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2016-10-09 06:23:15)
标签:

备好课

上好课

勤反思

学科情怀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这是博友“随遇而安”在他的博客里写的一篇读后感,谈了阅读《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一书之后的想法。这篇文章在他的博客中已经有段时间了,前些日子我一直在推送各地教师撰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的书评,没有顾上这本专业书。

 谢谢“随遇而安”的精心阅读,以及所写的文字。理科老师大多比较含蓄,不太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每看到理科老师的文章,我都非常开心,何况这篇文章写得确实很好呢!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读《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有感

 

每天备课上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教20年来,很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会备课、上课么?仔细拜读常生龙先生的《物理教师的上课与备课》,我觉得应好好回答这个问题。

《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全书就分为备课与上课两辑,其中在备课一辑里五个章节重点讲了:研究教学目标、吃透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流程和科学编制作业;在上课一辑四个章节里重点讲了: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研究性学习课。每个章节既有理论的分析,又配有具体的生动的实例,书中所说的许多案例太熟悉了,更让我感觉到案例所说就发生在我身上,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备课与上课。

 

一、备好课:让教师自己明白,让学生明白,让学生容易明白。

平时备课,一般都是先上网或者看一下教学参考书,看看别人的便拿来已用,或者翻抄一下自己历年来的教案,对于重难点知识就不愿意再去更改,备课只是应对学校检查的一种形式,没有认真考虑到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在备课环节不认真思考,那是不可能上出精彩的有质量的课。

以教学目标为例:每位教师的备课都会写上教学目标,但我们的备课目标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用词不当:如“引导学生认识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知识目标,“认识”一词是描述过程与方法的动词,不是描述知识水平的行为动词。二是拔高要求:如“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拔高了要求,上课的课程标准规定“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水平是B,与之对应的是“理解”,“应用”显然是拔高了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比较困惑,有人认为这个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谁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上就形成一个价值观,干脆就不写这个目标;有人在每节课中都写上“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目标大而空。书中的观点鲜明,能够给读者很大的启发,“倒过来看”的案例更能说明问题。

在备课的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目标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备课要强调规划力,即程序和可预见性。

教师要让自己明白,就应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学生明白,强调了教学的科学性,让学生容易明白。强调了教学的艺术性。

 

二、上好课:教学要有序,教学要有策略,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形成。

上课,就是要把握教学策略,落实备课的内容。书中对不同类型的课进行了论述,对上课的情境创设、教学策略、课堂提问、教学细节…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书中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说服力强。

以教学策略中的探究学习为例,我们知道“二期课改”提出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知识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去探究,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受到了批评,似乎物理课上不让学生动动手,不搞合作探究就是革命不彻底,也成为是否是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于是,物理课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但热闹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是不是“二期课改”所提出的合作探究的理念出了问题?当然不是,主要是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偏差。那么什么样的内容需要采用学生探究学习?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论述: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并通过“库仑定律”课堂教学案例加以说明。我在的实际教学经历中,我也曾经历过为探究而探究的过程,进行过多次无效的探究,要是早看到这本书,我会少走很多弯路,也就不会误人子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教师的责任就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唤醒回忆的通道,而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的等内容也不要进行探究。物理学的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现在看来非常简单的“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本人当年也是前前后后花了十年时间进行研究,让学生在一节课上进行完全的探究肯定是不现实的,也只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性地对一个点进行探究、验证。

 

三、勤反思:让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教师需要有学科专业情怀。现在教师都是科班出生,有的学历很高,在学科专业知识的储备上都不会成为问题,但这与是不是具有学科的专业素养并不是一回事。我们读书,选择了这一专业,原因有很多。我们国家原有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按需就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般是先估分,再根据录取分数线考虑自己能上什么大学。基本上都是根据分数决定自己的志愿,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填写志愿,这样读了几年大学,很多人其实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只是为了文凭。在某个方面获得了文凭,只表明他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常生龙先生工作不断发生变化,但他对物理学科情怀一直未变,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对物理教学有一份独特的情感,本书后记中写道:“最近这十年,是从教学研究走向教育管理的阶段。我先是在学校里做校长,然后到教育局做副局长、局长,离课堂一线的距离远了一些。我更加珍惜在物理教学方面的各种机会,积极参加包括示范课、学术会议、听课……在内的各种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常局的学科情怀。参加物理教学的活动,深入物理课堂,关注物理的社会热点与前沿研究,正是基本于这样的学科情怀,他才取得累累硕果。

常局认为,优秀教师的几个共同特点的特质:一是持续的自我反思能力,二是不断学习应用新知识的习惯,三是重视有关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的知识。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有时我们分不清是教师教会了学生,还是学生教会了教师。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当蜡烛,而应在与学生互动中共同进步。

 

《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虽然前面加了“物理”两个字,其实对理科教师是通用的,对于文科教师这也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里面有很多教师备课、上课共性的论述,对教育理论分析和教育实践案例分享,帮助教师提升当教育智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都有很大帮助。

读罢《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我感叹于常局的专业水平与学科情怀,更感叹于他每日写一篇博客,每周读一本书的学习精神与毅力,让人敬仰!

读罢《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让我明白一位教师应不断学习,让我对于漪先生“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