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烦人的拖延症

(2016-09-20 06:09:31)
标签:

拖延症

遗传基因

创造性劳动

几点建议

ppl

分类: 他山之石

不知道你是否有做事拖延的习惯?

我常为做事情拖延而烦恼。一项任务,一不留神就被自己拖延到了最后截止日期,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这件事情,常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其实在此之前是有时间做这些事情的,但总是有一些理由让自己拖延下去,最终苦恼的还是自己。

如何改变办事拖延的毛病?不少人对此曾提出很多建议,比如说将一项任务分解成若干项小的任务,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来化解,等等。读起来很有道理,但真正去落实的时候,就会发现并不容易。

在《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中,罗振宇对拖延症这一问题曾有专门的论述,他的观点与众不同,很多有拖延症的人在阅读了这部分内容之后都会产生共鸣。

首先,罗胖子告诉大家,人类的拖延症是与生俱来的,是从类人猿就遗留下来的拖延基因,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人的一种天性,是来自于生命体内在的本能,一种无法抗拒且不能治愈的病。因此,你不必为自己有拖延的习惯而懊恼,只不过是远古时期的拖延基因遗传到今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已。

很多人拖延,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懒,而是在那些创造性的事情上,他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他强迫自己、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水平,所以才会一直拖着、等着。拖延症最严重的,多是做创造性劳动的人。

那么是否就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办事拖拉的习惯呢?也不是的,罗振宇认为,拖延症虽然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自己的有意为之而改善,他给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建议之一:把创造性的劳动变成机械性的劳动。

人的拖延,与所从事的创造性劳动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当你感觉到自己写东西写不出来的时候,你不妨先去看会书或者抄抄笔记,让自己的脑子休息和调整一下;当你看书看不下去的时候,你可以采取朗读的方式,让自己慢慢地沉浸到作品之中;如果你感到朗读也不行,那就穿上鞋跑一会步好了。春上春树是日本非常有名气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坚持了几十年长跑、跑完很多次全程马拉松的选手。

建议之二:让种子先飞一会儿

当你想做一件事但你不愿意做的时候,你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完成。但你必须要把这件事了解清楚,装进你脑袋里;或者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随机地为这件事情补充一些相关的信息,让这件事情在你的头脑中逐渐丰满起来。你暂时不去管它没关系,因为这些信息的存在,说不定哪一天这颗种子就会自己发芽。我自己对此有很深的体会,有很多事情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的。

建议之三:把自己放在群体压力之中

罗振宇认为,拖延症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当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的任务时就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消解很大一部分。美国社会有一个现象,很少有富人是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穷人。不是说穷人就一定是人穷志短,而是富人在社群里面是有压力的,因为胖就意味着你意志薄弱,你自控能力差,你在社交圈里就不好混。这种群体压力会对人的行为构成很大的反制效果。所以,将一些原本自己独立完成的工作,分解给团队成员共同来做,大家互相促进、互相鼓励,事情就能做得很快。

建议之四:多想想当下的价值

人类有一种底层的心里结构,就是更看重当下的价值。你想,作为一个原始人,一个进化中的猿猴,逮着一个东西,怎么可能留到明天再吃?夜长梦多啊。所以,人们往往对当下的价值评估更高,对未来的价值评估更低,能懒一会就懒一会,把当下这种爽的感觉先享受了再说,至于未来,一会儿再说。如果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爱干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拖延了。你很少会看到一个小孩拖延着不去玩,拖延着不去打游戏。目的和生命本体更加贴近,是解决拖延症的根本之道。

建议之五:结构性拖延法

所谓的结构性拖延法,就是把祸水东引。举个例子说:本来这个中秋节的计划是要把一本教育领域的专业书给看完的,但是自己一直在磨磨蹭蹭地拖着,在一个很偶然的时候看到了《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这本书,在不经意之间把这本书给看完了。虽然中秋节的计划没有按时完成,但对自己来说并没有把时间浪费在微信、QQ、饭局、搞东搞西等上面,还看完了一本有意思的书,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把拖延的时间用在了有意义的事情上,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成长,虽然似乎有点“阿Q”精神。O(_)O~

……

当你对拖延症有了更多了解时,你或许就不会觉得它是如此的烦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