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九本书
(2016-01-03 06:43:16)
标签:
教学月刊年度好书文学艺术教育实践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2015年11月下旬,《教师月刊》杂志林茶居主编发邮件给我,希望我能为刊物推荐“2015年度九本好书”,于是有了如下的推荐目录和推荐理由。推荐时兼顾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教育等不同的门类,并尽可能多地推荐不同出版社的作品。
1.《阿尔法与奥米伽——寻找宇宙的始与终》
[美]
查尔斯·塞费/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人类祖先仰望苍穹,但见星移斗转、日落月升,茫然和敬畏油然而生。宇宙从何而来?它最终又会向何处去?对茫茫太空的探索,是人类科学精神的永恒主题。本书从最初的宇宙学开始,向读者介绍了历次的宇宙学革命产生的背景及影响,以及当下的最新进展,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解答了我们的诸多困惑。
2.《无为,很好》
[美]斯蒂芬·哈里森/著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人的思想观念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时间和记忆。记忆创造了事件发生的历史,而时间是一个陷阱,常常让你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唯独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却很少被关注。这就是我们经常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的原因。
当你从大脑中将时间去除之后,思维自然就停止了。当时间缺席的时候,你的所有问题,包括各种心理冲突、各种问题的困扰等也就同时缺席了。活在当下,是解决心理冲突的最好办法。
3.《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
李建平/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校转型,不仅是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更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大统一的课程计划到学生独特的课程表,从教师把自己的思考讲给学生听到校园里充满了学生的想法,从我们对学校的惯性思维到重新定义学校,十一学校的很多探索和尝试,给其他学校的教育转型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考。
4.《上课的学问:语文教学优质资源的获取和运用(方法篇)》
黄玉峰/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是黄玉峰给大学生上课的系列讲座的汇编。从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等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教材之外的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介绍了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方法。回到常识,回到原点,回到理性,回到真相,回到自我,是黄玉峰总结出来的上好课的秘诀。
5.《首席教师》
郑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杰的《首席教师》一书,站在教师的立场和视角,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团队建设、校本研修三个角度畅谈了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帮助大家梳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点,重建建构教师培训的课程框架。教育本身就是教师生命的存在方式,是教师实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读此书的过程,你会对此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6.《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
[美]乔纳森·伯格曼
亚伦·萨姆斯/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怎样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路径。他们从2007年开始探索的“翻转课堂”,现已引发全球各地的关注和实践。如果你也想做这方面的教育改革探索,最好要听听他们自己的所思和所想。
7.《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
徐昊,马斌/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像蒸汽机和电的发明一样,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世界,那么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则更像人类新的DNA,将从本质上蜕变催生一个新的世界。本书从科技、媒介、人文三个既相互关联有渐进影响的层面厘清了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帮助我们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反思过去曾经发生的、展望未来将要发生的,把握时代变换的新机遇。
8.《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徐贲/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书。既有借助经典阅读培养师生自由精神与独立思考的教学案例,也有对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些思考和分析,给读者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还有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在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今天,这本关于人文教育的著作很有启发意义。
9.《渔童》
赵丽宏/著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说《渔童》以小学五年级学生童大路的学校和家庭生活为线索,以儿童的视角将读者带回文革那段扭曲的时期,讲述了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系列不堪回首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实再现的文革场景、充满寓意的写作手法,会让你欲罢不能,打开书本之后就想一口气将它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