完成言语的加工和图示的加工,而后产生不同的心理表征。
有两种途径可以说明两个通道的区别,一种是基于呈现模式,另一种是基于感觉通道。基于呈现模式的途径关注的是呈现的刺激是言语的还是非言语的,一个通道用来加工言语材料,另一个通道用来加工非言语材料;基于感觉的通道关注的是学习者最初是通过眼睛加工所呈现的材料还是通过耳朵加工所呈现的材料,一个通道加工视觉表征的材料,另一个通道加工听觉表征的材料。
那么,两个通道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尽管信息是通过其中的某个通道进入了人的信息系统,但是学习者也可以转换表征方式使之能够在另一通道中加工信息。当学习者给任务分配足够的认知资源时,最初呈现给一个通道的信息就可能在另一通道中得到表征。例如,屏幕文本最初可能是在视觉通道中被加工的,因为它是呈现给眼睛的,但是一个有经验的读者会在心理上把图像转换为声音,通过听觉通道进行加工。我们其实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读一段文本的时候,视觉是最直接的通道,但通常也伴随着默读的方式将信息转化为听觉,来帮助自己理解,尽管有的时候自己并不是非常留意。
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这两种信息通道整合起来使用,对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我们要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得同一个学习内容既有丰富的图像和画面呈现,又有科学准确的文字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画面的信息和语言的信息会同时刺激人的言语通道和视觉通道,在大脑中产生不同的神经元回路,并促成这些工作记忆的相互协调补充,有利于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
其次,容量有限原理告诉我们每个认知通道上一次加工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这要求我们一是要同时启动尽可能多的信息通道,两个通道肯定比一个通道处理的信息多;二是设法创设动态的视觉信息,让学生在一个信息通道中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相互关联的信息组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创设动态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多媒体素材,其价值就体现在此。
再次,人类具有主动对新出现的信息进行注意和组织,并与其他知识相整合,建立一致的心理表征的行为,同时运用双重通道于学习之中,有助于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不知道您对此有多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