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二)

标签:
套装教育阅读记忆师生互赖教师素质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这篇读后感是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的黄萍老师撰写的。透过阅读,唤醒曾经的阅读记忆,透过阅读,思考为人师表的意义和价值……真应了这句话:开卷有益!
因为此前已经发过一篇同题的文章,所以在题目后面加了一个小括号“(二)”,以示区别。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黄萍
五一劳动节的到来,终于可以让我放下教育教学工作中紧张的心情,松一口气,静下心来再次慢慢地翻开由常生龙老师所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细细品味,感悟文中带给我们在工作中存在问题如何解决的启示。
近年来,从媒体报导“辱师”、“群殴教师”、“师跪”等一起起事件犹如一把把利剑刺疼了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教师的职业开始出现倦怠的现象。收入的压力,在工作中丧失真我,像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心中一片迷茫。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但其中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者新闻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者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在这急速变化的时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清晰让自己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思考和筹划,可以让自己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常生龙先生这样写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我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我亦有同感,书确实像开山的斧头,像涉水的轻舟,像茫茫大海上的灯塔。当你安静阅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心仪的观点跳出来,令你怦然心动,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在这本书中,透过理性而深刻的文字,你可以想象从读者到作者的那种神圣感责任感意义感。当很多人已经进入梦乡,常生龙先生依然在敲打键盘、用心思考——阅读时的幸福、写作时的畅快,该是一种多么自我的人生体验。
读这本书,也会唤醒我们曾经的阅读记忆,苏明进老师别具一格的教育实践;夏山学校尊重个性的教育生活;芬兰教育的秘密……阅读让我们的世界彼此相连。
读一本书容易,读一批书难,读万卷书更难。而在常生龙先生这里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读再多的书已经不是难事而是快事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所思所感付诸文字,坚持不懈,让自己变成有思考力的阅读者。打开视野,博览教育经典,对教育的理解更为透彻通达,应了那句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阅读犹如一日三餐,天长日久,终会内化在一个人的精神样貌里,终会助力于一个人的心灵成长。阅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厚重,更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互相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于永正老师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中说道:我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书中概述了他是如何做孩子的先生,让自己变成孩子,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诀窍。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尚未培养出思想上的韧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克服苦难的精神。我们常常将学生成绩的不尽人意归结于学生的无能,事实上,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最主要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关注与培养。教师要挺直腰板儿,就像一把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用柔软的眼睛看待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找出任何一种和他深层对话的可能,那么您会发现您身边的孩子,正在开始学会微笑,那潜藏在内心的热情,也即将会大大地发光,大大地发热。教师要放下架子,怀一颗真诚的心,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师要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挡风雨;教师要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师要挺直腰板儿,只有挺直腰板儿,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才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要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真正的教师并不容易,越是在最坏的时代,越需要独立思考、情感健全、特立独行的老师们的坚持。坚持“不跪着教书”,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未来民族的素质。教师是真善美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今天的教育,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能更好地让教育一线的教师如何能让师生融为一体,当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时,教育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