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的修身课程·读《学生教我做教师》

标签:
美国名校人际关系充满神奇散播种子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比尔登《学生教我做教师》一书有感

一、建构关系是实施教育的基础
面对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高期盼,以及学生学业负担沉重这一现实,我在2012年提出,要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基础教育的转型发展。随着近些年对脑科学的新成就、新理论的研读逐渐增多,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的学习受到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学生只有在安全无忧的环境下,才能够以比较放松、舒展的状态进入到学习之中来,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罗恩·克拉克学校就非常注重在同学之间、在师生之间、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关系的建构是吸引学生、激励学生最有效的办法,更是让学校教育走向卓越的基础。比尔登在她的这本书中,特别向大家分享了建构关系的这一课,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乎学生,是构建师生关系实质性的一步。这种在乎体现在老师从内心里喜欢学生们喜欢的很多东西,对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很感兴趣,有和他们深入探讨和交流的意愿;教师全身心地为学生的成长着想,但又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的基础上,努力去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的契机。班级中有一个孩子,比较内向,平时基本上融入不进班级的各种活动之中,学习动力也不是很足。比尔登想了很多办法来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但都无功而返。但她毫不气馁,总是想着如何和他的心弦对准音调。一个偶然的机会,比尔登了解到这个孩子喜欢钓鱼,她非常兴奋,连夜将自己的教学进行设计,把语言的学习和“钓鱼”这件事情做了很巧妙的嫁接,让这个孩子一下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关心学生的家庭生活,是罗恩·克拉克学校的老师们在构建关系时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不到愉快和舒展,他很难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校生活之中。利用老师走访家庭的契机,他们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了解孩子的生活背景和心理状态,对有困难孩子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寻通过家庭破解难题的办法。通过募集资金为贫困家庭租借房屋,并进行粉刷和添置家具;调节冷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看上去是学校教育之外的事情,但这样的关系构建,对教育质量的提升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关注那些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最有创造力的孩子通常也是最孤独的人,他们在某些方面才华横溢,但往往腼腆、笨拙、怪异,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果稍有不慎,他们就会成为班级中的“另类”,成为同学们调侃甚至嘲笑的对象。教师要特别仔细地呵护这些孩子,引导他们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不仅在自己的特色领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也能获得极度渴望的满足感。
有意义的关系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我们自觉地奉献自己,全身心地去理解他人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当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时,我们往往也会因为某些非同寻常的方式而倍感振奋。
二、要让生活充满想象力和神奇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想象的能力。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区别其他动物的特有物种而引领社会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一直说要提升人们的创新素养,建设创新性的社会,这其中最需要呵护的品质之一就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童年以及少年时期的孩子,最具有想象力。两岁的孩子在看到弯曲的水龙头,以及厨房洗手液的弯管,能很自然地联想起大象的鼻子,这就是想象力的体现。赵丽宏先生在他的书中曾讲述了自己在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上斑驳陆离的水迹印,想象到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那丰富的想象力也令每一个读者都感慨不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收到的约束越来越多,想象的空间越来越匮乏,以至于很多成年人基本上都失去了想象的能力,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惋惜的事情。
罗恩·克拉克学校的老师们,将创造神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议题,大家从上到下都承诺要创造神奇,并且就从老师开始。大家互相支持,努力让每一间教室变得神气活现。一天早上,孩子们来到学校,准备到比尔登老师的教室里上课。当他们即将进入教室的时,得到了相关的提示:他们将进入一个雷鸣闪电般的场所,教室里不仅有雷雨的轰鸣声,还有雨水淋湿到身体的真实感受,每个人都要穿上放在座位上的雨披,配合着“剧情”做相关的动作,以免雨水淋矮子淋湿了自己。当孩子们在学习与大海、踏浪有关的课程时,孩子们在比尔登老师的引导下一个个躺在了教室的地板上,大家想象着海浪逐渐接近海岸、向我们自己奔涌而来的情境,同时练习用准确的语言和句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并练习拟声、头韵、拟人、明喻、暗喻、直喻等修辞手法。在这充满想象力的环境里,师生们感觉到了海浪正朝着自己而来,教室的墙壁在孩子们的眼皮下“消失”了,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天花板、地面、窗户和门的存在,被自己的想象横扫一空。
教师通过课堂不断为孩子们创造神奇,是罗恩·克拉克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使命。除了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外,在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学环节的资源共享等方面,他们也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和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建校之初,老师们就在学校的不同位置设置了一些特别的“提示物”,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里“探险”,来寻找这些提示物。这不是一件容易找到的事情,需要动用各方的力量,大家携手来合作。将一个“探宝”的行为和学生的自我学习、课程规划等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创造奇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如果一所学校拥有神奇的精神,那么它一定会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力量。今天的很多学校,走进去之后跟人的感觉似曾相识,依然坚守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学哲学,这其实就是丧失想象力的表现,也是破坏学生神奇感的直接体现。对课堂教学来说,让教学充满激情和创造力,同时又不失严谨,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非常温暖的故事。我们应允许自己在一个充满神秘奇异色彩的世界里,去想象,去做梦,去快乐。
三、相信撒播的种子迟早要发芽的
昨天到一位离休老干部的家长走访,提前向老先生拜年。老先生开心之余,给我聊了半天家长,其中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当下的离休老同志的。这位老先生说,虽然自己年事已高,多年不从教了,但孩子们依然记得她的各种话语。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这些学生总会提起当年她所说的那些话语,并告诉老师,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老师所讲的道理的意义。这位老先生非常开心,觉得自己选择从教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
比尔登也特别提到,自己之所以选择做教师,就是因为可以因此而播下种子,帮助那些年轻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努力会产生效果,孩子总有一天会在我们渗透给他们的东西上汲取到力量。
要给孩子播下种子,教师自己必须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比如在如何对待学生的成长方面,就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的行为。一种观点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还不是太清楚,所以需要成人帮着来完成各项任务。于是乎,帮着孩子做作业、帮着孩子做项目、告诉孩子该怎样想,在孩子的生活中守候着,以确保他们不会跌倒……就成了很多成人每天的必备功课。另一种观点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经过各种跌跌撞撞的过程,才能逐渐领悟到学习的真谛,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创造自主学习、自力更生的经历,以便孩子跌倒的时候,知道该怎样才能爬起来,弹掉灰尘,继续前进。偶尔跌倒一下,或者被树枝打在脸上,对孩子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通过允许孩子蹒跚跌倒,才是真正地爱孩子。我们应该给孩子散播的,就是这样的“种子”。
在罗恩·克拉克学校,每个人都知道别人的名字,而且非常准确。学校要求在校学生在新生第一次踏入校园时就记住他们的面孔和姓名。老师更要做到抢在学生前面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通过这样的行为,来改变他们对自身的理解。这样的种子在师生和谐环境里开了花,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的。
《学生教我做教师:罗恩·克拉克学校的成功秘密》 [美]金·比尔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