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121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大断网的背后

(2016-10-28 06:13:43)
标签:

美国大断网

黑客

分布式拒绝服务

物联网设备

ppl

分类: 他山之石

1021日晚上至22日凌晨,美国全境,从东海岸的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到西海岸的洛杉矶、旧金山,各大网站的互联网服务全面宕机。TwitterTumblr Netflix、亚马逊、ShopifyRedditAirbnbPayPal Yelp 等热门网站统统无法登陆,不仅给美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给今天的互联网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1.黑客的攻击方式

各大公司紧急排查,发现原来是自己的DNS(域名系统)服务提供商Dyn(戴恩)被攻击,导致自己的域名无法被解析。DNS 域名解析服务商所做的事情很简单,每一个网站地址都是以 IP 的形式存在的,例如当你输入 www.baidu.com 的时候,你的请求实际上到了域名解析服务商手里,他们把这一串人类可以理解的网址转化成网站的真实 IP,进而返回你要的网页。

如果DNS 服务商遭到了大量垃圾请求,不断有“人”来找 DNS 服务商“搭话”,请求访问一些网址,甚至访问并不存在的域名,甚至可能仅仅是无意义的闲聊:“你妈是谁?你家里人都好吗?”等等,这就会让“接客”的 DNS 解析商应接不暇,完全无法应对,处于“懵逼”状态,无法接“正经的客人”(正常用户发起的域名解析请求)。

黑客攻击一个网站最常见的手段叫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翻译过来就是,向服务器主机发送大量数据要求访问,堵死其他用户访问服务器的道路。就好像春节时候的抢红包,双11时候的电商网站一样,瞬间被大量访问,导致服务器崩溃。

那些普通的网站,就像农村的田间小路,黑客只要找一些“人”, 弄两辆车横在路中间,就能把这个网站给堵上。可是像亚马逊、推特这样的网站,每天的访问量非常高,网络的通道非常宽,就像双向10车道的高速公路,理论上很难被堵住。数据显示,黑客的攻击来自超过几十万个IP源,意味着他们控制了几十万个设备同时发起攻击。

 

2.黑客是如何做到的

现在的电脑和手机其实安全级别都很高,控制这些东西对于黑客来说并不容易。但是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联网,从家里照看婴儿的网络摄像头、室内恒温调节器、冰箱洗衣机,再到高档汽车都开始连接互联网。

这些智能设备有两个特点:一是拥有完整的处理器;二是始终处于联网状态。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只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就可以发起访问请求了。事实上,智能设备的远程监控等等核心功能,都是通过网络访问请求来完成的。

有黑客就专门写出了控制物联网智能设备的木马Mirai(日文未来)并把它开源给所有黑客,之后通过不断升级,可以通过网络自动搜索物联网智能设备,每扫描到一个物联网智能设备,比如你家里的网络摄像头,就会尝试用默认密码进行登录,一般设备的用户名密码都是admin如果密码不对,它还会用自带的60个最常用密码来进行暴力破解,一旦登录成功,这台物联网智能设备就成了被黑客待宰的肉鸡这次的黑客就是用几十万台这样的“肉鸡”不停发送流量封堵了亚马逊等公司的高速公路

智能设备被利用发起进攻有很多天然的优势:首先,它们经常保持长期在线,几乎所有的用户都会让硬件长期联网来提供服务;其次,很多智能设备,尤其是高清晰度摄像头,处理器的性能都非常好;另外,智能设备由于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它们的流量带宽被设定得很高;再次,全球的智能设备数量极其大。

在这次攻击中,智能设备已经丧失了“自主意识”,被某个黑客组织成功“洗脑”,变成了一个个的僵尸,听命于幕后操纵者,同时对目标发起了“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这也是为什么就连美国服务商都难以抵挡攻击的原因。

 

3.幕后黑手是谁

  如此大规模的攻击,相当于黑社会雇佣了上亿个地痞流氓,冲进一家商场问东问西。别说做生意了,就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那么,究竟是谁导演了这次攻击呢?

  答案是:不知道。

所有攻击流量都是“反射型”的,简单说来就是:我在网上告诉你我是奥巴马,向你要一个东西,但是你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我究竟是不是真的奥巴马。所以对于攻击的来源,是非常难以查询的。加之攻击的量如此之大,很难对幕后的操纵者进行溯源。

一般路由器拿到家里大家第一件事就是把admin那个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改掉。可问题是很多物联网设备模组的密码是被写入到固件之中的,没法修改,甚至用户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网络摄像头原来还有个密码。

大洋彼岸遭遇的这次大规模攻击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飞速发展的技术面前,还要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记忆的重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