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经验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2016-06-04 06:06:54)
标签:

好教师

教学校能

教学经验

教学效果

ppl

分类: 海外短波

——一项来自哈佛大学的颠覆性研究

 

62日的新校长传媒,发布了一篇题为“教师经验越丰富,教学效果越差?——直击哈佛大学颠覆性研究”的文章。文章指出:

什么行业大家都仰仗德高望重的老司机但是,哈佛大学发布的一篇名为It’s Easier to Pick a Good Teacher than to Train One (《挑一个好老师比培训一个更容易》)的学术论文,却用数据驳倒了老师经验越丰富教学越成功这一普遍被接受的观点。

这篇论文囊括了一项针对佛罗里达州在职的46257名教师展开的教师效能 的研究。衡量教师效能的指标,是佛州中小学生必测的两门考试的成绩:州级测试佛罗里达统测,以及全国性考试斯坦福学术测试。之所以选择这两门测试,是因为前者是high-stake test选拔测试,成绩对学生升学有较大影响,而后者是norm-referenced test达标考试,对学生今后升学无太大影响,选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考试可以排除因老师利用teaching to the test(为考试而教学)而帮助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干扰因素,因为为考试而教学并不能体现教师效能。研究通过比对教师授课经验及19992009年间参与这两门考试的每位学生的成绩,得出了教师授课经验与教师效能之间的关系。

从历年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以FCAT成绩为衡量标准,数学教师的效能在教学时长达到12年左右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低,而从20年左右开始急剧降低,而到33-34年左右降低到基准值以下。而阅读教师的效能则是从一开始保持2年左右开始缓慢降低,到7-8年左右就降到基准线以下。

因此,根据美国以8年来界定中等经验(median experience)教师为标准的话,论文作者得出了以下结论:“……有中等经验以上的教师并没有比中等经验以下的老师教的好……实际上,从阅读来看,有中等经验以上的教师甚至要比中等经验以下的教师更差——差别偏离基准值0.0018,从数据上来看是很大的差异。”

研究接着又对参加教师职业培训对于教师效能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职业培训对教师效能的提升也并没有太大作用。研究最后给出的结论是,“识别好的教学方法要比通过培训系统增加教师资质要容易得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好老师似乎真的是天生的,和教学经验无关。

那么,问题来了,好老师如果真的是天生的,我们到底要到哪里去找他们呢?2008年发表的一项历时15年对1000多名美国本科和研究生的在读学生展开的纵向定性研究总结出了12好老师的特征。参与研究的或是正在攻读教育专业的学生,或是其他专业但已经在备考教师证的学生们,他们需要在一项课后小作文里回答以下问题:“在求学之路上,影响你进入教育事业的,令你最难忘的老师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通过学生们的回答,研究总结出了以下12好老师特征:

特征一:备课充分

特征二:态度积极乐观

特征三:对学生期望值高

特征四:富有创造力

特征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

特征六:平易近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特征七:创造归属感(体现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特征八:富有同情心,关心学生

特征九:有幽默感

特征十:尊重学生

特征十一:心胸宽广

特征十二:勇于承认错误

12条特征,恰好解释了为什么教师能效性经验无关联。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12条特征其实可以总结为三方面:

特征147——教师工作态度

充分备课,不断创新,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都源自于一个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其中,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是驱使无数好老师前进的最大动力。而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社会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跟上时代步伐,成为顶尖人才,老师们也需要持续学习,求新求变。再有经验老司机教师,如果忘却了初心,停止了学习,几十年如一日用一套体系应对不同的学生,也终究无法称得上好老师。尤其是语言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社会文化在不断变化时,学生也渴望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最地道的表达和最纯正思维方式,为将来更好融入异域文化打好基础。

特征356810——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仅限于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课上课下的每一次互动,每一次思维碰撞,都会发酵、沉淀,最终融入思想的灵与肉中,成为一生的烙印。好老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术成就,更能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人格,确定目标,建立自信。对学生寄予厚望的老师,可以提升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让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因为每一分耕耘,都会得到同样的肯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愿意了解学生的老师,让他们发现自己人格了解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如何自处及与他人相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偏重应试教育的中国课堂,却往往被忽略。教育始于教书,终于育人,前半部分或许可以用经验解决,但后半部分需要的却是无限的耐心和投入,所有套路不适用。

特征291112——教师人格魅力

或许正如第一项研究所说的,好老师很难被训练出来,因为人格魅力也是衡量好老师的指标之一,而人格魅力却不是靠就可以学会的。所谓的人格魅力,并非仅仅形成于课堂,而是教师人生体验的一个缩影。乐观积极的态度,幽默风趣的谈吐,宽广强大的内心——这些都来源于教师作为的自我修为。这些修为,与教师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和人生心得密不可分。教师的成长不应被限制在课堂内,讲桌前,而是应该被放到更大的人生舞台上。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的老师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甚至偶像吧。

看到这里,恐怕我们今后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定义好老师的标准了。行业经验只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执着度的一个表象特征,究其本源,我们需要的是热爱教育,不懈进步,充满故事的这样一群人,来启蒙,引导,和激励世界未来的建造者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