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教育管理点滴感受(三)

(2016-08-20 06:10:14)
标签:

大夏书系

教育管理

专业自主

避免模式化

ppl

分类: 教育管理

     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通常能做的很好,被别人逼着做事情,往往很难做好。学校管理也是如此,发挥学校的专业自主权,是教育管理的应有之义。

 今天发布这篇文章的第三部分。

 

发挥基层的专业自主权

 

 虹口区的幸福四平小学,从1997年开始,执著地围绕小班化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目前已经走过了四个阶段。他们先是在点上实验,从一年级开始每班控制在24人,改变“前后黑板四面墙,课桌讲台放中央”的传统教室布局,去掉讲台,让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在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之后,全校全面推开了小班化教学,并将小班化定位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功能多维、过程评价快乐、师生关系亲切为特征。从2003年开始,学校着力建构基本的教学模式。创建独具风格的教室布置、多向交往的空间形态、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积极参与的学生主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作竞争的分组学习、分层多元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三分之一集中授课,三分之一小组讨论,三分之一个别辅导)。从2007年开始,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涵,倡导“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事”,实行以个别化教学为核心的小班化教育。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设计教学过程,建设以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为特征的课堂。在全校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幸福四平小学在小班化教学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引起了全国各地有志于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同行的关注。

 虹口区的四中心小学,因2004年的一次公开教学,让大家意识到各门课程在编写中都是各自为政,有很多知识交叉重叠,既浪费教学资源,又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于是,各学科之间开展“协同教学”的课题成立了,这个课题一做就是十年。从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到不同类型的课程的整合,从协同教学到协同教育,现在学校有了更加远大的目标,要将所有课程和课内外活动整合,提供一种全方位滋养学生身心的大课程。

 华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地处上海市著名的棚户区虹镇老街,施行划片招生之后学生生源差距很大,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990年,学校启动“分层递进”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先后被列为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由课题研究衍生的重要教学策略“分层递进教学”更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成为虹口教育的一个品牌。“关注差异、分层递进”也成为虹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一批学校形成了分层递进教学法研究核心团队,并向周围学校和地区辐射。“分层递进教学”的教育理念在全国获得了很高的认同度。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试验”(简称“电子书包”项目)是虹口区教育局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从2010年启动项目试点以来,试点学校从一所逐渐拓展到18所,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每个学校试点的具体项目都不相同,有的是在基础学科领域进行探索,有的是在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领域展开实践,有的关注于学生阅读过程的记录和分析,有的关注于作业的个性化处置……风格不同的研究领域,为总项目提供了多样化的案例,丰富了人们对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新认识。

 ……

 列举了上述案例,是想说明一个事实:不同学段、不同学校面对的现实问题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管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避免模式化。在教育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某学校进行的“导学案”实验,被某教育行政领导看中后,正演变成一个区域整体的教学模式实践,要求所有的学校、所有的课程都采用“导学案”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某学校采取的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的课堂组织形式探索,被某学校领导学着在自己的学校里推行,强行规定为类似于“10+30”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上课讲解的时间不准超过10分钟,其余的时间必须交给学生;有的学校规定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将学生的课桌拼在一起,哪怕有些学生背对着黑板、有些学生上课时始终要将脖子扭转90度去看教师和黑板也在所不惜……这种专制的、模式化的、束缚人的管理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同样束缚着教师。无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视他们千差万别的需求,是完全违背教育的宗旨的。

 第二,专业自主权。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至今,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有较高的认同度,但身处课改一线的教师对课改总体的满意度不到25%,原因何在?

 课程改革从发动到实施,采取的就是行政管理的模式,由国家制定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出版社聘请专家依此编写教材,然后教师根据国家的要求去实践新课程……而问题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发出的指令不仅仅是课改这一个,高考、中考的名次,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性等,都是教育局想要的,也是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当众多的要求一起强加给学校和教师的时候,当学校工作围绕上级检查而开展的时候,教师自然会在其中作出选择,看将哪些事情做好是最有利于自己的。

 幸福四平小学、四中心小学、华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等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专业自主权并非来自上级部门,而是在学校和教师手里。有专家对十几年的课程改革作了一个判断,认为在区域的层面上有明显突破的经验不多,但在点上取得的经验不少。这正说明教育局不应该在课程改革方面实施行政管理模式,要将课程改革的自主权下放到学校。多年课改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是:课改要取得成果,一定要发挥基层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一定要关注课堂,坚持不懈地在课堂教学的改进上做文章。

 第三,精神和灵魂。今天教育出现的问题,大多数不是出在物质层面上,而与人缺少精神和灵魂有很大的关系。没有精神和灵魂的学校,只能是生产考试分数的工厂,培养出来的必然是模式化、程序化、高分低能、心灵空虚的学习机器。学校的精神品质就是这所学校追求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个学校每一个人的志向、追求和情态。在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下,学校的每一个员工心灵上都会根植一个意识,那就是我们为什么办学,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我们以何种方式去培养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追问和践行,会让整个校园充盈着生命的灵动与求知的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