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爱为本 缩短你我距离

(2017-05-14 06:36:32)
标签:

家庭教育

扭曲的爱

学会放手

学会倾听

ppl

杂谈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以爱为本 <wbr>缩短你我距离

    这篇文章是浙江省宁波镇海的幼儿教师孙晶老师撰写的。孙老师在文中提出“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的观点,我是很赞同的。感谢孙老师的认真阅读以及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并和大家分享观点。

 

以爱为本缩短你我距离

——阅读《给教师的五把钥匙》有感

 

最近这几天我在空闲之余看了一本《给教师的五把钥匙》的书,让我对幼儿教育又有了新的一层认识,开启了心中的一扇窗。翻开《给教师的5把钥匙》就欲罢不能,里面有很强科学性、学术性,又接近一线教师工作实际,针对性强,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很接地气,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作为一名从事幼教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这本书中发现“常生龙”,就像多结识了一个知心朋友,欣喜之情,自不待言。读他的文字仿佛同他交谈,有如坐春风之感。他的许多观点,既令我耳目一新,产生共鸣,又引起我对教育领域中一些问题的重新思考。

常生龙先生指出,在家长和教师中,经常存在两种扭曲的“爱”:一是受宠爱,即学生被动地接受来自家长和教师的爱;二是做可爱状,即孩子为了博得家长和教师的欢欣,宁愿牺牲自我。“爱”、“理解”、“对话”、“尊重”,是史金霞老师在《重建师生关系》一书中的关键词。对此,常生龙先生并不是泛泛地予以肯定和鼓励,而是高屋建瓴地就这几个关键词谈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在说到“爱”时,常生龙先生的观点是:“‘爱’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首先,爱一定是相互的,是关系的双方都感受到的一种亲情。一方拼命施予但对方并没有感受到的,一定不是爱。其次,真正的爱,一定是从爱自己开始的。一个爱自己的人,才具备爱的能力,也才会有爱的意识,当爱来临时能够感受到并及时抓住。再次,真正的爱,会让人尚未行动就能早早体验美妙的感觉。”常生龙先生的这一观点,我深以为然。

其次是学会放手。放手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创造条件自主发展的条件。这是对孩子的信任。我们习惯包办,好像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最好是孩子每天都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每件事都帮他做好。这和现在社会环境有关。但很多事情上父母可以放手,相信孩子会做的更好。某种意义上讲,帮助他做了很多事就是剥夺了他发展这方面能力的权利。时间长了,孩子不仅不会做,连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都得不到发展。若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充分的自信的话,也许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奥妙所在。做为老师也要多给孩子一些信任,信任可以带来温暖,融洽关系,激发更多的力量。

要学会倾听,不管孩子讲什么,我们都能给他们机会表达,我们耐心的倾听,不要急着发表意见,也许他们懂的比我们还多,只是他们需要表达。课堂上的时间很少,幼孩子基本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创造机会,多些耐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能宣泄情绪,更能促进思考。在陪伴的时候,给与更多的温暖和力量。孩子毕竟还小,很多方面未必知道如何判断,如果有了方向的问题,还是可以适时地指出。

在看似繁忙的工作“奔波”中,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否真正地帮助了幼儿“进一步”合情合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让每位孩子受教了呢?叶圣陶常说要做小孩子,要做孙悟空,是同样的道理。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就是权威,可以对幼儿任意指示,肆意指责,毫无顾忌的放任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话一定会适得其反。

也许我不是最好的老师,“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自从我看了常生龙老师《给教师的五把钥匙》,心中想到自己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时刻以常生龙老师为榜样学做良师。虽然,我离常老师这样的良师相差深远,但是只要我心里充满爱,在幼儿的培养过程中取得更多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从而达到对幼儿进行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健康茁壮成长的最终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