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标签:
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心得
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常生龙先生所著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常先生作为一名物理特级教师,四十多岁时每周读一本书并撰写至少一篇读后感,迄今已坚持十年。这本书便是从其所阅读的五百余本书而写的五百余篇书评中,精选了五十篇教育教学书籍的书评,结集而成。读来深受感动,也收获良多。从常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以下不俗之处,值得我去学习。
成长无捷径,阅读很重要。
作为一个教师,不读书,是绝对不合格的,正如常先生所说,在教师群体中有一批出类拔萃者,人们通常称之为“名师”,他们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阅读。反思我自己,总是抱怨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来阅读,殊不知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得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阅读时间了。正如书中所说:“阅读,应像呼吸一样自然”。
常先生的阅读经历给我一个启示,如果只读教育类或本专业类书籍,也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教师,如果只读教育书籍,与不读书的教师相比,也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教师的阅读,就应该像常生龙先生所做的这样:既要有专业钻研的峻拔之高度,又要有博采众家的广大之根基。根基越是深厚广大,专业越有可能迈向峻拔。常生龙认为,理科教师,不妨多读读文学作品,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即使不能使自己拥有浪漫主义的情调,也至少使自己能够认识浪漫主义,接受浪漫主义,并对此保持温情;而文科教师,也应该读读科普作品,了解客观世界的秩序,对其精密严谨各归其序的古典主义,即使仍不能亲手操作,不能够欣赏物质世界的古典美,也要让自己知道,在数理机械分子代码的世界里,也有人可以发现诗歌一样的美、音乐一样的和谐、图画一样的绚丽,并对此心存敬意。我想这样才真正契合崇文同理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也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阅毕有反思,攥写读后感。
常生龙先生身为物理特级教师,每日读书,读必作文;成为上海虹口区教育局长后,仍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写博客,开专栏,抓管理,促教改,思维敏捷,视野开阔。从他被评为特级教师以后,每周读书一本并撰写至少一篇读后感,迄今已坚持十年。这本书便是从其所阅读的500余本书而写的500余篇书评中,精选50篇,汇为五个专辑,每辑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第一辑“教学即创造”,第二辑“教育即生活”和第三辑“学校即社会”,立足于现实,分别从“教学”“教育”和“学校”三个维度谈读书之用,由书籍所供给之思想材料,所提供之知识与方法,提升能力,深化素养,以解决困难,应付环境。第四辑“理论即支点”通过对教育经典的阅读,继承前人知识遗产,启迪我们与时俱进,唤醒实践智慧的价值。第五辑“变革即未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教育发展的可能性,探讨数字技术对教育的颠覆作用,开阔视野。
由常先生精心挑选50本阅读作品并将读后感汇编成五个专辑的匠心独具和独到眼光,我不禁想起了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的读书心得,他在晚年写的《我的读书经验》一文,把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条: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觉得对于今天的教师阅读也颇有借鉴意义。
精其选,就是读书要有所选择。教师阅读首先要学会选书。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可谓教师阅读的精品。作者选择了一百条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作为教师,读此一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合编。常生龙在《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中向我们精心推荐的50本书也是教师须要精读的书籍。
解其言,就是阅读要解读“文字密码”,获得内在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所追求的只是那些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热爱。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具备相当的语言功底和人文积淀,才能理解文本、分析文本。诚然,现代信息社会流行的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已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时尚,对教师阅读带来很大冲击,但我们不应改变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否则就无法从深度上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无法从广度上扩展文本的文化意味,那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就成为一句空谈了。
知其意,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所以我们不能死读书,阅读的秘诀是思考,要读出问题,思考并质疑。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在阅读中不迷信专家、不迷信书本,才能在教学中对所教内容提出新的见解,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师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学生获得全新的认知体验,才能感悟学科美,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闫学则在《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中提出了“有坡度的阅读”、“阅读重在完善知识结构”等概念,对教师阅读如何“知其意”很有启发。
明其理,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和判断,“理”是客观的道理,所以读书仅仅“知其意”还不行,更要“明其理”。常生龙在书中为教师同仁们揭示了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爱上学习;转化问题生,提高教育效能等一系列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规律,这对于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吾辈来说真正是受用不尽的。因此,从书中攫取一个观念、一句警语、一个意象,将它与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产生读者自己创作出的新文本,这大概就是今天我们阅读的新方法吧!
以上是我读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后的一点感悟,感谢作者用他的十年坚持为读者倾情奉献的这一精品力作,给了我强大的思想启迪与思维冲击。正像语文特级教师高万祥所说的那样:阅读能让教师拥有思想,阅读能让教师获得更多的爱心、良心和责任心,阅读能让教师收获诗意和创造情怀,优秀的教师一定需要纯真、需要诗意和梦想。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优秀教师,让我们都来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