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好面广与专精的关系
(2016-01-01 06:19:23)
标签:
元旦期望面广专精ppl |
分类: 我的心情 |
每年的元旦,都会给自己提一个要求,明确修行或努力的方向。曾经提出过的要求包括: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要有敬畏感、少一些偏见、健康为本、戒浮躁、拥有平和之心……等等。在走进2016年的时候,我给自己提的要求是:平衡好面广与专精的关系。
评上特级教师之后,感到自己虽然头顶着一个光环,但其实支撑这一光环的基础并不厚实,视野也不够宽广,所以给自己定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坚持每周读一本书,通过广泛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底色,夯实自身的教育基础。十年来,我始终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撰写了几百万字的书评和读书笔记,自己的视野拓宽了,对方方面面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初步实现了“面广”的目标。
十年后,我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是按照过去设定好的方向,继续走下去,还是对自己的目标做一些调整?这段时间,我曾几次思考过这一问题,也有一些事例触动着我:
事例之一是福建的阮莉萍老师,她从对《世说新语》的研读入手,将目光瞄准魏晋时期那些名士的个性特征、文学艺术成就,以及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写出了一系列的评论文章,并最终汇编成《乌衣巷口夕阳斜》一书。因为专注于魏晋名士这个“点”上,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探索、去研究,因此所获颇丰,所出版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各方的好评。
事例之二就是国外一些专家的治学特点。我曾读过几本非常有趣的书籍,如《永恒的玩具》、《书架的故事》、《石头的文明》,等等,都是国外的一些专家的著作,他们著书立说的背后,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所关心的往往不是那些宏大的事物和现象,而是一些非常具体的事情或者事件。他们能在看似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人们平时不注意的细节,并以小见大,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首先具备了宏大的视野,能够将该视野中某一件具体的事物给予准确的定位,然后又具备见微知著的本领,在该具体事物上做了大量具有专业水准的、非常精细的研究,因此才能深入浅出地把他的思考通过文字娓娓道来,让读者沉浸其中。
看来,一个人的修行,是需要平衡好两个“面广”和“专精”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人的视野不能太窄,否则不仅生活无趣,在工作中也会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但一味地追求面广,什么似乎都知道,所有的“知道”又都很肤浅,也是有问题的。具备了一定的视野之后,应该寻找几个有趣的、自己喜欢的话题,做一些专而精的探索和研究。这种专精的探索,对培养自己的性情、端正研究问题的态度、提升研究问题的方法等都是有很大益处的,当然完全没有必要太功利,非要搞出一项什么样的成果才算满意。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充满着乐趣,如果能够有成果,自然可喜,就是无果而终,收获也还会很多的。
从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角度看,也是如此呢。教师需要对这门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思想和方法论、教学法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特征、教育情境的知识、课程与教育目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这就是“面广”。但教师的专业成长涉及的面是如此广阔,以至于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成为专家,教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特长所在,选择某一领域深入探究,做“专精”的工作,以便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平衡好面广与专精的关系,让自己在人生的修炼中,走的更加富有情趣。
祝各位博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