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亮教师阅读的心灯

(2016-02-21 06:35:21)
标签:

读书

修行

流水无波

书评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点亮教师阅读的心灯 

这是在深圳南山中央教科院附校工作的王怀玉教师(博名“流水无波”)在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后撰写的书评,寒假期间发布在她的博客中。我在阅读了这篇书评之后,写了一段话在她的博客中:

谢谢怀玉老师,在百忙之中还惦记着阅读,并写出了如此有深度的书评,让我非常感动。

阅读的过程,对我来说,是越来越发现自己浅薄的过程。随着阅读书籍数量上的不断增多,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在专业、在教育理论上的浅薄,越来越感觉到本本领上的恐慌。这也促使我坚持阅读,加紧修炼自己。

相信每一个坚守阅读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有很多体会和收获的。

祝您寒假悦读快乐。我这本小书能作为您寒假阅读的开篇,我非常荣幸!

O(_)O~

 

点亮教师阅读的心灯

——读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

 

上海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先生新近出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上市不到三个月,广受读者热烈关注,曾创下当当网等网站月销售第一的记录。教师们读过此书后撰写的的读后感,也频见各类媒体报端。每每读到关于此书的各类书评,我的心里就多一份紧迫,也多一份歉疚。因为,我很幸运地在此书刚上市之际,就收到赠书。更荣幸地是,我的小书《学校家校沟通的艺术》也在作者阅读推荐之列。而我计划中的读后感,却迟迟没能成文。

或许是因为慎重,反而变得迟延。零星时间,被零零碎碎的事情占据。终于,等到了寒假,认真读完,心中有不吐不快之感。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作者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作者10年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本书是在500多本书500多篇读后感中挑选出来的。很多文章当初在作者的博客里曾经阅读过,但打开浸着墨香的新书,发现这些似曾相识而今又经推敲修订过的文字,被作者精心架构的五个小专辑,分别是“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足见作者的用心。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内在有着严密逻辑联系的教师阅读图谱。书中作者列举的书,也跟着买了不少,但认真阅读引发自己新的思考不多。近日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时,偶尔还会翻出对应的书籍,愈发感受到常局阅读的思考之深及论述之广。合上书本,我的脑海里,蹦出了几行字:

 

一、这是一本教师阅读图谱

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局长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处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再看其它几辑,同样可见作者多层面架构的心愿。所选著作涉及面广,作者有中外名家,也有一线精英新秀,所列内容有方法介绍类,有前沿、理性的观念引领类,也有传统经典名著导读类,有序列地搭配组合在一起,呼应着每一辑的标题主旨。

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根本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教师如果有心,认真阅读每一辑的书目,犹如一张教师阅读图谱,若能按图索骥读上几本,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收获多多。

 

二、这是一本阅读方法指南

看书,人人都行,但是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当然,这里除却休闲式的随性阅读。教师阅读专业类书籍,有时因为获取信息比较观点,只需浏览,但更多时候是需要细心阅读的。常生龙先生的阅读态度是严谨的,作为他的博客粉丝,读过他几百篇读后感,每一篇读后感都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我受益良多。

常局长阅读面很广,视野开阔,每篇读后感都是经由他对所读书阅读“消化”后酿出的阅读蜜糖。他的这种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对一线教师而言,无疑是一本方法指南。

拿我的小书《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一书作者的感悟:“让家校沟通更有成效的策略”(第56页)为例。这篇文章是我邀请常局为我小书所写的序言。当时发过去的是18万字左右的电子稿。我原本有心理准备——常局非常繁忙,加之看电子稿十分辛苦,他完全可以像其它写序言的作者一样,让我先写个序言初稿,他简单修订署名即可的。我甚至已经想好了基本思路。

在我向常局提出帮我写序言的请求时,他正在外出差。出乎我意料的是,常局不仅欣然应允,而且只字未提让我写初稿的要求,而是这样回复我:“请给我一个最后交稿时间,我最近需要完成的‘作业’有点儿多,但我一定保证在最后时间节点上发给你。”感激之情自不必说。

一周后,比预计时间早了三天,我就收到了常局写的序言,洋洋洒洒45千字,从“沟通的目的、沟通的策略、沟通的主体桥梁”等三方面详细阐述了他对家校沟通的定位,同时有机地把我书中案例观点巧妙融合起来。与其说这是一篇序言,不如说是对本人小书的提纲挈领的总结提升,简明地把我有些想表达而未透彻表达的观点总结出来了。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拥有类似感动的远非我一人。

当前,常局的博客被数千名一线教师关注,点击量达到二百多万次,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因为常局平易近人,每一位到他博客里学习留言的老师,他都会真诚回复并且回访留言,让很多人受到极大鼓励。

因此,如我一样的一线老师有书出版了,自然会送一本给常局表达一份心意,再者可能邀请常局帮忙写序言。对教师们的这些请求,常局都不会拒绝,每收到一线教师赠书,常局都会认真阅读写出读后感。作为普通作者,我深知,他手头有太多好书更值得他阅读的好书等着他,但是常局通过阅读年轻教师的书籍,切中要害地写出自己的思考,这对一线作者而言,是最激动人心的鼓励。

翻阅《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里所介绍到的书籍,很多书籍我也买回了家,但如常局这样认真写读后感却很少,更别说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了。

有人说:“每个人总是阅读中找回自己。”常局长这种从阅读中生发个人观点,旁征博引引发多种论点的阅读方式,于我,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引领。尤其是在这个阅读泛化、网络阅读盛行的时代,能静心每周认真阅读一本纸质书,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指导。相信读者们阅读之后,也会有类似感受。

 

三、这是一本专业指导手册

近日读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教育局张阿龙先生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后的感悟文章,很欣赏他“从读书与认识我们的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三个角度所撰写书评,张先生特别提到该书第五辑“变革即未来”所选图书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也深有感触。其实,回看,本书五辑小标题,其实每个标题都指向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应具备的教育视野:“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虽然有些观点不是常局首次提出,但以小专辑图书书评组合起来阐释,让这些根本性理论变得“亲切可感”,是专业导向,也是专业指导。

所以,我对本书的阅读不只是一篇篇单一阅读,而是每辑综合起来的归类综合阅读,感悟颇深。拿“理论即支点”这部分来讲,本专辑涉及的作者都是中外名家,单读名家如陶行知、蒙台梭利的著作,我们也会有收获。但是经由作者这样一编辑组合,“为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儿童是成人之父”、“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占据未来制高点需具备的五种能力”……这些标题之下,多是作者深入浅出对经典著作的解读。这对教师把握教育原则,是引领,更是感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自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是我的感悟,是我的收获,满满的。很幸运地与《读书是最好的修行》一书及书作者的相遇,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王怀玉)

                         0一六年寒假第一周的第一篇读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