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绛先生,一路走好!

(2016-05-26 06:05:58)
标签:

杨绛

我们仨

人生哲学

读书写作

ppl

分类: 我的心情

杨绛先生,一路走好! 

前几天在微信中看到杨绛先生病危的消息,就一直在牵挂着这件事情,没想到才3天,先生就毅然决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去和钱钟书、钱瑷共享《我们仨》的新生活了。虽然知道先生已经105的高龄,迟早都有走的那一天,但猛然听到这样的信息,心里还是很沉重。

相信很多人是因为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而知道杨绛,知道他们这一家三口的。我也是如此。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除了对《围城》有所了解外,对先生的家庭知之甚少。记得是2005年年底,我要去参加上海市春季高考的命题前,我的一位朋友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杨绛的《我们仨》,另一本是余华的《兄弟》(上册)。在完成了命题任务等着高考之后“放”出来的那段清闲的日子里,我接连读了好几本书,其中就包含杨绛的《我们仨》。

从这本书中,我对杨绛先生、对他们的家庭有了粗略的了解,一直感叹他们三人之间相儒以沫的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父母情……。他们三人中,女儿钱瑷去世最早,接着就是钱钟书,从1998年开始,杨绛先生就开始了孤身一人的生活,这其中的艰难我想很多人都是很难体会的出来的。但杨先生以她超然于人的生活态度,过好人生的每一天,给很多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鞭策。我非常喜欢她的这段话:“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想想看确实如此,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一个人生活的质量是否高,精神上是否愉快,关键就在于你的心态。

在读完《我们仨》这本书之后,我曾写了一篇读后感,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是困难;还有阿瑷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在这些朴实的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一个妻子、母亲的真爱流露:纯洁、坦荡。这种感动来自心灵的撞击、共鸣,是发自肺腑的心声,也是这本《我们仨》最想让读者读懂的文字。杨绛先生就是这么用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的中国字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杨绛的文字魅力。正因为这都是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才会把简单变得不平凡。”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时常关注着她,每每看到有关她的报道或者文章,都会拿过来阅读一番,聆听这位百岁老人的尊尊教诲。

于我而言,《我们仨》还有另外一个意义,我就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确定要每周读一本书,并写出一篇读后感的生活目标的。从那时到现在,我始终按照当时既定的目标在努力,一点也没有怠慢过。虽然此后并没有继续深入阅读杨绛先生的其他著作,但她的这本书已经影响了我的人生。

在她104岁的时候,她曾送给年轻人9句话,其中的第一句话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还有另外一句话是:“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我对照自己的成长,觉得这真是至理名言。养成阅读的习惯、坚持不懈地去读和写,你所经历的就是成长的过程,你将收获的也是成长的硕果。

感谢杨先生的指引。

杨绛先生,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占便宜
后一篇:大脑的修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